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成冰系发生了至少两次的全球冰川事件,称之为"雪球事件"(Hoffman et al.,1998)。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两次全球性冰期分别是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Condon,2000;Marais,2001)。大约在650Ma到530Ma间,地球表层氧逸度增加,此时大气中的氧气浓度达到约为现代大气氧气浓度的  相似文献   
22.
基于CASA模型的北京植被NPP时空格局及其因子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为研究区,整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及其他多源辅助数据,基于改进的光能利用率(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分析了2010年北京植被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年北京NPP总量为5.5 Tg C,其NPP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北部和西部山区总量较高,平原区NPP总量较低;2北京植被NPP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NPP最大,占全年的62%,冬季最小,仅占3%,春季和秋季分别占全年NPP总量的18%和17%;3北京植被NPP受水分和热量条件限制,不同区域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北部和西部山区自然植被受气温影响较大,平原区农作物生长更容易受降水影响,而在山区向平原过渡区域的植被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3.
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农田内不同单元小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并由此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准确化的农业微观经营管理.由于遥感技术能在不同的电磁谱段内周期性地采集地表信息,因此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其在精准农业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在指导农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及收...  相似文献   
24.
高时空分辨率 NDVI 数据集构建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ETM 空间分辨率高和MODIS 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 选择官厅水库上游为实验区, 基于对STARFM 方法的改进, 构建不同时空分辨率NDVI 的时空融合模型-STAVFM, 使用该模型对ETM NDVI 与MODIS NDVI 融 合, 构建了高时空分辨率NDVI 数据集。研究结果表明, STAVFM 根据植被变化特点定义了有效时间窗口, 在考虑 物候影响的同时改进了时间维的加权方式, 通过MODIS NDVI 时间变化信息与ETM NDVI 空间差异信息的有机结 合, 实现缺失高空间分辨率NDV  相似文献   
25.
闫斌  朱祥坤  张飞飞  唐索寒 《地质学报》2014,88(8):1603-1615
通过分析宜昌峡东地区九龙湾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黑色页岩的微量元素和Fe同位素组成,对埃迪卡拉纪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行了制约。黑色页岩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系数以及U/Th、V/(V+Ni)、V/Cr值等在陡山沱期存在着明显的演化趋势。这些趋势显示陡山沱组二段下部水体处于氧化的状态,陡山沱组二段上部水体处于还原状态,陡山沱组四段黑色页岩发育在氧化环境中。同时,陡山沱组二段下部黑色页岩富集重的Fe同位素,表明黑色页岩来自于海水的铁主要是以Fe3+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沉淀的,进一步说明这个时期的水体处于氧化状态。综合黑色页岩微量元素和Fe同位素信息,显示在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早期海水经历了先氧化后还原的过程,陡山沱晚期海水变得氧化了。这种特征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生物群的出现和演化相对应,说明海洋的氧化为埃迪卡拉纪生物的出现和演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6.
贵州省松桃县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报导了贵州省松桃县新发现的一个全隐伏的超大型锰矿床——道坨锰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矿床赋存在新元古代成冰系(南华系)大塘坡组底部的含锰碳质页岩中,主要由条带状、块状、气泡状菱锰矿矿石组成.主量元素特征为Al2O3、TiO2、Fe2O3含量较低,中等程度的P2O5富集,MnO、MgO含量相对较高,Fe/Mn比值低.微量元素特征为Rb、Nb和Pb亏损,Co、Zn、Sr、Mo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稀土含量高、中稀土轻微富集、Ce的正异常明显为特征.道坨锰矿含锰层位中黄铁矿的δ34S VCDT值异常高,并且变化范围小,所测试黄铁矿的δ34S-VCDT值介于56.2‰~63.3‰,平均60.8‰.新发现的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属于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床,其发现不仅为研究新元古代大规模成锰作用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为研究成冰系环境演化及其资源、生物效应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27.
贵州省松桃县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导了贵州省松桃县新发现的一个全隐伏的超大型锰矿床——道坨锰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矿床赋存在新元古代成冰系(南华系)大塘坡组底部的含锰碳质页岩中,主要由条带状、块状、气泡状菱锰矿矿石组成。主量元素特征为Al2O3、TiO2、Fe2O3含量较低,中等程度的P2O5富集,MnO、MgO含量相对较高,Fe/Mn比值低。微量元素特征为Rb、Nb和Pb亏损,Co、Zn、Sr、Mo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稀土含量高、中稀土轻微富集、Ce的正异常明显为特征。道坨锰矿含锰层位中黄铁矿的δ34S-VCDT值异常高,并且变化范围小,所测试黄铁矿的δ34S-VCDT值介于56.2‰63.3‰,平均60.8‰。新发现的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属于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床,其发现不仅为研究新元古代大规模成锰作用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为研究成冰系环境演化及其资源、生物效应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28.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干旱遥感监测及其影响评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国产环境减灾星多光谱、热红外数据以及美国中分辨率MODIS数据建立了2010 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及其影响的遥感监测与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 旱情遥感监测,利用环境减灾星多光谱数据和热红外数据构建旱情遥感综合指数监测西南地区的旱情;2) 地表可用水资源遥感监测,主要利用2010 年3 月中旬及去年同期的多光谱数据,对位于云南、贵州、广西境内的三个典型水体的水面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以评估地表水面面积及水位的变化;3) 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农作物生长过程曲线分析各省(市) 区的作物受旱情的影响过程,并利用耕地面积与遥感监测作物种植成数、分类成数,以及耕地受旱比例计算作物受旱面积,通过田间实验对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受到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减产结果,确定不同旱情等级对应的粮食减产比例,计算各省(市) 的冬小麦减产数量。结果表明旱情最严重区域在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的中部与东北部,冬小麦、油菜、甘蔗等作物生长过程受到明显抑制,受旱面积分别达到9.13×105 hm2、5.43×105 hm2与9.00×105 hm2,冬小麦产量损失达到8.3×105 t,约占2009 年四省市冬小麦总产量的13.7%、全国冬小麦总产量的0.8%和全国粮食总产量的0.16%,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云南和贵州的冬小麦减产分别达到48%和31%,对区域粮食供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9.
新丰江水库诱发6.1级地震与库区存在库水渗透(漏)—储积(存)及孕(诱)震的活动构造有关。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应重视库区总体环境条的研究。对比新丰江库及长江三峡水库的环境组合条件,认为三峡水库三斗坪坝址诱发水库地震的可能性很小,而庙河一香溪库段存在有利干诱震的环境因子,发震的可能性较大,但其震级将不超过5 1/2级。  相似文献   
30.
1961年3月8日潘家湾地震(M_S=4.9)是发生在鄂西三峡地区的中强地震之一。通过宏观考察和地质构造调查,对这次地震发震构造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地震构造标志可归纳如下: (1)地球物理场梯级带,尤其是位于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东缘附近,也大致位于地壳深部界面拗折带边缘; (2)新构造期以来地壳运动大型隆起带前缘与黄陵背斜刚性块体顶端相迭合部位; (3)以仙女山断裂为主体的近南北向断裂密集发育地带,地质上形成的地堑地垒组合而成之条块地质结构以及溶蚀洼地与垄岗相间排列的地貌格局; (4)在近东西向褶皱带背景上发育的南北向张性断裂系统并适应了现代应力场作用,易于产生新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