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机载激光点云数据中分裂导线自动提取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力线精细重建问题,该文从分裂导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出发,提出一种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中自动提取并精细重建分裂导线的方法,即在提取单根导线或地线点云的基础上,对分裂导线点云基于二分法提取每根分裂子导线点云,并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对电力线分别在XOY平面进行二维直线拟合、在某垂直平面进行悬链线拟合。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具有鲁棒性好、拟合精度高等特点,能精细地重建出每根分裂子导线。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内发育大量的走滑断裂,是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发育及油气聚集的重要控制因素。走滑断裂在剖面上表现为花状特征,在平面上表现为线状、花状、辫状、马尾状等多种组合样式的特征,其形成的走滑断裂带在横向上具有分区特征,不同区内走滑断裂的组合样式及应力特征也各不相同。这些特征造成了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发育的差异性,以及孔洞型油气藏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性。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进行精细的解剖,明确了塔中中古8井区走滑断裂的基本特征,以及走滑断裂对孔洞型储层、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对塔中孔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3.
LPV-200下中国区域内 ARAIM 可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NSS星座的增多以及多频技术的发展,基于解分离的高级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被广泛研究。本文介绍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多星座特点,对中国区域内ARAIM算法能力进行评估,利用仿真数据分析了用户测距精度对算法可用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星座数据在中国区域的完好性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双频条件下,系统完好性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测距精度,在中国区域内,仅GPS单星座不足以满足LPV-200进近对完好性的要求,GPS与Galileo双星座下,ARAIM 算法覆盖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4.
东昆仑地区物质组成复杂、构造演化历史悠久,现保存的建造物质记录了从古元古代以来该区发生的地质事件,在多次洋陆转化中中泥盆世—中三叠世造山阶段尤为重要,同时也是该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主要时期之一,长期以来缺失二叠纪火山岩记录。最近开展的1∶25万大灶火幅区调工作新发现一套中酸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组合,用LA-ICP-MS技术测得次流纹英安岩锆石U-Pb年龄为254.7±0.6Ma。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对比,将这套陆缘弧环境下喷发的火山岩命名为晚二叠世大灶火沟组,主要分布在大灶火沟—万保沟一带,地层严格受昆南断裂控制,出露面积大于74km~2。这一发现不仅为东昆仑岩浆弧长期争论的是否存在二叠纪火山岩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而且填补了东昆仑地区晚二叠世火山岩地层的空白。东昆仑地区从二叠纪开始昆南洋向北俯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碰撞型花岗岩,大灶火沟组火山岩的形成标志着晚二叠世东昆仑处于区域性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25.
阿格腾地区位于东昆仑西段,对该地区晚三叠世火成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而且为古特提斯洋俯冲时限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约束。研究区内流纹岩及花岗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215.3±0.5 Ma、220.7±0.5 Ma、220.7±0.4 Ma、220.6±1.4 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阿格腾地区晚三叠世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显示为准铝到弱过铝质,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等),不同程度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负Eu异常明显(δEu=0.23~0.76),具有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和本文研究,初步分析认为阿格腾地区火成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为古特提斯洋俯冲背景下造山作用的产物。该时期该地区陆壳没有明显的增厚,古特提斯洋尚未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26.
塔里木盆地发现多个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田,随着开发的不断推进,中小型储集规模的缝洞体已经成为产能建设的主力目标。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复杂地层速度的影响,缝洞体系偏移成像、归位存在一定误差,常导致钻井的失利。笔者提出一种基于随钻VSP地震地质导向的钻井轨迹高效优化方法,首先应用VSP速度与基于三角网格的新构造模型高效率地校正原始地震偏移速度场,再联合修正后的各向异性参数场对地震数据进行快速偏移成像。其次,对新数据的全层系地层的构造特征再分析,预测优质储层的发育位置,确定最终靶点。最后,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采用最为经济的优化设计钻井轨迹,钻进入靶。应用表明,该技术在大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得到提升。调整轨迹后的储层钻遇率和钻完井直投率分别提升16%和13.2%,有效地促进了油田实施低成本效益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27.
基于加权奇偶矢量的伪卫星辅助北斗定位完好性监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卫星能够为导航星座提供额外的观测信号,利用冗余观测量将帮助用户自主完成故障的检测与识别,在部分卫星星座几何分布不良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基本的导航服务。本文针对伪卫星参与定位下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了伪卫星辅助北斗定位模式下的完好性监测算法,给出了相应的故障检测识别算法及用户误差保护级计算方法,分析了相应配置下的算法性能,有效降低了故障检测概率和系统完好性保护级xPL。  相似文献   
28.
乌兰拜兴位于东昆仑西段,对该地区中三叠世花岗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还可为古特提斯洋俯冲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证据。本次在乌兰拜兴南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分别获得了235. 0±1. 0 Ma和245. 4±0. 8 Ma的锆石U- Pb年龄,结合野外接触关系,可以确定该期花岗岩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乌兰拜兴南中三叠世花岗岩为准铝到弱过铝质岩石,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负铕异常,具有较高的\[n(87Sr)/n(86Sr)\]i值(0. 709106~0. 710136)和负的εNd(t)值(-4. 18~-5. 32),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1356~1440 Ma,属I型花岗岩,显示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和本文研究,初步分析认为东昆仑地区该时期处于板块俯冲阶段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古特提斯洋尚未闭合。  相似文献   
29.
对山西离石中心地震台水管仪与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的同一地震的地倾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同震响应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两套仪器的地震延迟时间、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及震中距均成正比;水管仪的变形幅度与震级成正比,与震中距成反比;水平摆倾斜仪的变形幅度主要与震级有关,与震中距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单频干扰对卫星导航系统的破坏性很强,仅靠系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很难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引入干扰抑制技术。在现有的众多抑制单频干扰的信号处理手段中,时域陷波抑制技术因其实现简单、抗干扰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针对单频干扰对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影响,分析了IIR陷波器的陷波原理,比较了直接型和格型两种陷波器的性能,研究了陷波器参数与零陷深度、陷波带宽的关系,并基于二阶陷波器扩展分析了高阶陷波器的抑制性能。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