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2011年3月日本仙台东部太平洋海域接连发生了Mw7.5和Mw9.0级地震.地震及引发的海啸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运用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研究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非反演方法,反投影远震P波,研究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得到了他们各自的破裂区域和破裂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从误差观点综述分析地震定位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阐述了现有几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原理,然后从误差的观点对它们进行了定性的比较,认为本文提到的几种定位方法都是从某一方面降低误差来源的影响,它们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并可以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获取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运用反投影远震P波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通过台站响应函数对从IRIS下载的经过波形筛选的206个震中距在30°~95°间的台站进行选取.29个能够得到最好台站响应函数且波形相似度高的台站的记录被用于最终的反投影研究.在研究中我们运用4阶方根叠加法和2 s窗长、1 s滑动的滑动窗对总时长为10...  相似文献   
14.
15.
李丹宁  徐彦 《地震研究》2012,35(2):177-183,295
选取1996年丽江7.0级地震27个台站的地震记录,运用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对该次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丽江7.0级地震震源破裂主要沿北南向的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发展,震源破裂时间约为30s,空间破裂尺度约40km。表明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能在震后较短时间内得到震源破裂过程,可为地震速报工作提供重要补充,从而为震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洋  徐彦 《震灾防御技术》2015,10(S1):712-723
2011年腾冲地区连续发生了3次中强地震,本文运用全波形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这3次中强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笔者结合由震源机制解及重定位结果对其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认为3次中强地震及序列均位于同一发震构造,呈北西走向,破裂面倾角陡直,在近水平的北北东向压应力作用下作右旋水平走滑错动,断层较浅仅限于上地壳,活动过程有向深部发展的趋势;震源区附近无明显已知构造与发震构造相对应,发震构造可能为未知隐伏构造。  相似文献   
17.
云南楚雄地区成组强震与单个强震的前兆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绍先  曹刻  徐彦  和宏伟 《地震研究》2004,27(2):111-118
以1995与2000年发生在云南楚雄地区武定、姚安的两次6.5级强震为例,研究了成组强震和单个强震的前兆差异性。发现在远源区、近源区及源区的前震活动、地震序列、前兆群体异常及边界动力条件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同时指出这些差异对于识别成组强震和单个强震及后续强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震预报的防震减灾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地震预报与防震决策从机制上融为一个动态整体,对提高预报精度、降低决策等做了深入探讨,并建立起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操作系统,使防震对策的生成有了更科学的基础,可供各级政府及防震指挥部门试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区地震精确定位及其构造意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彦  杨晶琼  苏有锦  刘杰 《地震研究》2005,28(4):340-344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云南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1999—2003年云南地区ML≥1.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3000多个地震的精确定位结果。重定位结果显示,在东经100。和103。线附近存在两个震源深度较深的区域,最深达50km,刚好对应金沙江一红河断裂带的北段和小江断裂带。这一结果一方面揭示出这两条深大断裂与地震活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重定位结果在震源深度和空间分布上都较以前有明显改善。同时,姚安、大姚地震序列的重定位结果也说明双差定位法是一种比较好的地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徐旳  徐彦 《地理学报》2022,77(10):2439-2456
以户籍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人口密度模型,探究1928—2017年南京城市户籍人口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讨了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适用性,归纳总结了南京城市户籍人口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与响应机制。研究表明:① 1928—2017年南京城市户籍人口数量呈扁“S”型阶梯式增长态势与向心式“大分散、小集中”的户籍人口分布格局,以秦淮河为核心的人口集聚区一直是南京城市户籍人口分布的主中心;② 百年尺度南京城市户籍人口空间结构特征呈现点状单中心、轴式双中心、飞地式复合多中心与放射圈层式多中心等4个发展阶段;③ 南京城市户籍人口分布格局可归因成距离衰减规律、异速增长效应、空间极化特性、区域边缘结构等4种空间区位法则的共同作用结果。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多中心模型假设验核效果最优,符合城市户籍人口分布格局的识别特征;④ 近百年来南京城市户籍人口时空格局演变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城市转型的缩影。南京历经百年制度变迁,城市户籍人口的“强中心”空间格局一直保持稳定,未见逆城市化端倪。中国传统城市人口居住中心与西方以城市规划用地功能为基础的中心商务区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