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应用Winding-Number算法,快速确定中国地震地理位置名称(精确到县市区一级),查询过程具有准确性、高效性和误差小等特点.根据实际要求,将地名查询程序应用到F-E分区程序,可得到中国地震地理位置详细名称,顺应地震观测报告的出版要求,为地震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测定地震震级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新推荐震级标度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震台网地震震级测定方法.研究指出,地方性震级ML与不同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性具有密切关系,区域性特征明显,为保证中国地方性震级的一致性,宜沿用中国传统测定方法.建议:用IASPEI新推荐的短周期体波震级mb和宽频带体...  相似文献   
13.
IASPEI新震级标度与传统震级标度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地震台网中心几十年来震级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针对数字地震记录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的特点,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震级工作组于2003年提出了新的震级标度和测定方法,新的震级标度包括地方性震级ML、面波震级Msc(20)和Ms(BB)、体波震级mb和mB、区域Lg震级mb(Lg)和矩震级MW,本文介绍了这些新震级及其测定方法,并将这些震级与我国传统震级mb、mB、MS7、Ms在计算公式、振幅量取、周期范围和震中距范围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地震精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能够提供发震构造信息,特别在地表无明显断层迹线的震源区,可有效揭示隐伏断裂的深部几何结构.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18日—6月4日期间云南区域台网记录到的漾濞MS6.4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主震前4d和主震后14d共3233次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并计算了漾濞震源区的b值;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15.
精确的余震序列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能够提供强震破裂尺度、发震断层面和区域应力场等信息,为震后应急决策和分析发震构造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2日 青海玛多Ms7.4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震后9天内共1055个事件的精定位结果;同时,利用青海、西藏、四川和甘肃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近震全波形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了玛多Ms7.4地震15次中等余震(Ms≥4.0)震源机制解,并进一步反演得到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地震定位结果显示,玛多主震位于玛多—甘德断裂与甘德南缘断裂之间,发震断层面较为陡立,余震序列在时间上呈现出不对称的双侧破裂模式,且沿主破裂面的两端均表现出分支破裂特征,说明本次地震触发了分支断层;震源机制结果显示15次中等余震包含12次走滑型和3次逆冲型地震,暗示主断层破裂受到局部异常结构的影响;另外,应力场反演表明震源区为近EW向挤压特征,与该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优势取向一致.结合上述结果以及周边地质构造背景,我们认为玛多地震发震构造为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一条NWW向的高倾角左旋走滑断裂,主破裂触发了东西两端分支断层活动,断层面的非均匀性控制了余震序列时空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看山西测震数字台网2009年1400个记录清晰事件波形,发现在ML4.5的事件中有158次初至波前出现奇异小信号,在ML≤2.8的微小地震中小振幅波记录更加清晰。统计发现,这些小信号出现在使用GURALP公司生产的CMG-3ESPC地震计、CMG-DM24数据采集器的9个子台记录中,而其它型号的仪器系统中均未见。小信号主要集中在震中距60km的近台记录初至前0.2~0.7s,经FFT分析,得出小信号频率集中在45~50Hz。认为该频率的信号在CMG仪器系统上有记录,主要是因为港震等其他类型的仪器系统可能将这部分频率成分过滤掉了,而它们恰好处在CMG仪器系统的记录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资料快速测定中强地震矩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资料,选取国内Ms≥5.3地震波形数据,采用长周期波形拟合方法,快速计算2008年至今86个中强震的标量地震矩MO和矩震级Mw,并将Mw与GCMT的测定结果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M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矩震级与GCMT测定一致,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关系为Mw=0.86Ms+0.63.  相似文献   
18.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化。通过平台的接口和界面,事件波形处理与服务、数据质量分析、震源参数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测震台网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平台具有业务集成性、功能实用性、资源共享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测震台网信息化水平,为测震台网现代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T3的网格计算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EDAGrid项目的需求, 通过应用Web服务技术和网格计算技术, 构建了基于GT3的网格计算应用平台, 在有4个节点的网格计算平台上(其中只有3个节点参与了科学计算任务)进行了地震应力触发计算实例(以川滇地区为例, 共有17个断层), 系统耗时为13min25s, 如果只在一个节点上进行计算, 则需要时间为35min10s。 该实例的成功运行证明, 基于网格技术构建的计算平台可以解决传统的地震领域内的科学计算问题, 在时间效率上可以提高许多, 如果应力触发计算本身越复杂, 网格的计算资源越丰富, 网格计算的执行效率会体现的越优越。 通过这一科学计算试验为网格技术在地震领域的应用做了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ldquo;十五rdquo;(2001——2005年)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地震局完成了ldquo;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rdquo;项目建设,将所有模拟地震观测系统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并新建了一些数字化地震台站,标志着中国的地震观测已进入数字时代.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规模、布局原则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