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41.
本通过采用居间耦合形式下的解析波函数,用相对论微扰法完整地计算了Fe^+24低能态(n=1,2,3)能级和相应的谱线自发辐射跃迁几率(Fe^+25的数据也同时列出作为对比),所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其中涉及Fe^+24n=3能级的数据是首次详细给出的。  相似文献   
242.
以衡南杨林坳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矿区进行深入的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认为,该矿床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钨矿床,并根据矿床成因建立了相应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43.
安图红松树轮稳定δ^13C、δ^18O序列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安图红松树轮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选取与安图县毗邻的敦化市气象记录,分析了气象记录与树轮稳定碳、氧同位素的相关关系,发现红松树轮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变化均有显著的响应。合成了复合温湿指标(TH),相关分析表明树轮碳、氧同位素对复合温湿指标的响应更加灵敏,而且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均对5-8月的平均复合温湿指标有显著的响应。建立了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函数,重建了安图地区近2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功率谱分析发现碳、氧同位素组成在95%的置信水平上存有准200年、准11年、准4年和准2年的变化周期。前两个周期变化基本上与太阳活动周期变化一致,后两个周期分别对应于“厄尔尼诺现象”和东亚夏季风的“准2年振荡”。  相似文献   
244.
创新地理学——一门新兴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地理学正受着来自学科自身的来自实践需要的双重挑战,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该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并作出创造性选择呢?文章用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索,并适时地提出了创新地理学这一新概念,阐述了创新地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245.
采有英国Hadley中心的GISST海冰面积资料,NCF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与夏季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变化和随后夏季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之间地区气温以及8月份华北和西南地区降水呈明显正相关,而和6月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则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同时,春季格陵兰海冰异常时期对应着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明显主为化,表明海冰与我国气温及降水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246.
华北平原第四系下限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华北平原各省市第四系下限、内分层时限皆不相同,使相关研究缺乏统一的语言。依照《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据现有材料对华北平原第四系划分进行了再研究,明确河北平原原定早更新世固安组后于上新统,由于石油系统同样执行《中国地层指南》的原则,则固安组是明化镇组的同义名,应废弃。现有工作显示华北平原N/Q界线没有超过500m。  相似文献   
247.
铊的土壤污染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铊是典型的毒害金属元素。土壤铊主要有自然风化和人为排放两大来源。世界范围内,铊在土壤中的含量为0.2~1.0mg/kg。贵州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土壤中的铊十分富集。土壤中铊的生物有效性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土壤中浓HNO3可提取铊的“环境不稳定相态”含量14~124mg/kg,占土壤中铊的环境总量(21~282mg/kg)的60%~70%,而NH4Ac提取的可交换相态含量较低,为0.6~4.8mg/kg,仅为“环境不稳定相态”含量的1%~4%,水溶相态含量则更低,为0.01~0.22mg/kg。土壤铊具有被植物体优先吸收富集的特性。铊在甘蓝卷心菜中的含量高达120~495mg/kg(DW),其吸收富集系数为1~10.7。因而,铊是一个易从污染土壤迁移至食物链中不可忽视的有毒元素。  相似文献   
248.
通过元素含量特征值、地球化学曲线及两类判别分析等三种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建立了区分库松木切克组与呼独克达坂组的直接地球化学标志,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分易被混淆的相似地层或地质体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依据之一;同时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49.
徐之骁  徐海明 《气象》2017,43(2):129-140
针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比较WRF V3.5.1版本中KF、BMJ、GD、SAS四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模拟效果,研究对流激发在时空分布上的特征以及预报降水量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KF方案整体效果较好,BMJ方案夸大了强降水区的范围和强度,GD和SAS方案模拟效果较差。各方案在初始对流激发的状态和时间上存在差异,使得演变过程显著不同。总体上,KF方案很好地模拟了对流的触发,在发生强降水时段,上升运动强,水汽条件充足。同时,KF和BMJ方案模拟的深对流区域降水效率高,SAS方案基本均为层云区域,无法模拟出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250.
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WRF-ARW模式,进行云辐射强迫效应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发展和结构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辐射强迫效应主要通过改变TC云区的辐射分布影响对流活动,进而影响TC的发展和结构。在TC发展阶段,TC内区对流云区云顶的强烈辐射冷却作用和云层内部的辐射增温过程降低了TC中上层的静力稳定度,中下层的变化相对不明显。总体上考虑云辐射效应的试验更易激发出更多更强的对流活动,有利于TC的发展及TC尺度的增大。鉴于云辐射强迫对TC的影响,在TC数值预报中需要更加重视云辐射强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