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研究的1/1标是利用CENTURY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倍增、气候变化与大气CO2浓度倍增共同作用对藏北高原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50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土壤表层(0-20cm)有机碳呈降低趋势,变化率为49.77%-52.36%。P1T0情景(降水增加.温度不变)、POT1情景(降水不变,温度增加)和P1T1情景(降水增加,温度增加)下的模拟结果相近。其中P1T1情景下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损失的最多(模拟结束时的土壤有机碳为844.40gCm^-2),POT1情景下土壤有机碳损失49.77%。相对CO2不变情景而言,CO2倍增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加12.87%。CO2增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单独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气候变化与大气CO2浓度倍增共同作用导致土壤有机碳降低。未来50年P1T1+2×CO2情景下土壤有机碳降低52.39%,POT1+2×CO2情景下土壤有机碳降低49.81%,P1T0+2×CO2情景下土壤有机碳降低52.317)%。因此,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降水、温度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2.
青藏高原4—10月太阳总辐射的分光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青藏高原主要作物生长期4—10月太阳总辐射的分光辐射能量的分配特征,分析了太阳高度角、天气条件等对太阳分光辐射相对通量的影响;与中国东部平原区相比,青藏高原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对通量稍低,但其绝对量仍远远高于中国东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33.
土壤呼吸中根系与微生物呼吸的区分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土壤呼吸中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的区分在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土壤碳储量时具有重要意义。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区分方法,主要包括成分综合法、生物量外推法、根去除法、同位素标记法等。现国内研究中使用生物量外推法较多,但其相关性较差。根去除法又可分为根移除法、挖沟隔离法和林隙法,由于是就地测定,其数据可信度较高。同位素标记法包括脉冲标记法和连续标记法,该方法避免了大的干扰,数据较准确,缺点在于设备复杂、操作困难、分析费用高。同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4.
了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机理的理解以及大尺度过程的模拟.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位于西藏高原腹地的、世界海拔最高的草地碳通量观测站的NEE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近3年观测,阐明NEE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草原化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碳吸收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大碳排放出现在11月,在生长季初的6月,受降水和植物返青快慢的影响,会出现生态系统碳吸收或排放的年际差异,7~9月表现为碳吸收,其余月份均为碳排放.在生长季,白天的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控制,同时又与叶面积指数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的强度.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呼吸商(Q10)与温度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生长季昼夜温差大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碳获取.10℃时标准呼吸速率(R10)与土壤水分、温度、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降水格局影响了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含水量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化.生长季初和末期的脉冲性降水会导致生态系统呼吸的迅速上升,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碳的流失.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生长季短,温度低,致使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偏低,生态系统碳吸收较少,降水格局引起的土壤湿度动态和脉冲性降水将对生态系统呼吸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水平.  相似文献   
35.
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影响土壤呼吸的因子有很多,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不同生态系统其影响因子各不相同。综述了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降水、土壤C/N等非生物因子,植被类型、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植被凋落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阐述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呼吸的Q10值、关键影响因子及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进行了讨论。从众多研究中发现土壤温度、湿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建立土壤温度及湿度影响下的土壤呼吸模型更有助于对土壤呼吸进行定量的描述。但是在土壤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土壤呼吸的误差,给出了如下建议:①加强土壤呼吸和生态系统自动碳通量的结合研究;②加强对不同生物和非生物生态环境因子的同步测定,特别重视生物因子对非生物因子的调节和影响;③加强典型物候期和不同季节典型天气土壤呼吸的测定;④加强模拟试验研究和模式研究。总之,土壤呼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虽然有规律可循,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因子间交互作用而表现偏离,对其准确估算需要找出关键因子,并综合分析其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草地土壤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生态类型之一,其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草地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相对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草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更为迅速.因此,在全球变化的趋势下,草地土壤呼吸将首先受到影响.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下CO2浓度上升、全球气温升高、全球降水增多、放牧、草地农垦以及土地利用管理措施(施肥、灌溉)的草地土壤呼吸响应.土壤呼吸对大气CO2浓度上升和全球气温升高的响应都存在增加、减少和无显著变化3种情况,这与大气CO2浓度上升和全球气温升高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土壤N的可利用性等因素的改变与否有关.土壤呼吸Q10受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降水、土壤深度、土壤有机碳、海拔高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时间尺度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增多一般可以促进土壤呼吸,但降水引起的温度以及土壤通透性的降低也会导致土壤呼吸的降低.因放牧强度、频度和方式的差异,放牧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出现增加、减少和无显著影响的不同结果;人工剪草对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草地农垦后,土壤呼吸增强,土壤碳损失约为20%~50%.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增加、减少和无显著影响,因肥料种类和施用剂量等而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会促进草地土壤呼吸.但是,目前全球变化对草地土壤呼吸的综合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深入探讨草地土壤呼吸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等仍是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7.
针对《中药鉴定学》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在《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PBL教学法的实践反馈较好,既能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又可增加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说明有必要在《中药鉴定学》中引入PBL教学法。  相似文献   
38.
农牧结合是高寒牧区放牧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实践,具有实现农业和牲畜业可持续生产的重大潜力。然而,目前青藏高原的农牧业分离已经导致集约化农业、草地退化和饲料短缺的问题产生。因此,为探索高山放牧系统中农牧结合的潜力,本研究以中国普兰县为例,基于多数据源,分析了牧草生产潜力和牲畜产量,并从饲草供给角度评估了农牧结合的潜力。结果表明:普兰县可用于人工种草的潜在边际土地约560公顷,基本位于环境条件较好的普兰镇周边。而积温是牧草种植的主要环境限制因子,今后牧草种植应注重品种的抗寒性和生长周期,同时也要注意人工草地建立后的退化和沙化问题。另外,虽然2012–2016年普兰县牲畜数量明显下降,但高寒草地放牧牲畜数量依然高于农牧景观的牲畜放牧数量。该地区目前放牧牲畜数量一般维持在约11万只羊单位,而人工草地和作物秸秆能够提供约1.1万只羊单位的饲料,约占农牧景观中牲畜数量的一半。普兰县农牧结合可以适当补充放牧条件下牲畜饲料的缺额,尤其是在农牧区的普兰镇。本研究结果对未来牧草生产和发展农牧结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现状、原因与恢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北高寒草地系统生态脆弱且区位重要,草地退化和沙化的治理是目前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采用遥感解译、模型模拟、地面取样验证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趋势和原因,以实验为基础,总结了退化草地恢复的几种重要模式。数据分析表明:藏北羌塘高原轻度退化草地占62.0%,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占15.1%,1991年以来,退化面积快速增加,2000年以来重度退化面积增加趋势明显。藏北西部的草地轻度退化可能由气候暖千化所引起,而中部、东部的重度退化主要由超载过牧引起。总结出轻度退化草地的“封育”、中度退化草地的“施肥+封育”、重度退化草地的“补播+施肥+封育”三种草地恢复模式。提出了退化草地恢复和保护的间接途径“南草北上”生态工程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0.
从汽车加油站防护原则、防雷分类、防直击雷措施、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共用接地系统等方面对汽车加油站防雷措施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汽车加油站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从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