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01.
西北地区干、湿夏季的前期环流和水汽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西北地区夏季 (6、7、8月) 共19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NCEP/ NCAR 1958~1997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前期 (春季) 资料, 选取西北地区周边范围内夏季干、湿年的前期春季各个物理量场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前期春季影响西北地区夏季干、湿的相关区域环流特征和水汽特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2.
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用1999年11月1日到2001年4月30日SO2、PMl0、NO2、CO和O3等5类污染物每日大气污染指数和等级资料,讨论了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区的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出现3级以上的概率分别为50%和30%,是相当严重的.北京污染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SO2出现3级以上概率在冬半年(11月至翌年3月)为34%,夏半年(4~10月)几乎不出现,但可吸人颗粒物的季节变化没有其它4类污染物显著.从1997年以来北京市区的大气污染略有好转.  相似文献   
203.
北京风沙天气的气溶胶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1988、1990、1992、1993、1995、2000年等年北京风沙天气期间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分析结果,研究了北京的风沙天气分布特征,风沙期间大气污染状况,产生风沙天气的主要原因及沙尘的来源等.初步得出北京的风沙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是造成春季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春季风沙天气是由沙尘暴、浮尘和扬沙造成,但以扬尘引起的频率为最高,占71.4%;风沙期间大气气溶胶与无风沙时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显示出,风沙期间的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自然源,以局地尘源为主,人为排放的气溶胶作用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204.
According to the boundary layer observations of three stations (Garze, Damxung and Qamdu) and relevant earth satellite, radiosonde and surface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intensive observational period (IOP) of the second Tibetan (Qinghai-Xizang) Plateau Experi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TIPEX), the land-air physical process and dynamic model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 and the rules of turbulent motion on the plateau were illust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s of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with mutiple-layer structure and deep convective mixed layer on the plateau, the strong buoyancy effect in turbulent motion on the plateau on which the air density i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on the plain, and the Ekman spiral and its dynamic pump effect of the plateau deep boundary layer have been found. The local static distribution of water vapor and the horizontal advection of water vapor in the plateau boundary layer were studied. The abnomal thermodynamic structure on the plateau surface and boundary layer, including the plateau strong radiation phenomenon and strong heating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plateau, was also analyzed. The authors synthesized the abov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s of both surface and boundary layers on the plateau and posed the comprehensive physical model of the turbulence and convective mixture mechanism on the plateau boundary lay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movement for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 over the plateau influencing floods in the Yangtze River area of China were studied.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s of turbulent motion and convective plume related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pop-corn-like" cloud system is given as well.  相似文献   
205.
锡盟大雪过程和“77.10”暴雪分析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77.10”暴雪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降雪,它对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首先对造成中大雪的天气学条件进行了讨论,然后进一步对暴雪的一些特殊性进行了探讨,井联系环流背景提出了中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06.
本文着眼于大范围暴雨过程天气尺度系统的诊断研究。采用平滑滤波的方法分解行星尺度及天气尺度谱,计算了暴雨过程不同尺度谱的涡旋场、散度场分布及演变趋势,对天气尺度系统的分布特征、低空急流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且运用描述不同尺度谱的变形涡度方程,对天气尺度系统的移动、发展进行了诊断研究。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滤波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大气运动的多尺度特征,深入认识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7.
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first and second meridional derivative(i.e.h_s~(?),d~2f/dy~2,(?)″)of the Coriolisparameter,Westerly profile and topography structure on ray routes are qualitatively analysed by use of a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econd derivatives of the above relevant factors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great circle route.A profile of west wind similar to the real atmospheremay result in a“sine wave pattern”of ray.The effects of west wind shear,β factor and the slope of topographyon the scale of radius of great circle,critical latitude of rays ard the amplitude of wave train of teleconnection aroalso discussed.Additionally,the characters of critical velocity profile for meridionally trapped wave are men-tioned.  相似文献   
208.
209.
徐祥德 《大气科学》1992,16(2):147-157
本文根据反映热带大气运动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将热带大气周期性振荡产生条件归纳为动力系统相图椭圆型结构形成问题.本文强调了南北半球中纬度冷暖空气活动对赤道地区热力结构的强迫效应,探讨了此类赤道地区外界热力强迫对热带大气运动周期性振荡形成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与非周期运动相关的动力系统相图椭圆型结构破坏问题及其相图抛物型、双曲型构成前提条件,并研究了各类相图几何图形特征点与大气运动状态的联系.本文研究还表明,南北半球中纬度冷暖空气活动即使属非周期扰动,若满足动力系统相图椭圆型条件,也可引起赤道地区的高频或低频周期性振荡.  相似文献   
210.
本文采用p-σ混合坐标十二层初始方程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与东亚实际地形对于行星波空间结构影响效应问题。本文数值试验表明:青藏高原动力效应与大地形结构特征显著相关;大地形因素的影响可以导致行星波在移动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呈复杂变化,即引起行星波在大地形南北坡的位相差、系统的变速现象及结构的形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