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新生代反转构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通过对长江坳陷中的反转构造研究,认为在长江坳陷中与反转构造相关的背斜构造、推覆构造、地垒构造对油气的存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长江坳陷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五期: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阶段;古新世末期始新世早期挤压反转阶段;始新世坳陷阶段;始新世末期的构造抬升阶段;中新世后的区域沉降阶段。用平衡剖面的方法验证了所解释的地震剖面的合理性,模拟了剖面中重点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定量地描述了地层拉伸、地层缩短量及褶皱隆升量,为研究有利圈闭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2.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整个亚洲的构造格局,对气候、环境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高原的隆升扩展机制众说纷纭.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扩展前缘,其构造演化对了解整个高原的扩展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2011年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计划开展以来,利用密集地震台阵取得的新成果,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的结构与变形机制.这些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地壳由高原向外围减薄,但在高原边界断裂附近存在地壳厚度突变带;下地壳中存在两个独立的低速异常,一个位于松潘—甘孜块体下方,被高原的边界断裂所围限,另一个位于小江断裂带下方,呈NE-SW向展布.我们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地壳物质被边界(丽江—小金河)断裂所围限,并没有继续向边缘流出,但是地壳挤出产生的应力作用继续向东南方向传递,造成了小江断裂带附近的地壳变形.  相似文献   
33.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109口井的地温数据,给出了库车盆地的地温场分布特征. 库车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平均地温梯度值为18~28℃/km,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仍然偏低. 库车前陆盆地整体上是属于低温冷盆,山前带部位,依奇克里克、克拉苏和大宛齐等构造分区是低温冷盆中的高地温梯度带;从山前带由北向南,地温梯度逐渐降低. 在盆地的南部,地温梯度又存在明显差异. 总体上,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趋于一致,但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变化的速率不同.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地温梯度与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的关系以及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34.
该文作者采集了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钻井岩芯,在60 Mpa围压和50°C温度下进行了岩芯弹性参数 测试。通过岩石薄片分析孔隙结构特征,按照孔隙的纵横比值(<0.01, 0.01~0.9, >0.9)将孔隙划分为三类,进而对柔性孔隙 模型理论进行了修改,建立了孔隙结构模型。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常规测井数据,通过自洽算法进行了纵波、横波速度和弹 性参数的估算。模型计算结果与测井曲线、岩芯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模型与测井的速度曲线和泊松比值曲 线能很好地吻合,但模型预测的波阻抗值稍大于岩芯的测试结果。其原因在于利用模型计算声波阻抗时使用的密度值来自 于测井数据,而在储层状态下 , 由于上覆地层的压力,会使得岩石的密度增大 , 导致波阻抗值上升。研究成果表明了柔性孔 隙模型在鄂尔多斯致密砂岩弹性参数的预测中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由1876个远震三分量P波地震图组成的数据集,取自布置于鄂尔多斯-太行山一线的宽频带流动台站。通过阵列反 卷积方法,得到地下界面响应的接收函数,并通过共转换点偏移叠加得到地下结构的图像。图像显示,从鄂尔多斯至渤海 湾盆地地壳厚度总体上逐渐变薄,Moho面总体呈小角度向西倾斜。鄂尔多斯块体中部地壳最厚,达到52 km,向东到鄂尔多 斯边缘,地壳厚度减小至43 km。太行山至渤海湾盆地地壳厚度从45 km减小至37 km。山西地堑下方Moho面上隆,和两边的 Moho面相比,抬升8~10 km,且其Moho面的上隆和新生代地堑的凹陷呈镜像关系。  相似文献   
36.
基于小波能谱分析的岩溶区探地雷达目标识别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常用的根据记录波形的频率、振幅等特征进行岩溶区探地雷达目标识别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利用小波能量谱特征进行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对岩溶区典型样本进行分析,构造雷达信号各频率成分在各尺度上的能量特征向量,得到样本模型的能量谱,将待识别目标体的能量谱特征与之比对,数据分析和实际验证表明,小波特征能量谱具有直观地显示目标信号不同特征的优点,能有效地对岩溶区探地雷达剖面目标体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37.
倾斜界面与各向异性介质均可使接收函数的切向分量产生明显的能量.通过对不同模型的理论接收函数的研究,可以发现倾斜界面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与各向异性介质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到时差与周期性上.利用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造成的切向分量不同的周期性,可以通过加权叠加的方法突出各向异性或倾斜界面的影响,并可对接收函数径向、切向分量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获取各向异性分裂参数.通过对布设于红河断裂附近的4个三分量宽频带流动台站的接收函数莫霍面Ps震相的研究,获得红河断裂附近的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为132°,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24s.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红河断裂带构造走向一致,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快波方向相差近90°,表明红河断裂地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可能存在解耦现象.  相似文献   
38.
中国东北地区航磁特征及居里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和华北地块之间,中、新生代本区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由于多期构造作用,导致地质构造形态极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航磁异常场,认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并利用航磁异常数据的功率谱法反演居里等温面.航磁异常场和居里面分布特征均揭示研究区地质构造发展具有继承性;通过居里面起伏变化特征,并结合满-绥地学断面、及与大地热流分布的关系,讨论研究区地壳的热结构状态特点,结果显示居里面起伏趋势与软流圈起伏具明显的相关性;结合地震活动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探讨了太平洋板块俯冲受阻引起岩浆和火山活动,进而导致居里面上隆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