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662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对青海德令哈市石底泉地区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具有微偏向富镁、富铝、富钠的特点,属于准铝质基性岩类,具幔源型岩浆特征。辉长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其年龄值为2467±13Ma,时代为古元古代。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石底泉地区辉长岩为基底构造演化阶段裂解背景下,上地幔熔融侵位的产物。它们的形成确定了古元古代早期石底泉地区有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佐证了达肯大坂岩群的时代可能向下延至新太古代晚期。  相似文献   
992.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鹏 《地质与勘探》2016,52(1):14-24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及外围是北祁连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地段。本文以白银厂矿田重点勘查区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评价意义。结果显示白银厂矿田火山岩呈明显的双峰式,酸性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英安岩和流纹岩,属低钾系列;基性火山岩属钾玄岩系列。酸性火山岩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种是产在折腰山-火焰山(以下简称折-火)地区的酸性火山岩,∑REE低(43.21×10-6~65.02×10-6),LREE/HREE以及(La/Yb)N较高(LREE/HREE=4.66~6.71,(La/Yb)N=3.51~7.12),在稀土配分曲线图上表现为右倾的半弧型;另一种是产在小铁山-铜厂沟(以下简称小铁-铜厂)地区的酸性火山岩,∑REE较低(62.78×10-6~104.36×10-6),LREE/HREE以及(La/Yb)N亦较低(LREE/HREE=2.03~2.82,(La/Yb)N=1.19~1.95),在稀土配分曲线图上表现为平坦型。折-火地区酸性火山岩与小铁-铜厂地区酸性火山岩相比Sr亏损较弱,高场强元素含量也相对较低。以上证据表明折-火地区酸性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为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小铁-铜厂地区的酸性火山岩则形成于原始的大洋弧或演化的大洋弧,为深度较浅的地壳源物质重熔的产物,因此,两者不属于同一火山机构,具有不同的成矿属性。  相似文献   
993.
多孔介质两相系统毛细压力与饱和度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相系统毛细压力-饱和度(h~S)关系曲线的确定是多孔介质多相流动研究的基础。采用简易试验装置对理想和实际介质中水-气和油-水两相系统中的h~S关系曲线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两相系统,多孔介质孔隙度愈小,同一毛细压力对应的饱和度相应愈大;对于不同两相系统,理想介质的关系曲线在一定毛细压力以下平缓,较大毛细压力时陡直,实际介质关系曲线走势相对较陡。分析结果表明,水-气和油-水两相系统的实测数据符合Parker等提出的基于van Genuchten(1980)关系式的折算理论;应用折算理论,可以在同一多孔介质某一两相系统h~S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较好地估计同一孔隙度条件下其它两相系统的h~S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994.
北京平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在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现状基础上,分潜水和承压水对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进行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评价监测优化结果。并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的定量标准优化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优化后,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400眼,其中利用原有监测孔300眼,新设计监测孔100眼,手工监测频率由原来的每月6次优化为每月1次,专项高频率监测可以由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实现。文中还对地下水自动监测仪(DIVER)的监测结果和手工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维护、管理措施和信息发布方式。  相似文献   
995.
济南城近郊区地下水头动态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在研究济南城近郊区地下水头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分为市区、东郊、西郊和南郊,分别对四个区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地下水开采和有效降水入渗补给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气候观测系统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日光温室各部位温湿度进行系统全面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秋栽黄瓜整个生育期,室内气温和地温呈现波动式降低,而相对湿度在采收初期以前呈波动式增加,但在普遍采收期以后波动下降,这3个因子都随高度而变。不同生育期室内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趋势和波动基本相似,但变幅不同,一天中峰值出现的迟早略有差异。在垂直方向,温室内不同高度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明显不同且日变化较剧烈,在低层形成低温高湿的小环境,而高层形成高温低湿的小环境,但整个温室总体上始终处于高湿环境。不同层次土壤温度明显不同,10 cm地温在一天中变化最敏感,变幅最大;30 cm地温变幅较小,且最高温出现的时间比10 cm土层滞后2 h;50 cm地温在一天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与上层土壤比较,始终处于低温水平。在水平方向,气温和地温都表现为南高北低,湿度相反,但这种南北差异很小,可近似认为水平方向温湿度和地温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997.
ASTER遥感影像数据在土壤盐渍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运用ASTER遥感影像数据,对不同地物进行光谱分析,根据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曲线,分别提取植被和水体信息,然后进行非监督分类。并结合物探试验和土样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了焉耆盆地内土壤盐渍化程度分布状况。评价结果为:在焉耆盆地的平原区内,非盐渍化土壤,457.65km^2;轻度盐渍化土壤,335.61km^2;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580.93km^2;盐土,41.11km^2。根据野外实际调查,评价结果的精度达到了85%以上。  相似文献   
998.
冀西北坝上高原是河北省的三大地貌单元之一,新构造活动强烈,间歇性断块升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多级层状地貌、强烈的火山活动、盆地迁移、断裂活动及地震等。区内发育北台期及唐县期两期夷平面,其海拔高度分别为1 700 m、1 500 m左右,其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白垩纪—始新世初和中新世未—上新世初。区内发育Ⅰ~Ⅲ级阶地,Ⅰ级阶地河拔高度为1~2 m,形成于晚全新世早期;Ⅱ级阶地河拔高度为6~12 m,形成于早全新世初期;Ⅲ级阶地河拔高度为25~30 m,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五株采样提升算法的图像二叉分解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五株采样的提升算法,实现了一分为二的分解与重构。通过此算法可以构造非线性的形态小波变换,保持图像的几何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支霞臣  秦协 《岩石学报》2004,20(5):989-998
我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包含丰富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兴蒙造山带的双辽、汪清,华北克拉通的龙岗、汉诺坝、栖霞、女山和扬子克拉通的盘石山、练山等地8个新生代玄武岩区近百个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全岩粉末样品获得了Re-Os同位素数据,对澎湖列岛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不同产状的硫化物包裹体作了原位的Re-Os同位素体系分析,此外,对辽宁复县和山东蒙阴古生代金伯利岩中的3个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全岩粉末样品作了Re-Os分析。本文综合了文献中已有的数据,采用Re-Os同位素体系常用的方法,如Os同位素代理等时线年龄和Re亏损模式年龄,计算了SCLM的年龄。结果表明这些地区SCLM的形成年龄主要为早-中元古代,局部地区如辽宁复县有更老的年龄。我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代表的SCLM主体上是元古代SCLM经过显生宙减薄作用后的残余部分,它对我国东部SCLM减薄作用在纵向上的规模和强度提供了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