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近几年,我国西南、西北、华北等许多地区发生持续干旱,当地的人畜用水极度困难。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十分迫切。针对我国基岩水井取水存在部分水井出水量偏低的状况,从基于水井压裂机理、压裂液、压裂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分段压裂增水技术研究工作,并进行了试验。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文水井用水力压裂技术,为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基岩山区水资源紧张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青杠林铅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取了地质和物化探找矿标志,建立了该矿的地质一地球物理一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进行隐伏铅锌矿体预测,对青杠林矿区重点地区实施工程查证。  相似文献   
63.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了含FeS2晶须环带重晶石巨晶,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重晶石及其所含FeS2晶须的矿物特征。结果表明,重晶石化学成分单一;晶体结构标准;发育完好;晶须为FeS2 Fe(Ni, Co)S2的类质同象系列。根据地质背景,结合包裹体研究成果,运用晶体生长和地球化学理论,讨论了重晶石巨晶及所含晶须的成因。认为重晶石巨晶是该区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的期后热液演化到后期阶段时,SO2-4与围岩中的钡反应而形成;所含的FeS2晶须是持续进行的火山隐爆作用所产生的大量H2S、SO2等与热液中分解出的Fe2+、Ni2+、Co2+反应而形成的;富碱、H2S溶解度增大,S2-增高有利于晶须的生长;重晶石和晶须生长的地质环境具有宏观上的一致性和具体条件的差异性。当pH值为1~8.5、lgfO2为-31~-38时,优先进入FeS2生长的优势场,形成FeS2晶须矿物。当pH值为5.5~10、lgfO2在-25~-36时形成重晶石;FeS2环带和重晶石的共生现象是两者共结晶交互生长的结果;重晶石的套叠生长和晶须环带特征,是耿庄地区隐爆作用脉动性和周期性作用的结果。耿庄含晶须重晶石巨晶,明确标示出所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地质作用过程,为深入研究隐爆作用和理解该区成矿作用提供了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64.
凡口矿区为岩中强烈发育区。采矿疏干排水导致盖层土体产生大规模的沉降、开裂、塌陷和稳伏洞穴,对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建筑物场地及农田水利设施产生严重的破坏,危害深重。具体表现在隐伏洞穴、大范围的沉降开裂、塌陷群和塌陷复活等3种岩深塌陷作用所引起的地基变形,基础沉降,河床渗漏,排灌设施崩塌等岩土工程问题。主要从规划设计、勘察评价和地基基础处理等方面防治其危害。3个不同的工程实例证明防治对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5.
对莺子山地区1:1万重磁资料进行了计算机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推断了数条断裂构造,其方向主要为NNE向和NW向,分析了构造重向上的变化,认为深部构造以NNE向为主,NW向构造减少;圈定了莺子山岩体的范围,其面积约为5km^2。根据重磁数据处理与解译,综合前人工作成果,对莺子山地区进行了硫铁矿成矿预测,提出了4个硫铁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6.
萤光网对中上层鱼、近低层鱼的增产效应大多为全昼夜性的、对底层鱼的增产效应多数为非全昼夜性的;对于有全昼夜性增产效应的种,萤光网的增幅、比增与其渔获量显著相关,对于非全昼夜性增产效应的种则否;萤光网作业最具特生征的是,随自然光照条件变化,其作业效率依渔获种的视觉性能及视觉功能转换状况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7.
68.
69.
囊谦盆地晚始新世贡觉组厚层红色含膏盐粉砂质泥岩是研究青藏高原始新世古气候演化和含膏盐沉积环境的良好素材。采集囊谦盆地贡觉组约257 m含膏盐地层的碎屑沉积物,研究其粘土矿物成分和组合特征及气候与沉积环境变化。结果显示,粘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52.1%)为主,其次为绿泥石(8.1%)和高岭石(3.5%)。根据岩性特征及粘土矿物组合变化,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指示了暖湿—低盐度、冷干—高盐度、较暖湿—低盐度的气候和沉积环境。贡觉组气候与沉积环境受到青藏高原地区干湿交替变化大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 据 古 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老龙头组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基 于 古 生物、沉积构造、碳酸盐岩微相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方面证据确定出林西地区林西组和老龙头组为陆相河湖沉积,
其沉积演化序列为河流→浅湖→深湖→浅滨湖,与天山-兴蒙地区二叠纪主要的陆相盆地沉积演化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