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761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针对一起钻杆管体横向开裂的案例,通过对发生横向开裂的失效钻杆进行断口形貌的宏观及微观观察、金相分析、物相分析,以及对钻杆尺寸、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的综合分析,并结合钻杆的受力状态,指出钻杆的失效原因是钻井液中的氧气对钻杆的内外表面产生严重腐蚀,同时钻杆在承受拉压弯扭等复杂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腐蚀坑底部产生率先产生疲劳裂纹,随着外壁裂纹的不断扩展,导致钻杆横向开裂,并针对这种失效形式,提出了预防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2.
土壤样品中亚硒酸盐Se(Ⅳ)和硒酸盐Se(Ⅵ)的形态分析中,提取剂的选择和检测方法是技术的关键。以往的提取剂容易导致硒形态发生转变或无法同时提取Se(Ⅳ)和Se(Ⅵ),常用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无法直接测定Se(Ⅵ),而是通过差减法得出Se(Ⅵ)含量。本文对比了不同提取剂的提取能力,确定使用0.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提取剂,在55℃超声萃取土壤样品30 min,提取液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建立了土壤中Se(Ⅳ)和Se(Ⅵ)的形态分析方法。采用Hamilton PRP X-100色谱柱,以6 mmol/L柠檬酸为流动相,pH=5. 5,在8 min内可完全分离Se(Ⅳ)和Se(Ⅵ),两者的检出限分别为0. 15μg/L、0. 16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 999。以土壤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Se(Ⅳ)和Se(Ⅵ)的回收率在84. 2%~95. 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 4%~5. 3%(n=6)。该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土壤中无机硒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53.
南秦岭北缘小茅岭复式岩体主要由宋家屋场基性辉绿(辉长)岩,迷魂阵、磨沟峡和叶家湾中性-偏酸性闪长岩组成,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870~840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宋家屋场基性岩属亚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Ti、P等具有弱的负异常,Zr、Hf等高场强元素的含量较高,Zr/Y、Ta/Yb比值较高,Zr/Nb比值较低,与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投于火山弧岩石区域,一些元素的富集特征可能来源于受俯冲块体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迷魂阵、磨沟峡及叶家湾闪长岩体均属准铝质亚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岛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宋家屋场岩体主要来自亏损地幔源区,磨沟峡和叶家湾岩体主要为新生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迷魂阵岩体主要为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上述特征表明小茅岭复式岩体各组成部分可能形成于870~840 Ma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背景,俯冲块体脱水形成的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这种地幔部分熔融形成了宋家屋场角闪辉绿(辉长)岩,由于基性岩浆的加热,诱发新生基性下地壳及原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磨沟峡、叶家湾及迷魂阵岩体。结合陡岭地区~850–780 Ma变质作用及岩浆事件相关报导,在南秦岭北缘小茅岭—陡岭隆起带上,新元古代早期存在一期构造-岩浆-变质事件,该事件的区域大地构造属性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为了对苏北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徐州市域义务教育资源(小学)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可达性模型、最近距离模型和Voronoi模型等对义务教育资源的布局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呈现一种"大分散,小聚集"的格局,49.30%的区域能够在30 min内到达就近的小学,主要分布在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相对较差的地区分布较少,区域占比为18.62%;2)由徐州市义务教育资源的Voronoi图可知,近60.3%的义务教育机构服务范围的面积能够基本满足义务教育资源布局的需要,有16.95%的义务教育的服务面积适宜度过大,严重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5.
为厘清四川盆地开江地区WT1井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重塑其原型沉积盆地,为重建古地理及油气进一步勘探部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手段对该井陡山沱组物源进行了分析。岩石地化结果表明WT1井陡山沱组沉积物源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且经历了中等程度化学风化作用;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记录了915~850Ma、794~714.5Ma以及622~700Ma 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扬子克拉通北缘及邻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演化过程有关,该构造活动背景下的中基性火山岩是WT1井陡山沱组沉积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开江地区的陡山沱组发育于拉张伸展构造背景,属克拉通内裂陷盆地沉积,有利于烃源岩层的发育;同时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演化证据。该成果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地质结构、沉积-构造演化以及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等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6.
黑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再分析数据的不确定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区域再分析数据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对于陆面过程模拟和气候变化分析有重要意义。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站点观测数据对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黑河流域2000—2015年大气驱动数据集(WRFOUT)及黑河流域3 km 6 h时空分辨率模拟气象强迫数据(SFD)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精度进行评价,并通过广义三角帽法(TCH)评价3套数据集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对于气温数据,WRFOUT数据集在草地、灌丛地、荒漠裸地及湿地下垫面精度较高,而CMFD数据集在农田下垫面精度相对较高,5种下垫面中,3套再分析数据的气温产品在灌丛地精度最高;对于降水数据,CMFD数据集在5种下垫面精度均较高,SFD数据集在草地、灌丛地和荒漠裸地,WRFOUT数据集在草地、农田和湿地表现出高估。(2) CMFD与WRFOUT数据集中气温数据的不确定性相对较低,而SFD数据集中气温数据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大; 3套数据集中降水数据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不确定性,且区域差异明显,地表植被类型复杂和海拔差异较大的地区数据不确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57.
58.
论辽宁锦西杨家杖子杂岩体的岩浆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家杖子杂岩体中的二长闪长岩代表一种母岩浆,它是燕山早期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所产生的,并汇聚上升的安山质岩浆。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是二长闪长岩浆在7km深、弱还原环境、氧逸度为10~(-8)~10~(-10)Pa、1200°~1250℃的岩浆房中经结晶分异作用的派生物。以后,这些岩浆相继上侵,定位于2.5km深处。由这些岩浆岩侵入体所引起的镁夕卡岩、钙夕卡岩和岩浆期后酸性热液淋滤蚀变非常发育。只有来自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浆、富含Mo的酸性热液沿着裂隙侵入夕卡岩中,在240~330℃时,才形成Mo矿床。此种酸性热液也沿着裂隙侵入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中,而形成细脉浸染Mo矿床。因此,杨家杖子Mo矿床属于斑岩-夕卡岩型。  相似文献   
59.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1990,12(1):44-50
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的特征是:盐渍与旱涝相联系;旱季蒸发和盐与雨季淋溶脱盐两种过程交替发生;土壤与地下水水盐运动相互作有。防治土壤盐渍化,不仅要调控土壤根层盐渍度不超过作物耐盐国界值,而且要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即旱季在防治盐渍化的临界深度(2-3m);雨季前在防涝蓄雨深度(4-6m),雨季在作物抗湿深度(0.5-1.0m)。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使旱涝盐渍得到综合治理。目前海河平原已有大面积盐渍土得到改良,但还存在潜在盐渍化土壤。土壤根层盐渍度已低于作物耐盐度,但有的心底土盐分重,或地下水矿化度高,一旦地下水位升高仍会发生盐渍化。这个地区又是引黄或引江灌区所在,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是预防灌溉次生盐渍化发生地关键。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大气光学特性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1986年6月西藏拉萨市十通道太阳光度计六天观测工作基础上,计算了高原地区的整层大气垂直光学厚度,与北京西郊1981年6月的资料对比表明,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拉萨市的大气光学厚度只有北京的一半,甚至更小。分析了在高原地区利用臭氧的Chappuis吸收带反演大气臭氧总量的可行性、方法、结果及其合理性。接着,本文讨论了双通道法和多通道法计算水汽光学厚度的差别,并简要分析了影响水汽总量变化的原因。本文还讨论了拉萨地区六月份大气浑浊度的时变规律及其变化机制。大气浑浊度不仅与地面大气状况(对流、地面风速等)有关,而且取决于大气的湍流结构。最后,本文利用Philips—Twomey方法反演了气溶胶的谱分布,结果表明,高原六月份气溶胶谱形大多接近Junge分布形式。另外,文中还简单讨论了折射率对反演气溶胶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