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2009年河北省初冬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10~12日河北省出现了近50 a来最强的一次持续暴雪天气过程,给该地人民生活、生产造成一些不利影响.通过分析暴雪发生时的大尺度天气环流,探讨形成这次极端天气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是在高空纬向环流形势稳定,700 hPa切变线长时间维持,低空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暖湿空气使得该地的水汽含...  相似文献   
242.
大兴安岭旁开门金银矿床赋存在上侏罗统甘河组基性岩和下白垩统富林组中酸性火山岩中,其赋矿围岩蚀变流纹岩中单颗粒锆石U-Pb 年龄测定表明,21 个成分点中有1 组不谐和年龄( 141 ± 2 Ma、129 ± 2 Ma) 和3 组谐和年龄,后者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6. 2 ± 3. 4 Ma、112. 5 ± 1. 1 Ma 和 108. 2 ± 4. 2 Ma。结合锆石晶形和CL 图像特征,进一步确定流纹岩的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房冷却到岩浆热液期经历约8 Ma,成矿作用与富林组火山作用有关,发生在108 Ma 之后,其成矿与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大规模成矿时代相一致。  相似文献   
243.
保源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葆墀  张待时 《铀矿地质》1995,11(5):266-272
在系统研究区域地质及铀矿化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铀矿床铀源、稀土元素特征,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铀成矿年代学研究,提出了多期次累聚成矿作用(特别是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是形成该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较普遍而重要的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44.
中国海相碳硅泥岩含铀沉积建造中产有重要铀矿床。这些建造是:地台区(或准地台区)及构造过渡区稳定型及过渡型含铀建造;地槽区活动型含铀建造。属前者的有中国各地台边缘及其相邻构造带中,发育在前寒武基底之上的,震旦-寒武纪以炭质页岩和碳硅泥岩过渡型沉积为主的含铀建造,以及发育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之上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晚古生代含铀建造。活动型含铀建造主要有发育于加里东冒地槽沉积区的寒武-志留纪炭质页岩、炭硅质页岩建造及早中志留世硅质岩建造及碎屑岩-硅灰质岩建造。文中还评述了我国碳硅泥岩主要含铀层的分布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45.
利用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大气温度和水汽两种遥感产品,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2015年12月10 12日和2016年3月2 3日两次暴雪天气冷、暖气团及水汽的来源地、输送路径进行监测分析,并对冬季和春季暴雪发生条件、降雪强度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北疆地区暴雪天气是冷、暖气团与水汽条件配合的产物。(2)在这两次暴雪过程中,水汽主要来自西部黑海、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以及南部阿拉伯海等地;冷气团主要来自北欧、挪威海-巴伦支海、西西伯利亚以及伊朗高原等地;暖气团的来源和输送路径一般与水汽相同或紧密相关。(3)2015年12月10 12日降雪过程是北疆创纪录的一次超强暴雪,此次降雪天气中冷气团来自挪威海-巴伦支海、北欧和伊朗高原等地,暖气团和水汽来自黑海-里海一带。在降雪过程中,来自阿拉伯海的充沛水汽源源不断进入,是导致此次降雪天气强度空前的重要原因。(4)2016年3月2 3日是一次较弱的春季降雪过程,冷气团来自北欧-西西伯利亚地区,暖气团和水汽则分别来自北疆当地和巴尔喀什湖附近,降雪过程中由于缺乏后续水汽补充,导致降雪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弱。(5)对比两次降雪过程可见,降雪过程中有无持续充足水汽补充,是决定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6.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本文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化的时空特征,利用耦合动态度模型探讨了耕地功能间耦合关系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耕地功能演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0-2010年间,冀中南及豫东地区部分欠发达县市耕地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发达的城市群及其腹地受工业化及城镇化影响较大,耕地经济功能持续下降;60.29%的县域单元耕地的社会功能下降,增强区主要集聚于郑州北部、德州及沧州西部、烟台、威海等区域;生态功能变化在空间格局上基本形成了以豫北、山东中部山地丘陵区为核心的增长区以及以环京津、环济南地区为核心的持续下降区。② 黄淮海平原耕地经济、社会及生态功能的耦合度及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且退耦化现象日渐突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的社会及生态功能演化速率普遍滞后于经济功能。③ 黄淮海平原耕地的功能演化是区域本底因素与外部驱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的转型对耕地经济、社会及生态功能演化的强度及方向起决定性作用。并指出:黄淮海平原应激活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动力,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充分考虑耕地功能演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实行由发达城市地区到欠发达传统农区的差异化、多元化的耕地多功能利用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47.
新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垦东潜山披覆构造带北部,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新北油田储层特征、认识油田成藏规律,基于垦东地区勘探的实践,对新北油田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了研究。新北油田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为:古近系湖泊相、新近系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和网状河沉积相);辫状河沉积包括心滩(河道砂坝)和河床滞留两种沉积亚相,曲流河沉积包括河道、堤岸、泛滥平原3种沉积亚相,网状河沉积包括泛滥平原和河道两种沉积亚相;曲流河沉积相是新北油田最主要的储集层,边滩、心滩沉积亚相储油物性最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新北油田沉积特征对油气成藏有较强控制作用,油藏类型以岩性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248.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构建了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模式,初步探讨了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耦合过程。利用全国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了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用以分析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① 中国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而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增加而粮食产量也增加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减少的县域数量占县域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85%、29.11%和19.74%;3种耦合类型分别集中于传统农区、西部欠发达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东南沿海农业快速转型区。②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耦合曲线呈现阶梯式波动变化,且二者耦合关系的离散趋势不断加强。③ 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的变化表明农业劳动力变化在促进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在不断下降。④ “胡焕庸线”是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耦合特征的重要分界线,塑造了二者耦合格局的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249.
2008年汶川Ms8.0级强震触发了体积近12×108 m3的大光包滑坡。该滑坡发生于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滑带地质背景为斜坡内部深埋400 m、最大厚度达5 m的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最新调查表明,该错动带是斜坡内部地下水通道,错动带岩体处于饱和状态。为揭示强震过程与地下水相关的大光包滑坡启动机制,提出了一种具有软弱层带的硬质碳酸盐岩边坡简化模型,将层间构造错动带概化为碳酸盐岩硬层内部软弱层带,采用FLAC3D程序中的流固耦合算法模拟了模型的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强震过程中软弱层带上下碳酸盐岩硬层的变形响应时间、波型、大小出现明显差异,上硬层相对于下硬层产生了张离、压缩和剪切3种非协调变形模式,由此对软弱层带产生了振动冲压-张拉和振动剪切动力学行为,饱水软弱层带形成了具有瞬间放大和累积增涨特征的超孔隙水压力。这里将上下硬层差异性变形称为非协调变形,认为非协调变形是软弱层带应力放大成因,推测软弱层带应力瞬间放大以及放大应力长持时作用下的岩体致损是超孔隙水压力激发和累积的成因;强震过程软弱层带超孔隙水压力导致其内有效应力快速降低,使得斜坡前部锁固段应力快速集中,而后被突然剪断,滑坡骤然启动,揭示了强震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是大光包滑坡启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0.
水库区水位波动条件下常诱发滑坡阶跃,阶跃指滑坡的变形突然发生、戛然而止,位移曲线呈多台阶状,具有间歇式、突发、(准)周期性的特点。选取典型阶跃型水库滑坡案例,在现场多年监测工作基础上,揭示滑坡变形特征,引入黏滑理论,阐明滑坡阶跃力学机制;其次,考虑现有预警方法在阶跃型滑坡中的局限性,基于机器学习开发预警新方法。结果表明:渗流作用下滑带土黏滑可能是滑坡阶跃的力学机制;采用多机器学习算法,选取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C5.0算法综合确定了西南库区某大型滑坡水位与水位变化率阈值,建立了该二维预警阈值间的反比例数学关系,预警准确率达86.7%。该研究将黏滑理论引入滑坡力学机制分析中,并基于多机器学习算法综合确定预警阈值,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