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曹刚 《山西地震》2006,(1):47-48
简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2004年2次5.9级地震的概况,总结了地震现场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应探索与思考的几个问题,以对地震现场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2.
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陡坡带沙三下段发育杂基支撑中砾岩、碎屑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碎屑支撑细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滑塌岩等11种重力流成因岩石类型及深湖泥岩,表现为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整体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演化趋势。(2)车西洼陷陡坡带自西向东识别出6套供源体系,可分为有沟道为主供源体系和滑塌为主供源体系,分别形成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和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类型,其中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中的滑塌变形构造更发育、更普遍,但其扇体规模较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小。(3)进一步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区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在强烈的构造活动、湿热气候作用下,易于发育石漠化古地貌,剥蚀作用较为强烈,由此形成的频发的季节性重力流进入湖盆,形成该地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的差异主要受物源区气候和植被覆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3.
曹刚 《山西地震》1999,(3):57-59
根据大同--阳高地震后10a来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和预报的实况,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后地震预报之得失。实践证明,大同--阳高地震不是山西带将要开始地活动的重要标志,而应是华北地区进行第4个活动期等8幕的信号。预示今后数年内华北地区仍将可能发生数次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24.
对CINRAD/SA雷达天线伺服系统的组成框架和各组成模块的功能进行分析,找出雷达天线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5.
薛丁  曹刚  张建业 《高原地震》2011,23(4):13-16
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s≥4.7级余震活动有一定的可数节律,且强余震发生在节律节点上有重复特征。基于上述现象,对该节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为定量地预测震区6级以上强余震趋势提供了一个预测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对2008年7月29日20时-30日08时台风"凤凰"远距离诱发河源市特大暴雨、强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天气形势、水汽输送特征、云系演变特征和大气不稳定条件进行分析,揭示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我站一些观测员在编发天气报时,对雨(包括阵雨)的强度把握不准。凡有雨,强度就按小的编报,即使降水量50~100mm或1h降水量10~20mm,强度也常常选择小的编报,中常的甚少,大的几乎没有。笔者认为,观测员应熟练掌握(GD-01Ⅲ)电码第1...  相似文献   
28.
曹刚  阎海 《山西地震》1991,(2):23-26
通过对1989年2~3月间包头震群序列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震群属普通震群活动。据这次震群发生的特殊部位以及烈度分布特征的分析指出,它的出现将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阴山带东、西两端的地震活动,或使某端地震活动明显强增或发生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29.
本文根据牛志仁所提出的检验异常地震活动的统计方法,对华北北部地区的九次M≥5.0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地震活动,进行了统计检验,拟合出了适合该区的孕震时间△Ti(天)与震级M的统计关系式,探讨了异常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0.
为筛选出甘肃中西部沙漠边缘区梨树高效优质栽培适宜的灌溉模式,研究梨树抗旱生理机制,选用9年生"黄冠"梨树,以常规漫灌为对照(CK),设计5种膜下滴灌处理(依灌溉时期和单次灌溉量,分为T1~T5),测定并分析了叶片和一年生枝条生长情况、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的含量,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溉处理下叶片面积和叶绿素a、b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叶片的物质积累、失水速率、水分饱和亏缺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水量与枝梢长度、粗度显著负相关,T5处理更有利于枝梢的生长。不同处理对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明显,T3最有利于促进叶片营养元素的积累,T2处理下果实中营养元素积累显著提升,并且灌水量与叶片中P含量显著负相关。T3、T4和T5处理单株产量与CK无明显差异,但果实品质性状差异较大,T5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CK,且品质性状综合评判值最大,而T3处理果实品质表现较差。因此,根据树体枝叶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处理T5(冬灌1次、每年滴灌9次,生长季节灌水量5 670 m3·hm-2,年灌水总量7 340 m3·hm-2)为沙漠边缘区梨园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