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256篇
地质学   1044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2篇
  192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通过对辽宁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殷屯组、永宁组调查研究取得了新认识,认为辽宁地区存在南华纪地层,以新元古代殷屯组、永宁组为代表,可划分出二次冰川活动(二个冰期和一次间冰期)的沉积,自下而上为殷屯冰期(第一次冰期)、八家子间冰期、河冰期(第二次冰期).依据殷屯组和永宁组冰碛物组合特点及接触关系,并结合碎屑锆石U-Pb(LA-ICP-MS)同位素测年成果,推测辽宁南华系殷屯组、永宁组形成时代应小于1000 Ma,与南方南华纪形成的时间基本接近或略早(约850 Ma).  相似文献   
992.
对大兴安岭北段漠河盆地南缘的塔木兰沟组玄武安山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限定其形成时代以及火山活动和漠河断陷盆地演化之间的关系.测年结果显示该地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安山岩的形成时代为129~147 Ma,为早白垩世早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源区,上升过程中可能受上地壳物质混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显示,研究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与中生代漠河盆地断陷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强台风“海葵”(1211)近海急剧增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台风强度急剧增强是预报中的难点。使用新一代中尺度WRF模式对台风“海葵”(1211)近海强度急剧增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引起台风强度突变的可能机理及相应结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台风“海葵”的急剧增强与低层水汽输入的突然增加以及有利的高、低层辐散、辐合流场配置密切相关,且在“海葵”台风强度迅速增强的前6 h其高低层辐合、辐散流场呈现同时增强。台风结构变化的分析表明,在台风急剧增强时段台风结构趋于对称化,且低层眼壁范围小,高层眼壁范围向外扩展。伴随着台风强度增强,径向风速和切向风速也处在增大过程中,特别是台风急剧增强阶段,径向风速和切向风速增大更明显。另外,暖心强度逐渐加强,且暖心范围明显扩大并向低层扩展。同时随着台风强度的增强,垂直上升运动也逐渐增强。台风的这些结构变化都有利于其强度的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位场向下延拓的改进迭代维纳滤波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维纳滤波理论导出的位场向下延拓滤波器为最佳下延滤波器,但因其实现需要已知待求位场和噪声的功率谱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针对该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位场径向平均功率谱的位场噪声水平估计方法,进而利用偏差准则求取正则化参数,实现位场正则化向下延拓;然后将位场正则化下延结果的功率谱作为待求位场功率谱的估计初值,采用带修正项的迭代维纳滤波方法来更新对待求位场功率谱的估计,最后提出本文的位场向下延拓改进迭代维纳滤波方法.基于理论重力模型数据及航磁实测数据进行了向下延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迭代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且下延精度优于Tikhonov正则化法和递增型维纳滤波法.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大气环流模式提供侧边界条件,单向嵌套并入了水文模型VX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我国华东地区进行月尺度气候预测。根据嵌套模式1991~2000年10年各月的积分结果与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降水综合分析资料(CMAP)、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的温度资料建立了一组针对各月的“系统误差”,对2001~2005年5年各月的回报结果进行订正,通过对原始回报结果和订正结果进行评估发现,经剔除“系统误差”后的预测结果较原始预测结果改进较为明显,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月尺度区域气候动力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6.
概述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地震震级的测定过程,分析比较了我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面波震级MS,以及国内外不同机构测定的该地震的矩震级MW. 结果表明, 不同的机构在测定面波震级时,由于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 所使用的计算震级的公式也有所不同, 导致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别. 我国对该地震的速报结果是MS=8.1, 在正式编辑出版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给出的测定结果是MS=8.2;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结果是MS=8.0. 地震发生后不久,哈佛大学(Harvard)、NEIC、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RI)、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APCEA)、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利用全球地震台网、 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或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资料得出的矩震级MW分别是7.8(Harvard), 7.7(NEIC), 7.7(ERI), 7.6(APCEA),7.5(IGCEA),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平均为MW=7.7. 鉴于矩震级是一个描述地震绝对大小的力学量,与传统的震级标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国际地震学界推荐矩震级作为优先使用的震级. 本文分析表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级(矩震级)为MW=7.7, 其面波震级MS=8.0, 是一次面波震级未饱和的地震.   相似文献   
997.
Stability of earth dams during earthquakes has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s in seismic active regions. Liquefaction induced slope failure occurred at the upstream slope of a major earth dam in the suburb of Beijing, China, during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The gravelly soil with loose initial condition liquefied under relatively small ground vibration. In recent years, a major seismic rehabilitation project was carried out on a similar earth dam nearby using dumped quarry stone. Seismic stabil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model test,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pseudo-static slope stability program aft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excess pore pressure.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区域发展历程表明,城市群逐渐成长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但经济不整合制约了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群发展视角,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分工与合作、城市群内部的产业集聚与扩散、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扩张和网络化组织的促进作用等方面阐述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必要性。从城市群经济系统整合、城市群经济支撑系统整合和城市群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论述城市群经济整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9.
库车前陆冲断带超深层储层是当前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具有特低孔、特低渗-低渗, 裂缝-孔隙型, 测试高产储集特征。 为揭示储层中粘土矿物的特征及其对储层演化、储层性质的控制作用, 本文以大量微观实验分析(X 衍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扫描、 铸体薄片、高压压汞)为依据, 研究表明:主要的粘土矿物含量为 5%~12%, 矿物类型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 其次为绿泥石, 成因以成岩早期沉积水体继承性沉淀及成岩中晚期长石质次生溶蚀产物为主;砂岩中早期沉积型粘土矿物主要富集于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体的侧缘、水道砂体的顶底面附近, 其形成粘土薄膜可有效抑制超深层储层早中成岩期硅质、长石质次生加大, 保存基质孔隙, 不同期粘土杂基也可提供大量矿物晶间微孔隙, 微孔隙度可达 1%~4%, 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粘土矿物是降低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 6%~ 9%的粘土矿物含量(尤其是伊利石及伊蒙混层)可降低超深层储层渗透率 10~100 倍, 使渗透率总体为 0.01×10 -3 μm 2 ~0.1×10 -3 μm 2 。 粘土矿物含量及赋存特征:早期长期(130~23 Ma)浅 埋(< 3 000 m)期储集性能保存良好, 晚期(23 Ma 左右)深埋(> 3 000 m)期基质渗透性急剧降低, 总体致密化(< 0.1×10 -3 μm 2 ), 这是研究区的关键因素。 粘土矿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对评价砂岩储集性质, 预测超深层天然气有利储层的分布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数字化水位的张渤带地区构造应力场时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风和  哈媛媛  王勇  魏建民  韩晓雷 《地震》2015,35(2):133-138
选取张渤带地区2008年以来连续稳定、固体潮形态明显的昌平台井、顺义板桥井、宝坻井、辛庄井、玉田冀03井、大灰厂井等6口井数字化水位及相应的气压资料。利用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等滑动拟合,得到不排水状态下,各井含水层的孔隙度、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和水的体积压缩系数。接着在水平层状含水层(一维)模式下,利用部分含水层介质参数(孔隙度、水和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井水位变化量与含水层垂直向应力变化量的关系式,定量分析了张渤带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张渤带近几年以持续的应力增强活动为主,今后需加强多学科、多手段的密切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