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SST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1年NCEP/NCAR再分析的周平均SST场、逐日表面热通量场及近地层10米高度风场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前后几周南海多年平均SST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爆发前,SST急剧升高,季风爆发后,SST的变化呈现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海北部SST继续上升,而南部SST持续下降.南海季风爆发前,海面净得热,这是季风爆发前南海SST上升的主要原因.季风爆发后几周,海面净得热减少,此时的海表净热通量收支与SST无显著相关.而季风爆发期和爆发后几周,南海SST变化的不均匀性与西南气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南海的降温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与低层西南气流的方向一致.因而,在季风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近地层风场导致的海洋表面及内部动力过程是影响南海SST变化的另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曾强  董海良  汪丹 《岩石学报》2019,35(1):193-203
粘土矿物在地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且与环境中的有机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前人的研究发现,粘土矿物的可膨胀层间域可以有效地保存有机质,防止其在微生物诱导的氧化还原环境的波动的环境中被矿化。然而这一过程在高温条件下是否同样成立尚属未知。本文选取一种代表性有机质12-氨基十二酸(ALA)与典型含铁粘土矿物绿脱石(NAu-2)合成有机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在两株高温-超高温铁还原细菌的作用后,通过多种水化学和矿物学的表征手段,研究其矿物结构的变化、有机质的结合稳定性和脱附情况。结果发现细菌对绿脱石结构铁的还原过程中造成的矿物结构的破坏(还原性溶解)是控制ALA从NAu-2中脱附的主要原因。高温条件也会略微促进ALA从NAu-2的层间域中脱附出来。总体来说,受限于微生物对结构铁的还原程度(30%),最终在结构铁还原反应结束后还是有相当大量的ALA在层间保存了下来。这一结果证明了粘土矿物的层间域在高温条件下同样也能够作为有机质保存的有效场所。  相似文献   
13.
雨量站网布设对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量站网布设会影响径流模拟精度,研究不同雨量站密度和空间分布的径流响应规律对提高径流模拟精度和减小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新安江模型和HBV(Hydrologiska Fyrans Vattenbalans)模型,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方法比较分析在不同雨量站密度及空间分布下径流模拟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增加雨量站密度可以降低面雨量的估计误差,使模型在不同的雨量站空间分布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通过优化雨量站空间分布,可以减小雨量站网布设导致的模型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径流模拟精度;在相同的降雨输入和参数采样方法下,新安江模型和HBV模型对降雨输入导致的不确定性响应规律具有相似性,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湘江流域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精度更高,而HBV模型的不确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整理新疆煤田火区和监测点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入手,描述了借助ArcGIS软件制作新疆煤田火区监测信息分布专题图的流程和方法,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条件下雅砻江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砻江为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径流变化将直接影响雅砻江梯级水库群运行安全和发电调度,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雅砻江流域径流的影响十分必要。首先建立了流域月尺度的SWAT模型,然后使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模拟未来2006—2100年流域内各站点的气象数据,最后使用流域SWAT模型对未来2006—2100年月径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未来雅砻江流域径流呈上升趋势,且增幅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加同步增大,RCP2.6、RCP4.5、RCP8.5这3种典型浓度路径下年平均径流增幅分别为8.9%、12.5%、16.7%,且2020S(2006—2035年)、2050S(2036—2065年)、2080S(2066—2100年)这3个时期年径流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RCP2.6浓度路径下为先逐步增加达到峰值后略有减少,RCP4.5浓度路径下为先逐步增加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RCP8.5浓度路径下为持续增加。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方面,3种典型浓度路径下汛期径流占全年比例在2020S、2050S、2080S这3个时期均为先降后升趋势,整个预测期总体为降低趋势,RCP2.6、RCP4.5及RCP8.5这3种浓度路径下整个预测期的均值分别由基准期的75.9%降低为72.9%、72.0%、71.2%。径流增加会对流域洪水特性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应该修正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结果和调整防洪调度方案,以降低雅砻江流域梯级水库群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运行风险,并提高发电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区内元素在各地质体的分配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归纳总结,区内15种元素全域分布水平中Au、Pb、Cr、Ni、Mo、As高于西天山背景值,Ag、Cu、Zn、Sb、Hg、W、Sn、Bi、Mn低于西天山背景值。其空间分布特征中,与区内深大断裂构造、地层、岩浆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库局淡色花岗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中东部,淡色花岗岩呈不规则状、近椭球状侵位于古生代热拉岩组中。其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0.3Ma(MSWD=4.3),时代为中新世。岩石具有高SiO_2、富Al_2O_3与K_2O,贫CaO、MgO、TiO的特征。A/CNK=1.03~1.15(平均1.13),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曲线总体显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呈现低谷负异常,显示具同碰撞S型花岗岩特征,成岩岩浆源自地壳。结合最新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库局淡色花岗岩形成于STDS启动之后的伸展减薄背景下,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感潮河段的水位受上游河道洪水与下游河口潮位共同影响,故其河段整治规划中洪潮遭遇分析尤为重要。以瓯江感潮河段为研究区,提出从实测洪潮遭遇数据的频率结构特性出发,选取对上尾部更敏感的Gumbel Copula函数建立洪水和潮位的联合分布,推求各种洪潮组合的重现期,进而建立风险模型。从治涝风险、同现风险和组合风险多角度评估设计组合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Gumbel Copula函数构建的联合分布能够较好的反映瓯江感潮河段的洪潮组合特性。瓯江感潮河段部分现役工程所采用的20a一遇的设计洪水与较不利潮位(5.8m)这一设计组合型的同现重现期为29a,同现风险率为3.46%、组合风险率为11.52%、治涝风险率为15.94%,其防洪涝能力稍显不足。同时基于Copula函数所建立的风险模型集能够较好地对感潮河段防洪设计标准进行风险评估,为感潮河段整治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胡建昌  曾强吾 《气象》1984,10(2):23-25
珍珠自古以来与宝石翡翠齐名,是美化人们生活的华贵装饰品,又是名贵药材,具有泻热定惊、防腐生肌、明目解毒等医疗功效。 淡水河蚌天然成珠很少,但人们根据成珠原理,改变其生活环境,并在外套膜上施以手术,插植细胞小片,这样人工培育的珍珠就成倍增多。据资料表明,河蚌插片养殖二年,200个左右可采珠一斤,三年150—200个可采珠一斤,而一斤珠价值千元以上,是成本低、花工少、收益大的一项副业生产,也是一宗重要的出口物资。由于洞庭湖滨水域广阔,河蚌资源丰富,气候较适宜发展淡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瓦基里塔格辉长岩^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瓦基里塔格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构造带 (即中央隆起) 的西部, 巴楚县城南东约40km 。这里发育一套轻微变质的碎屑岩哑地层, 其中有基性-超基性岩体侵入。对在此采集的2 块辉长岩样品进行Ar-Ar定年, 获得的坪年龄分别为825.0±2.0Ma 和837.3±2.0Ma, 相应的等时年龄为821.4±8.0Ma和833.3±15.3Ma。这是首次获得的塔里木盆地腹地较可靠的前寒武纪同位素年龄数据, 为塔里木盆地的构造类型、基底性质、组成和时代等地质问题的正确认识, 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基础资料, 对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