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0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1165篇
海洋学   35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3篇
  192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海面的曳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是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交换必需的参数。基于在“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收集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 文章研究了10m风速和摩擦速度之间、10m风速和曳力系数之间、以及10m风速和动力粗糙度长度之间的参数化关系。结果表明: 曳力系数和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 动力粗糙度长度与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自然指数关系; 临界摩擦速度为0.83m·s-1, 临界10m级风速为23.69m·s-1。  相似文献   
992.
宁芜北部脉状铜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宁芜北部地区分布众多热液成因的脉状铜矿床。本文对区内的谷里铜矿和南门头铜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石英-金属硫化物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02.9~299.4℃、166.7~355.4℃;盐度分别为4.5 wt% NaCl eqv.~11.1 wt% NaCl eqv.、3.5 wt% NaCl eqv.~12.0 wt% NaCl eqv.;密度分别为0.75~1.01 g/cm3 、0.80~0.89 g/cm3;估算二者的成矿压力和深度分别为18.2~30.4 MPa、0.69~1.15 km和12.8~35.1 MPa、0.48~1.32 km。谷里和南门头铜矿(体)成矿流体均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和浅成条件等共同点,但前者为中温流体,后者为中高-中低温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二者的包裹体气相组成有明显区别,南门头的包裹体气相成分组合为H2O+CO2±N2,而谷里铜矿包裹体气相组分仅见H2O。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如矿物组合、赋矿围岩、矿化蚀变、成矿岩体等方面的差异,推测宁芜北部可能存在两期铜成矿,早期与大王山旋回的辉石闪长玢岩有关(以谷里铜矿为代表);晚期与姑山—娘娘山旋回的花岗岩类有关(以南门头为代表)。  相似文献   
993.
高喜马拉雅的三维挤出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核的高喜马拉雅杂岩带,是以高级变质岩石、普遍的深熔反应以及高温韧性变形为主要特征的热碰撞造山带.在高喜马拉雅平行造山的韧性伸展构造发现的基础上,建立高喜马拉雅挤出的3-D构造模式,并提出了挤出的动力学过程:(1)造成高喜马拉雅中弱和热物质产生的局部熔融阶段(46~35 Ma),(2)平行造山的韧性伸展和重力裂陷阶段(28~26 Ma开始),(3)韧性逆冲型剪切带形成阶段(>626~23 Ma),(4) MCT和STD的形成造成的高喜马拉雅挤出阶段(23~17 Ma).  相似文献   
994.
为揭示复杂断块油田小型断层调节带的特征并明确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笔者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地质资料分析了营26块内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认为其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向叠覆—同向叠覆复合型断层调节带。西侧主断层(营1断层)与调节断层在剖面上呈多级反"Y"字形组合样式,东侧主断层(营8断层、营31断层)与调节断层为包心菜状组合;营1断层活动性减弱时,将位移量传递给营8断层、营31断层和调节断层,使区域位移有规律变化;通过力学分析认为营26北部断层调节带是在左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营26南部断层调节带是在右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结合营26块油气分布、油气来源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研究,阐明了主断层沟通烃源灶和储集层,成为油源断层;调节断层停止活动时间早,封闭性好形成断块圈闭,是遮挡断层;建立了营26断层调节带油气成藏模式,预测营13井、营24井和营26井附近为有利滚动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995.
杨华泽  郑学文  曾广华 《地下水》2013,(6):18-19,79
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野外水文地质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针对铁坑矿区这一岩性复杂的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选择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进行含水层求参。结果表明,此种方法方便快捷,基本能满足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详查要求。并且得出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潜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与岩石的RQD存在一定对应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6.
山西省地震局在2005年首次引入了地电场项目,“十五数字地震网络工程”项目在大同、代县、太原、临汾、夏县建设了地电场观测台站,目前已运行两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997.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引起大范围流体观测同震和震后显著响应, 本文通过对流体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了此次地震显著近场流体观测变化的台站。 基于汶川8.0级地震永久形变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理论计算, 讨论近场流体观测同震和震后变化的物理机制。 为探讨强震引起的同震和震后流体影响空间特征, 分别计算了不同机制类型不同震级所对应的流体响应, 以期确定流体近场效应的空间特征, 为强震同震和震后流体观测机理分析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十九个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萤石、叶腊石、石墨等非金属矿床及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葛山坞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北武夷地区下一步寻找萤石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王宇  贾志刚  李晓  汪灿  余宏明 《岩土力学》2012,33(6):1795-1800
在统计矩点估计法和模糊随机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边坡工程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的模糊点估计法,将边坡稳定性极限状态方程由模糊随机集向普通随机集转化,然后利用点估计法求解边坡的可靠度指标。鉴于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近似分布类型,采用区别于梯形模糊数的正态模糊数对随机变量进行模糊随机化处理,使其更趋近于物理力学参数的近似分布类型。该方法考虑了各个力学参数的模糊性,计算结果更能反映边坡的真实工作状态。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使用简便,计算效率高,结果可靠,避免了传统分析方法的缺点,对复杂边坡或者功能函数为隐式表达的边坡工程可靠性分析具有很大的潜力,为边坡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地震滑坡启程能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滑坡启程能量转化分析对于后期滑坡动力学研究极为重要,因其影响因素较多,具有模糊性,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量计算公式。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模糊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给出总体评价。选取地震加速度、岩体结构类型、控制性结构面特征、岩体完整程度、地层岩性、地下水、不利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夹角7个因素作为地震滑坡启程剧动能量转换大小划分的主要因素,详细分析各个因素对能量转化的影响。采用逻辑分区法确定隶属函数,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得出能量转化率等级,半定量地确定能量转化率大小。以东河口地震滑坡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启程能量转换分析结果客观合理,表明该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在同类理论研究中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