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78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闵刚  王绪本  王刚  贾安生  李晶 《中国地质》2012,39(3):769-777
根据前期对阿舍勒铜矿床成矿规律的了解,结合钻探、化探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可知矿区主要矿体Ⅰ号矿体北部呈隐伏状,并具有继续北延、深度逐渐加大的趋势,为深、边部找矿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地点。本文介绍了激发极化法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探测深部硫多金属矿体中的优势及其工作方法;在试验区进行激电中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组合勘探,测量结果充分验证了Ⅰ号矿体的北延趋势,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二维反演剖面较好的反应了Ⅰ号矿体"U"字型空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2.
冰湖溃决灾害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详细了解冰湖的面积和水量变化及其原因, 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其溃决的可能性和产生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米堆冰湖为一个典型的冰碛物阻塞冰湖, 1988 年7 月15 日曾发生溃决。本研究利用1980 年1:5 万地形图和DEM、1988 年TM影像、2001 年IKONOS影像以及2001、2007、2009、2010 年ALOS影像, 提取冰湖溃决前后的面积变化, 结合野外实地测得的冰湖水深, 获得冰湖不同时期的水量及其变化。同时, 利用自动水位计, 监测湖泊相对水深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显示, 米堆溃决前面积达到64×104 m2, 水量为699×104 m3, 溃决使得601.83×104 m3的水量溃出, 水位下降了17.18 m, 但溃决口并未达到冰湖最低处, 溃决后仍有97.17×104 m3的水量。近年来, 气温升高融水增加使得冰湖面积和水量不断增加, 按照目前的水量增加速率, 冰湖再次发生溃决的可能性较小, 而在由于其他原因使得冰湖发生堵塞或大量外来物质(冰川断裂、滑坡等)填充进冰湖时, 可能导致冰湖水位急剧上升, 再次发生溃决。  相似文献   
153.
基于MODIS的青藏高原季节性积雪去云方法可行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藏高原地处中纬度地区,季节性积雪分布破碎,地面观测站点稀少,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可为该地区提供每日积雪监测数据,然而云是光学遥感最大的影响因素,为研究MODIS每日积雪产品去云方法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根据原理将去云方法归纳总结为五大类,并对每种方法的“潜在假设”开展分析讨论。结果显示:基于时间连续性的方法适用性强,去云效果明显,上下午积雪连续的平均概率为72.5%,而2~5d的连续积雪的概率为5.6%~43%不等,可靠性差;临近像元法可去除零散分布的云,平均正确率达到95.5%,但去除云量较少;基于高程的去云算法在山区适用性好,而在高原腹地由于坡度较小而错判概率较大;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进行去云则依赖于微波对云的识别率,往往误差较大;采用数学方法拟合积雪边界在积雪破碎、降雪融雪较快的青藏高原地区,物理意义较弱。通过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区MODIS日积雪产品的去云,需综合多种算法的区域适用性,充分考虑青藏高原地形及积雪本身的特征,逐步完善每日积雪去云工作。  相似文献   
154.
清代江苏省冬季冷暖等级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清代江苏省冬季逐年冷暖等级序列,并利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冷时段(1644—1730年、1821—1900年)和1个暖时段(1731—1820年);(2)重建的冷暖等级序列存在多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尺度是38~42 a、18~20 a、13~15 a和8 a,38~42 a和8 a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相对具有全域性,18~20 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690—1790年之间比较明显,13~15 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720年之前和1830年之后比较明显;(3)重建序列的第1主周期为42 a,第2、3、4主周期依次是20 a、 8 a和3 a;在42 a尺度下,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可划分为6个偏冷时段和6个偏暖时段。  相似文献   
155.
柴达木盆地北缘走滑-冲断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处于阿尔金左行走滑构造带东缘的柴北缘,过去一致认为是个前陆逆冲带,并对其逆冲构造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本次的野外地质勘察和深部地震测线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主要变形样式为走滑-挤压构造,具有挤压推覆特征的同时伴生有走滑构造,并且主要断层系统沿走向滑动的距离远大于沿倾向冲断推覆的距离,从而建立了柴北缘走滑-逆冲构造的地质模型;这对其地震解释有指导作用。从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变形时间序列和演变特征从西向东依次扩展、构造活动从老变新,认为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受阿尔金山大型走滑构造和祁连山剧烈的逆冲挤压构造共同控制。最后研究了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特征对油气勘探的意义,加强勘探评价冷湖—南八仙走滑逆冲构造带的翼部断块圈闭和赛什腾山南缘逆冲推覆体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156.
江山—绍兴断裂带内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理解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首次报道了浙西里垄正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2(平均值为59.65%),低的镁铁质含量(FeOT和MgO平均值分别为4.06%和1.41%);Na2O/K2O值介于3.27~5.34,平均为4.46;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85~0.94,具有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正长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Th、Ce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Ta、Nb、Zr、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岩石基本一致;样品具有轻微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82,指示有少量斜长石的结晶分异。正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840.7±2.4 Ma,属于新元古代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基于本次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可能形成于古洋壳向西北俯冲后在扬子地块产生的大陆弧后环境,岩浆源区为下地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笔...  相似文献   
157.
以公众对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的认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公众对地质灾害的分类与识别、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未来发展等两大方面的认知现状,并剖析了地质灾害相关问题的公众认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背景的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超过60%的公众只能辨别出滑坡和泥石流这两种地质灾害,一半以上的公众不知道我国有专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且公众对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水平还不是很满意,据此反映出目前我国在地质灾害及其防治领域的宣传、教育和群测群防落实等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认知问题,文中从公众自身、社区组织和政府机关等三个方面探寻了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对推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8.
基于1961~2017年青藏高原腹地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夏季(6~8月)月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并探讨了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总云量和地面水汽压的联系。结果表明:(1)1961~2017年该地区夏季气候出现了暖干化趋势。气温(相对湿度)显著升高(下降),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本世纪初气温(相对湿度)均发生了显著的突变。(2)该地区夏季气候因子间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密切关系: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降水与相对湿度为正相关。(3)该地区夏季气候因子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同期总云量和地面水汽变化有关。1961~2017年总云量持续减少是气温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温的显著升高和降水变化不明显又造成了相对湿度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9.
福州地震台TJ-2型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州地震台TJ-2型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识别并统计引起数据曲线发生畸变的干扰因素,认为主要有气压、降雨、地下水、雷电、电源干扰等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干扰特征,以便识别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异常。  相似文献   
160.
本文以郑洛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裴李岗文化时期、仰韶文化前期、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期为时间序列,对研究区域的流域盆地面积与相应的遗址点数量的关系、流域盆地面积与相应的遗址点增长速率的关系,以及各个流域盆地中遗址点分布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相关方法分析,以数字化的形式表明了流域盆地面积与分布的遗址点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相关程度与其他3个文化时期相比较小;(2)对各流域盆地内遗址点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流域盆地面积与分布的遗址点变化趋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解释了流域盆地黄河流域(B)、伊洛河流域(C)的变化趋势最快的缘由;(3)对各流域盆地内遗址点的分布密度进行分级可发现,在裴李岗文化时期,东部地区遗址点的分布密度大于西部地区,而其他3个文化时期是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