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TTI介质中二维三分量一阶交错网格应力-速度弹性波方程,模拟胀缩源、垂直集中力源、剪切源在垂直裂缝介质中的井间地震波场,分析了不同方位角情况下波场的传播特征,并讨论了横波分裂时的能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地震波从各向同性介质进入各向异性介质时会观测到快慢横波;在一定方位角的情况下,垂直裂缝介质中会得到快慢横波,这为进一步分析横波分裂特征和地震实际数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地震数据正交投影分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记录正交分解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自组织学习算法引入到地震数据处理中,提出地震数据神经网络正交分解方法.在分解后的特征子空间中进行特征提取来消除相干和随机噪声,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实现方法是可行的,因特征滤波或数据压缩一般只需为数不多的主分量,本文的方法可根据滤波需要自适应提取所需主分量,可免去大量无用的计算,因此,本方法可降低滤波的计算成本,参与分解的道数越多效果越明显.最后,给出了对实际资料进行特征滤波的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3.
当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能量的衰减是传播介质非弹性性质的反映.这种介质所固有的衰减特性通常用品质因子(Quality Factor, Q)来描述.本文基于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主频降低的衰减特性,利用质心频率偏移法(Centroid Frequency Shift,简称 CFS)对零偏VSP正演模型进行Q值计算,分析薄层、上下行波场、频带宽度、反演波速、震源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CFS法比频谱比法、振幅衰减法能更加准确识别薄层界面,可准确反演出厚度10m的地层;上行波场的加入降低反演结果准确度,尤其对高Q值层;当有效波频带增宽时,高频部分衰减明显,Q值反演结果接近理论值;反演波速误差对反演准确性影响很大.最后,利用CFS对实际井旁地面地震资料进行Q值反演,反Q滤波后其主频由25Hz提高到35Hz,分辨率得到改善,证明了CFS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的垂直地震剖面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对了解发生在地幔深处的大陆动力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此带中进行了大陆科学钻探和以深反射地震为主导的详细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为研究超高压变质带地壳上地幔组构提供了难得的基础资料.根据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安排,在钻探取心,测井和地面三维地震观测的同时,还在5000 m的钻孔中用三分量数字检波器,对地表激发传播到井中的地震波场作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目的是将传感器放在钻孔内,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由于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特征和岩石岩性特征引起的波场变化.通过零偏移距和非零偏移距VSP调查,我们首次在超高压变质带取得了深度达5000 m的精细的横波速度和泊松比等地球物理属性数据,作出了钻井岩心柱、测井、VSP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VSP上行波和地面地震资料的桥式综合对比图,使不同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资料互相连接在一起. 零偏和非零偏VSP观测可以标定主孔地质剖面各深度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性、井旁地震剖面上各个同相轴的地质属性,并对井旁局部地质构造作精细成像.由此观测取得的横波速度资料,成为建立孔区横波速度模型主要的资料来源,这种模型也是地面多波观测数据处理不可缺少的.因此,建议在进行大陆科学钻探时尽可能安排VSP地震调查.  相似文献   
35.
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即在较细的网格上进行射线追踪,以提高射线路径和旅行时的计算精度,在较粗的网格上进行层析反演成像,使网格像素上射线覆盖的最低次数达到一定要求,以提高成像质量。分析了采用这种双重网格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必要性,模型实验证实了此技术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度静校正等针对性资料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这套系统也能在作为水陆过渡带的滩浅海地区的多波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反射波和折射波的 V S P C D P 同时成象方法,通过模型资料试算证实,对于大偏移距与深度比 V S P 资料或速度梯度大的 V S P 资料,反射波和折射波 V S P C D P 同时成像方法行之有效,而反射波 V S P C D P 迭加方法会得到错误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38.
中国通常人们认为地震勘探在变质岩地区可能得不到有用的反射,地震资料会难以处理和解释。以实例分析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震波场特征,并介绍一条测线纵波地震资料处理的过程,说明超高压变质带在有破碎带、韧性剪切带和大的岩体界面的情况下用适当的采集方法和资料处理方法,有可能得到可以解释的地震反射资料,并对超高压变质带地震资料所反映的地质现象作了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39.
试射法是求解两点射线追踪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解法快速简便,易于判断和识别。利用试射法正演模拟海上多波地震响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波的类型,而且,它可适用于大偏移距,能直观可靠的得到每一层的反射波和折射波。对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地下地质模型的推断等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0.
基于时窗能量比和AIC的两步法微震初至自动拾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微地震数据震源定位算法依赖于波至时间的拾取.由于微地震数据量较大且信噪比较低,手动拾取纵波和横波的波至时间很耗时,且引入的人为误差不易控制.笔者在分析已有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较快捷、准确的两步法微地震初至自动拾取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时窗能量比法识别微震事件并大致确定波至时间,然后使用局部AIC精确拾取波至时间.与常规时窗能量比法相比,该方法减弱了时窗大小对拾取精度的影响;与常规的AIC法相比,由于只在局部使用AIC,避免了在低信噪比情况下AIC会出现多个局部极小从而难以准确拾取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拾取效率.最后通过野外实际微地震数据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该方法的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