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气遥感最小二乘反演法最优方程的建立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使反演误差均方达最小”为准则,用不同的回归方法寻求最优通道组合,建立大气温湿遥感最小二乘反演法最优方程,以避免因自变量过多产生计算病态而造成的回归系数不稳定。通过实例比较最优子集法、前进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法以及文中提出的单F逐步回归法和定M逐步回归法等各种方法所得方程的回归效果。单F和定M逐步回归法不仅计算简单、意义明确,而且实际效果较好,接近于最优子集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江润黎  李兰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262-266
矿山城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改造频繁,地质灾害频发,给城市规划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抚顺市采矿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为例,简要的论述了城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地质环境对城市规划的制约作用,指出了地质灾害评价为城市规划服务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方法,论证了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规划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33.
黄土的震陷性与其微结构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电镜扫描分析手段,对Q3震陷性黄土的微结构特征、颗粒形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的显微结构对震陷系数有较大影响,并与震陷的临界动应力关系密切。通过孔隙含量的定量测试分析,探讨了中大孔隙对黄土震陷影响,并对土样的微结构某些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4.
黄土场地地震液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峻  王兰民  李兰 《地震研究》2006,29(4):392-395
通过往返加荷动三轴试验,对兰州某民用机场扩建工程场地的饱和黄土和砂土进行了液化试验。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抗液化剪应力判别方法、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结果以及根据有限元一维模型计算求得的该场地的地震剪应力,对该场地饱和黄土和砂土的地震液化进行了综合判断。结果表明,在未来遭受到50年10%超越概率的地震作用时,该场地的饱和黄土比饱和砂土更容易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35.
振动频率对原状黄土动本构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原状黄土( Q4) 施加4 种频率的等幅正弦波荷载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振动频率对原状黄土动本构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应于4 种频率的原状黄土的动本构关系均服从双曲线模型,但试验常数a 、b 均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略有减小.讨论了试验常数、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等随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6.
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湖北旧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1362 处遗址时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旧石器时代海拔50~500 m 的遗址数占当时遗址总数的78%, 而新石器时代至战国 时代71%~95%的遗址分布于0~200 m 的海拔区。该区遗址时空分布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影响: 一是各时代人类都需要选择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1~2 级阶地为生存地点。而 全新世以来受区域构造抬升影响, 河流下切会形成新河谷, 且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侧旁侵蚀与堆积也导致大量新阶地在低海拔区增多。因此, 人类为适应河流阶地位置变化的迁徙, 导致该省中东部低地区遗址逐渐增多。二是该区人类遗址时空分布变化还受气候条件影响。旧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十堰东北部汉水流域以及荆州西南和荆门以东, 从河流地貌发育角度看, 该时期遗址分布在较高位置与此时期河流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势区有关。城背溪文化时期原有的旧石器遗址分布区此时的遗址分布寥寥无几, 相反, 在西南部宜昌附近的长江沿岸却明显增多, 并成为该时期一个重要的分布区。大九湖孢粉谱的特征表明, 城背溪文化期遗 址数只有23 处主要与当时处于全新世湿热期降水量较大以及洪水较多有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对应于大九湖孢粉带Ⅳ的中上部, 这一阶段总体上气候适宜, 是有利于农业文明发展的全新世暖湿期, 在湖北中东部地区各时代遗址数递增显著, 但屈家岭文化时期, 原先分布在长江三峡地区的34 处大溪文化遗址有32 处消失, 而在襄樊-荆门-孝感一线以北的较高地势区却猛然增长了近90 处, 此种变化主要与当时水域范围扩大有关。楚文化时期对应于大九湖孢粉带V, 处于全新世温干气候阶段, 但当时的温湿条件仍有利于农业耕种, 故该时期遗址数骤增至593 处。湖北东南部海拔0~50 m 的湖群区因地势低洼, 洪涝严重, 所以成为历代遗址分布最少的地区。  相似文献   
37.
利用雷达回波图像,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8年8月10日发生在松嫩流域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论可供预报业务参考。  相似文献   
38.
露天煤矿闭坑时期地质灾害及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自然环境中地质环境是最基本的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而现代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已经构成了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包括对岩体、地壳表层、土壤等要素的破坏,导致了地质环境的恶化,并由此诱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其中采矿活动尤为突出。特别是随着城市工程经济活动的扩展,地质环境恶化日益加剧,地质灾害问题愈加突出,成为环境科学、环境地质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焦虑。早在80年代有关专家就曾指出:“现在若不重视地质环境问题,就会重复50年代不重视人口问题一样的结果”。到21世纪,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将比开采矿产资源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9.
武汉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2年全年的SO2、NO2、PM10的逐日平均浓度资料和武汉市观象台地面四个时次、高空两个时次的观测资料及2002年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武汉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天气气候学和动力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为SO2;冬季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最高,其次为秋季,夏季最低,冬季各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最好。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过程、地面冷空气从河西走廊南下影响武汉地区时,在一定的高空系统配合下会对武汉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0.
使用荆州地区1960-2005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历史洪涝灾情资料,尝试用降水量、前期影响雨量、排涝量、作物耐涝状况的“实需排模比值”评估洪涝灾害,并与实际灾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需排模比值”法对洪涝灾害的核灾、评估都有较好的效果,能较准确的判定是否发生洪涝灾害及灾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