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487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古代太阳中天观测及二至点测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天文学进展》2005,23(1):70-79
研究了元代《授时历议))所保存的天象观测和推步资料,得出:(1)在AD1277—1280年问所作的98次太阳中天观测的时刻及地平高度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分别为2.64min和6.78′.(2)6部古历——《大衍历》、《宣明历》、《纪元历》、《统天历》、《重修大明历》和《授时历》推步BC522年前的3个冬至时刻的误差范围为0.97—3.51d;而AD435—1280年间的45个冬至时刻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则分别为9.35、10.42、5.54、2.97、5.68、3.36h.(3)古代确定的AD442—1280年间的16个二至时刻的绝对值平均误差为199.59min,其中元代的误差为27.89min.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密切关注的问题,如大陆裂解和碰撞的经典、非经典、非威尔逊旋回;盆─山转换的多类型多阶段;大陆垂向增生与侧向增生──是拆沉还是抽拉?造山带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大陆岩石圈发展与演化的“力源”等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讨论,同时提出了笔者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3.
74.
西安地院区调队三分队在进行徐家店幅1/5万区调时,首次发现了上震旦统的底砾岩组合。该底砾岩组合不整合于下伏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地层之上。。 底砾岩组合出露于陕西省商南县水沟乡—耀岭河乡地区及青山乡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北缘北部与中秦岭造山带的毗邻地区。  相似文献   
75.
李勇 《天文学报》2001,42(2):215-224
利用对具有月龄特征的历谱规律的研究成果,以推定甲骨文的绝对年代,从而提供了建立商后期甲骨文年代序列的新方法,并给出了13版卜辞的例证,通过分析殷历月的结构,得出殷历中“二癸月”和“四癸月”的月首分别为首甲日和首癸日,初步归纳出殷历月法,月首为初三,月长等于逆望月周期,建立固定,且找到建立丑之例,置闰规律未知,已存在年终,年中置闰两种闰法。  相似文献   
76.
中国古历定朔推步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朔”简言之表日月黄经相等,先民对其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平朔到定朔的过程,通过研究古历,文中分析并归纳了不同时期中国古历日制度的基本元素之一-朔的两种推步方法:“积年法”和“《授时历》法”,其中包括平朔,日躔,月离,及定朔的推步方法等;得出了由各历的基本历数直接推出的中国古历定朔计算的一般公式,同时亦给出了《授时历》的推朔法和部分算例。  相似文献   
77.
李勇  李奎 《地理空间信息》2012,(1):132-133,5
概述了成都市金牛区新居工程侯家B组团(一标段4号楼)沉降观测工程基本情况,就基准点的布设和基准网稳定性做了详细论述,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该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并作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78.
李勇  李德霞 《贵州气象》2009,33(2):15-18
用一维Morlet小波变换对遵义市(3个站资料)1951-2006年56a气温与降水资料序列诊断,将二者在6a、10a和19a时间尺度下的小波系数过程线的对比分析发现,遵义市的气温和降水彼此的相关性与二者在年际尺度和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的位相具有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即当气温和降水相关性显著时,二者在其对应变化的年际尺度上表现出较强的反位相,而如果二者的相关性不显著时,二者在其对应变化的较大的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较强的反位相。  相似文献   
79.
该文统计了广西2006~2008年台风影响型雷暴大风发生情况,分析雷暴大风500hPa高度场和地面气压场特征,对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中心进入南海北部海域,华中、华南及华南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两高一低"的环流特征;(2)台风影响型雷暴大风出现在7~9月份,多发生在午后,峰值出现在16时左右;(3)台风影响型雷暴大风产生前,广西大部地区大气层结存在不稳定能量聚集,低层有强的水汽辐合,相对湿度增大,在靠近能量锋区移动方向的区域整层大气为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中低层有正涡度配合.  相似文献   
80.
2007年淮河强降水时期低频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勇  周兵  金荣花 《气象学报》2010,68(5):740-74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强降水的低频振荡及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强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10 25天。淮河流域降水强弱与对应低频周期存在联系,降水主要发生在低频周期的正位相时期,而在负位相时期结束或明显减弱。降水的低频变化一方面与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的低频变化有关,另一方面还受到中高纬度冷空气低频变化的影响。在低频周期的峰值位相,对流层高层出现的低频反气旋使南亚高压偏东,脊线偏北,并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更西、更北的方向发展,整个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有低频的上升运动。中高纬地区出现大片正位势涡度,冷空气的低频活动显著偏强,南下侵入到中国淮河流域的冷空气较多,形成有利于淮河流域强降水的环流场。相反,在低频周期的谷值位相,对流层高层出现的低频气旋使南亚高压偏西,脊线偏南,不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更西、更北的方向发展,整个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有低频的下沉运动。高纬度冷空气的低频活动偏弱,南下侵入到中国淮河流域的冷空气也较少,最终形成不利于淮河流域强降水的环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