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麻城龟峰山古杜鹃花期滚动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麻城龟峰山杜鹃花海3个不同海拔高度和临近区域自动站连续2年观测的气温和物候资料,结合前期物候资料,统计不同高度、不同时段和不同要素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杜鹃花开放的临界温度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达到盛花期物候标准的积温指标为:1月1日起至盛花期前一日≥0℃活动积温大于等于730℃;3月1日起至盛花期前一日≥10℃活动积温大于等于450℃,对两项积温按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段进行垂直递减率计算并作相关分析,两因子与花期的线性相关显著。以两项积温作预报因子,建立从3月底到4月底,每隔5天一次的不同时段共7个花期预报方程。利用积温指标结合预报方程,可对杜鹃花期进行滚动预报和精细化预报,预报效果与实况基本吻合,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82.
华北汛期降水分离时间尺度降尺度预测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阮成卿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16,40(1):215-226
本文采用偏相关预报因子挑选法和条件降尺度法,对已有的华北汛期(7~8月)降水时间尺度分离(TSD)降尺度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偏相关法,找到一个新的影响华北汛期降水年际分量的前期预报因子,即6月北大西洋—欧亚遥相关(AEAT).该因子将扰动信号储存于北大西洋三极子结构,并在7~8月释放出来影响下游贝加尔湖低压系统的发展,从而影响华北汛期降水.利用6月Ni?o3指数和AEAT指数,本文建立了条件TSD统计降尺度模型,即按照预报因子的强度进行逐年分类,对于每个分类设计相应的预报模型,从而避免信息较弱因子的干扰.条件TSD降尺度方法显著改善了华北汛期降水的预测技巧,在独立检验阶段,预报降水与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由原模型的0.61提高到0.77,符号一致率从70%提高到87%.  相似文献   
83.
ESR测年方法的年代范围可以从数百年到几百万年,但在较老的深海碳酸盐岩测年研究中,ESR测年信号的平均寿命较短,其年龄极限受到质疑。利用较老的深海碳酸盐岩进行了ESR测年信号的热力学特征研究,同时估算了深海碳酸盐岩的平均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级热动力学模式不适于深海碳酸盐岩样品的平均寿命估算,而双一级动力学模式是一种较好的估算方法。经估算,深海碳酸盐岩试样的平均寿命为5.14 Ma,年龄为320±50ka,与铀系不平衡法测得的365±49k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4.
通过以岩电性、古生物、地震层序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在馆陶组识别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三种体系域;利用基准面旋回技术识别出短期基准面旋回(SSC)、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长期基准面旋回(LSC);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4,建立了渤海中部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D5-1井2 782~2 917 m井段确定为东一段地层,其顶界即为馆陶组的底界。通过对馆陶组底部界限的确定和区域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对该区馆陶组底部界限进行了重新厘定,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宫湛秋  孙诚  李建平  冯娟  谢飞  杨韵  薛佳庆 《大气科学》2019,43(5):1081-1094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是指发生在北大西洋的海表温度(SST)冷暖异常多年代际(50~80年)振荡的现象。通常AMO被认为是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及其对应的海洋动力过程(经向热量输运)的影响。近年来有观点认为,AMO是大气随机热力强迫的产物,大气主导了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进而影响AMO。弄清AMO和北大西洋海表热通量的因果关系是辨析AMO动力和热力驱动机制的关键。本文利用基于信息流理论的因果分析方法,研究了1880年以来观测的AMO与北大西洋海表热通量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在多年代际尺度上,从AMO到海表热通量的信息流要远大于二者相反方向的信息流,这说明AMO是北大西洋海表热通量异常的因,海洋主导了海气间的热量交换。大气随机热力强迫机制无法解释AMO与热通量两者因果分析的结果。对泛大西洋地区的陆地气温和AMO指数进行分析,进一步表明由于海洋主导了海气热量交换,AMO的海温异常加热/冷却控制了绝大多数地区气温的多年代际变化。利用海温驱动的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结果验证了AMO的海温异常对周边陆地气温强迫作用。本文的结果为辨析AMO的动力和热力驱动机制提供了新线索,进一步表明AMO并非是大气随机热力强迫的产物,海洋环流可能是AMO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利用30~60天带通滤波资料, 考察了不同季节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对流活动季节内尺度变率的主要模态, 发现在不同季节赤道东印度洋(5°S~10°N, 70°E~100°E)和西北太平洋(5°N~20°N, 110°E~160°E)对流活动均存在反相变化的关系, 将之称为季节内尺度的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ndo-West Pacific Convection Oscillation), 简称IPCO。对IPCO两极子区域对流活动进行超前滞后相关分析, 发现IPCO事件形成—发展—消亡的生命周期是由对流活动季节内振荡及其传播造成的。对流扰动首先在赤道中西印度洋形成, 随后逐渐向东发展变强, 在其继续变强的过程中将分两支传播:一支由赤道印度洋向北传播, 至印度半岛南部后逐渐减弱消失;另一支沿赤道继续东传, 在海洋大陆受到抑制, 快速越过海洋大陆到达赤道西太平洋后又开始发展变强, 随后北传至西北太平洋区域逐渐减弱, 最终至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到日本区域消失。将这一过程划分为8个位相, 详细分析了不同位相对应的环流场和降水场特征, 最后给出了IPCO事件演化示意图。  相似文献   
87.
影响我国短期气候异常的关键区:亚印太交汇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介绍了“亚印太交汇区”(AIPO)的概念,从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了研究AIPO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科学意义;在分析国内外海气相互作用影响气候研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指出AIPO区是影响我国短期气候的关键区;研究AIPO区海气相互作用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介绍了项目拟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指出该项目的最终研究目标为:揭示AIPO季节到年际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从而提出该关键区海气相互作用影响我国短期气候异常的理论框架,为改进东亚季风的季度—年际变化预测提供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8.
天气可预报性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丁瑞强  李建平 《气象学报》2009,67(3):343-354
为了能从非线件误差增长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大气的可预报性问题,文章引入了可预报性研究的新方法--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及其相关统计量能够被用来定量地确定混沌系统可预报性的大小,真正地实现对可预报性的定量化研究.为了把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大气可预报性研究中,给出了一种利用大气的实际观测资料估计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的计算方法.存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方法的基础上,文中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大气位势高度场、温度场、纬向风场、经向风场等要素场可预报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500 hPa高度层上,对于不同的要素场,其可预报期限的大小以及时空分布规律都不一样;全球大部分地区位势高度场可预报期限最大,温度场和纬向风场次之,而经向风场的可预报期限最小.(2)在500 hPa高度层七,位势高度场和温度场的纬向平均可预报期限基本上表现为一定的南北纬向带状分布,热带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可预报期限最大,北极地区次之,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可预报期限相对较小.纬向风场可预报期限在热带地区最高,但是南北极地区可预报期限与邻近的中高纬度地区差别不大.经向风场可预报期限在南北两极地区最高,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和赤道附近地区可预报期限最小.(3)在垂直方向上,纬向平均高度场、温度场以及纬向风场可预报期限基本上都是随高度升高而增加,高层的可预报期限明显大于低层;经向风场可预报期限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不同的纬度有所不同.(4)可预报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要素场可预报期限高低值区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鄙有明显变化,对于全球大部分地区来说,冬季可预报性都大于夏季的.  相似文献   
89.
大风天气容易造成探空记录缺测、迟放等重大问题,严重影响探空业务质量,同时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业务数据损失.本文就大风天放球点的选择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我站大风放球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0.
某铁路隧道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洞身涌水量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分析隧道址区水文地质资料,认为石炭系灰岩、三叠系中统河湾组白云质灰岩和上统大水塘组下段安山玄武岩为强含水层组,大量的岩溶发育于石炭系灰岩和三叠系中统河湾组白云质灰岩中。以井水断层及太元背斜为界,将研究区分为太元背斜和街子坡复式向斜2个水文地质单元,并对各单元中水量、水质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等进行了说明。采取并测试了13组地下水同位素样品,结果发现,区内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应用地下水动力学和降水系数法对隧道洞身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推断隧道的正常涌水量为56 880m3/d,最大涌水量为68 300m3/d。为防止隧道塌方,提出了"短进尺、快循环、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超前注浆"的施工方法,并要求在施工中做好超前地质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