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467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北大巴山紫阳地区粗面岩黑云母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阳地区粗面岩呈北西向分布于北大巴山构造带,岩石中广泛发育黑云母。选取2条典型剖面,对紫阳地区粗面岩中的黑云母进行系统的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其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剖面粗面岩中的黑云母Fe2+/(Fe2++Mg)分布较均一,并且贫钙,指示为原生黑云母。在云母分类图解中,蒿坪剖面自底向中上部岩石中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且具有富铁趋势,金猪店剖面为富铁黑云母,且从蒿坪剖面底部岩石至中上部再到金猪店剖面黑云母MF平均值表现为0.598→0.533→0.350减小趋势,MgO平均值亦表现为14.40→12.14→7.61的减小趋势,而FeOT/(FeOT+MgO)和Al2O3的平均值则分别为0.55→0.61→0.77和12.19→13.43→15.00的增大趋势,显示随着岩浆演化阶段不同,岩浆来源从壳幔混合源向壳源转化,且其可能形成于与造山作用相关的背景环境下。矿物化学研究显示,黑云母的平均结晶温度早期为542℃到675℃再到晚期为575℃,氧逸度也相应从-10~-11.9到-11.7~-13.5减小,最后到-15.5~-16.1,说明黑云母形成于中温、中氧逸度环境,且随着岩浆演化成岩条件由早期的相对氧化向晚期相对还原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932.
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中,矿集区内出露有泥盆、石炭系地层,同时发育大量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体。目前的研究显示,矿集区内出露的燕山期岩体在其内部及其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发育有强烈的热液蚀变和CuMo矿化。通过对区域内燕山期岩体的矿物学研究表明:岩体发育有大量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部分已发生蚀变;黑云母是原生的镁质黑云母;角闪石主要属于浅闪石和镁角闪石;绿泥石主要是铁叶绿泥石,同时岩体中还发育有榍石、磷灰石等矿物。根据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特征可判定山柞地区的燕山期岩体是形成于造山带环境具有壳幔混溶特征的I型花岗岩;各岩体的结晶温度大致相同,在701~789℃之间;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根据绿泥石估算出岩体的热液蚀变温度在250~355°C,说明形成蚀变的热液流体属于中高温/中温热液流体。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在形成环境、岩浆源区及氧逸度方面与典型的大型、超大型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Au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特征,而且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的黑云母在TiO2、Al2O3和CaO含量及K/Na、Mg/Fe、Mg/(Mg+Fe3++Fe2++Mn)及(Fe3++ Fe2+)/(Mg+Fe3++Fe2+)比值与典型性。但是山柞地区出露的燕山期岩体的黑云母的Ti、Si与AlIV+AlVI、Fe3++Fe2+的特征与典型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的黑云母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磷灰石中F、Cl和S等挥发份成分,尤其是其中SO3含量明显低于典型矿床成矿岩体,这对于Cu/Mo等成矿元素的富集沉淀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普遍形成于较大的深度,也是不利于其形成大规模矿化。总体上,山阳-柞水矿集区内燕山期岩体与典型的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Au矿床相比,既有部分有利的成矿条件,也有一些不利条件,虽然难以形成大型矿床,但仍具有形成中小型矿床的潜力,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依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933.
张英利  王宗起  闫臻  王涛 《地质学报》2014,88(10):1970-1980
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志留世地层主要由灰绿色砂岩和粉砂岩组成,为浊流成因,沉积环境为海底扇。运用LA-ICP-MS U-Pb方法,对早志留世2件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共获得了89组U-Pb有效年龄,获得了地层的物源、研究区区域对比和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资料。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表明,689~836Ma为早志留世地层的主要物源区,866~986Ma、1055~1463Ma和1708~2490Ma为次要物源区,部分为二次搬运。志留纪碎屑锆石的年龄概率图指出,早志留世可能为岩浆活动的安静期,早志留世之后,库鲁克塔格地区中—晚奥陶世岩石大规模隆升。碎屑锆石年龄和CL图像揭示,新元古代时期发育大量岩浆活动,可能与南天山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相关。区域变质作用同样在碎屑锆石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934.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晚更新世早期滦河冲积扇中部的TD1孔进行了磁性地层学、14C测年、沉积旋回、测井沉积学、孢粉地层学和介形类研究,结果表明:(1)220m 深的钻孔地层记录了古地磁学布容(Brunhes)、松山(Matuyama)和高斯(Gauss)极性时,钻孔底部层位年龄接近3.45 Ma。(2)钻孔揭示了滦河冲积扇中部地层结构,最厚的湖相沉积地层出现在上新世,第四纪以来主要由辫状河流体系分支河道相与相关沉积构成。(3)测井相与岩心沉积相分析结合显示,约3.45Ma以来出现6个大沉积旋回,与冲积扇顶端钻孔所见沉积旋回在深度上基本可以对比,其中3.2、3.0、2.0和0.78Ma的沉积旋回分别覆于全孔4期浅水湖泊—湖沼沉积物之上;末次盛冰期与渤海湾西岸钻孔一样出现浊黄橙色沉积,显示低水位域的沉积特征。(4)尽管古季风可以导致降水增多并出现湖沼沉积,但是该钻孔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在6 ka BP层位,中全新世大暖期气候对该地水热状况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35.
滑坡监测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对滑坡进行实施监控、事故预警的关键技术,是保障工程安全、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为由滑坡引起的地表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在现代滑坡监测技术背景下,以信息化测绘技术为支撑,对滑坡信息化监测的新内涵进行探讨,对滑坡监测中的关键技术与方法、信息管理与反馈机制进行论述与总结,并以某地的滑坡监测为例,对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检验,证明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36.
王海起  朱锦  王劲峰 《东北测绘》2014,(2):18-21,24
空间聚类不仅应考虑GIS对象属性特征的相似性,还应考虑对象的空间邻近性。不同属性、位置特征在聚类中起到的作用不同。采用信息熵方法计算空间距离中各属性距离、位置距离的权重,权值大小用于度量相应特征在fuzzy c-means隶属度计算时的作用大小,并引入相似性指标,当两个聚类之间的相似度高于某个合并阈值时,则对应的一对聚类进行合并,从而克服需预先设置聚类类数的问题。通过应用实例的聚类有效性分析,与普通空间距离相比,基于空间加权距离的FCM算法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7.
冰山亦被称为“海洋杀手”,其对在其附近海洋上航行的船舶构成很大的威胁。本文阐述了海洋上冰山的特性及其对海上船舶的危害,且研讨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海洋上冰山踪迹进行监测的方法并设法告知海洋上船舶冰山的位置,使船舶提前躲避冰山避免灾难的发生。文章研讨的结果亦可以为以后数字海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8.
939.
余心起  吴淦国  狄永军  邱骏挺  周翔 《岩石学报》2010,26(12):3469-3484
在确定粤北霞岚杂岩形成于早侏罗世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赣南东坑盆地含湖杂岩和临江盆地玄武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含湖杂岩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辉长辉绿岩组成,SHRIMP锆石U-Pb年龄值花岗闪长岩193±2Ma,混有正长岩的辉长辉绿岩196±1Ma,属于早侏罗世产物。野外可见花岗闪长岩中正长岩包体与基性岩包体共存、以及基性成分渗入正长岩包体中的现象,可能表明存在多次结晶作用。含湖以东约8km处的花岗斑岩186±3Ma。临江盆地的玄武岩则有2570Ma、1730Ma、800Ma、430Ma、190Ma等多期多组捕获锆石的年龄,最迟为早侏罗世,但不能与含湖杂岩构成燕山早期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多组~195Ma的火成岩表明,早侏罗世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间歇期可能时间不长,即印支期的挤压在早侏罗世已经转向伸展垮塌,或者即将开始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对赣南东坑盆地含湖杂岩和粤北霞岚杂岩钾长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为132~137Ma之间,表明中国东南部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退引起的后缘扩张和动力学背景从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转换事件影响,及由此所引发的大面积火成岩对早期火成岩成岩后期构造热事件扰动。这一认识可以促进对赣南粤北地区早侏罗世构造属性及其后续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0.
西藏改则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均质辉长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斜长花岗岩组成。其中斜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基性斜长石组成,SiO2含量较高,为72.18%~74.55%,Mg#均值为42,Na2O含量为1.30%~3.13%,K2O含量很低,为0.26%~0.67%,Na2O/K2O变化范围为3.64~8.23。斜长花岗岩和中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改则斜长花岗岩可能是由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并且斜长花岗岩富集Sr、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推测该斜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是SSZ型蛇绿岩的组成单元。LA-ICPMS法测得斜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9.8±1.9Ma,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改则地区在早侏罗世发生了俯冲作用,该区的俯冲消减时间要早于西段的班公湖地区,晚于东段丁青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