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流星监测网是小尺寸近地小天体撞击监测、判断陨石落点的主要工具.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站布局的全天视频相机组网监测系统, 并在江苏及周边构建了一个区域级原型系统, 实现了火流星监测组网控制、视频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流星体定轨的完整流程. 通过1yr的实测运行表明, 该系统可观测流星极限视星等为-1.0等, 可以实现绝对星等-2.5等流星的完备检测; 根据监测数据得到火流星通量为2.68×10-7km-2 ·h-1;群流星和偶发流星占比分别为46%和54%,偶发流星中类小行星轨道和类彗星轨道比例分别为27.1%和72.9,统计结果与国际主要流星监测网相接近,验证了监测网系统在实际组网使用中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72.
河南省商城县碾子湾矿区,位于秦岭-大别山中央造山带的东部,桐柏-大别构造亚带东段。本区的矿床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演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在区域范围内,发育有四个大型的、产状平缓的拆离断层带,它们将造山带地壳划分为垂向叠置的五个构造岩石单位(据索书田等)。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确认了在碾子湾矿区内存在三个构造岩石单位:核杂岩单位(CC)、超高压单位(UHP)、高压单位(HP)。各单位之间都发育有大型的拆离断层,有利于成矿元素在拆离断层中富集,因而,对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它们是矿区重要的控矿因素。测区内可见花岗岩、片麻宕、糜棱岩和榴辉岩四类岩石。文中讨论了花岗岩的类型、产状、构造式样特征及变质、变形特征,重点研究花岗岩所在的具体部位、分布范围,分析花岗岩的类型、结构,构造背景、形成演化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74.
[研究目的]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及成因类型繁多,但对各类矿产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尚缺乏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方法]本文在既有区域矿产资料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湖南省成矿地质事件及各期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矿床成因、矿产发育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总结.[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5.
低温对百合鳞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翊华  安丽萍  李彬  谢忠奎 《中国沙漠》2011,31(5):1208-1214
以东方百合Siberia和Tiber为试验材料,进行恒温和变温的低温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不同冷藏解除休眠时期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恒温处理Tiber先解除休眠,同样处理同期种植的百合鳞茎,Tiber比Siberia一般早出苗7 d左右;变温处理比恒温处理ABA含量降低,说明变温处理对百合鳞茎解除休眠有促进作用,可以缩短解除休眠需要的时间,一般变温处理的比恒温处理的早8 d出苗,且变温处理有利于百合生长量的增加,Tiber茎粗和株高分别增加了23.1%、10.1%,同时Siberia分别增加了5.9%和16.6%。变温处理GA3含量Tiber高于恒温处理,Siberia低于恒温处理,品种之间对温度处理的响应有差异。百合鳞茎休眠的解除与IAA/ABA、ZT/ABA、GA3/ABA比值有关,变温Siberia和Tiber的3种比值都在60 d后逐渐升高,说明冷藏60 d可作为鳞茎解除休眠的临界点,为进一步研究百合鳞茎的休眠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6.
为评估养殖过程对漠斑牙鲆遗传结构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山东胶南养殖群体(子一代)和江苏南通养殖群体(子三代)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所使用的14 对引物中, 11 对引物在所选取的群体中具有多态性, 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了70 个等位基因(42 个有效等位基因), 总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6 和0.60。两个群体的Shannon’s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8 和1.07, Nei’s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 56 和0.51, 表明山东胶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江苏南通养殖群体。两个养殖群体间的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 平均为0.1246, 遗传距离(Ds)为0.171, 遗传相似度为0.8432, 表明两个群体中度分化。由此可以得出, 在中国随着漠斑牙鲆累代养殖的开展, 其遗传多样性下降显著, 遗传结构已经出现了显著分化。因此, 在将来的繁育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育苗规划以维持漠斑牙鲆的多样性水平并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7.
首先完善上下负荷面中超固结状态参量R与结构性状态参量R*的定义表达,并以此重新推导了应力诱导各向异性上下负荷面模型,并在数值程序中再现该模型,实现土的统一本构的数值化模拟。分析了黏土以及砂土的力学特性,及其在数值模型状态变量中的差异,为模拟含黏粒砂土的实现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参数试算找出含黏粒砂土的不同黏粒含量分别所对应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78.
隧道掘进爆破地震峰值神经网络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从谋  逄焕东  王其升  李彬 《岩土力学》2004,25(Z1):125-126
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尾水隧道掘进爆破地面振动监测结果,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隧道掘进爆破振动速度峰值的预报模型。并对铁路运输安全进行预报,与现场实际较好地吻合。将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经验公式法)预报的结果相比,前者的预报结果有明显的改善。对于指导隧道掘进爆破设计,优化爆破参数,确保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柏道远  李彬  金华  曾广乾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14-2022072014
龙山金锑矿区位于湘中盆地龙山穹窿内。关于湘中地区上古生界中不同方向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均存在多种观点,对龙山金锑矿区内含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时代背景等缺乏观测和认识。鉴此,本文根据大量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区域构造事件研究成果,厘定了龙山金锑矿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以及上古生界中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6期主要变形事件:①奥陶纪末—志留纪NW向挤压;②中三叠世晚期NW向挤压;③晚三叠世SN向—NNE向挤压;④中侏罗世晚期NWW向挤压;⑤白垩纪区域NW—SE向伸展;⑥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2)上古生界中NE向褶皱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EW向褶皱形成于晚三叠世,NNE向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龙山穹窿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NE向复背斜与晚三叠世EW向复背斜的叠加。(3)两期复背斜核部因应力集中而更易形成导矿、容矿断裂,加之穹窿构造常伴随隐伏花岗岩体,导致龙山金锑矿定位于龙山穹窿的中部。龙山金锑矿的导矿构造为两期复背斜相关的NE向和EW向隐伏逆冲断裂;容矿构造为中三叠晚期形成的NWW向右行走滑断裂,晚三叠世形成的NNE向和NE左行走滑断裂、NW向右行走滑断裂。(4)区内矿体的高角度侧伏与含矿断裂运动方向低角度倾斜有关,而后者与盖层单向滑移导致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倾斜有关。  相似文献   
80.
常德-安仁断裂是湖南东部一条NW向大断裂,关于其地质特征、活动历史及构造性质等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区域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资料,总结了常德-安仁断裂的总体特征,重塑了断裂的活动历史,探讨了断裂的构造性质和变形机制.主要认识如下:常德-安仁断裂走向NW330°,为一基底隐伏断裂,地质上表现为一NW向岩浆隆起带.该断裂为贯穿中、下地壳并切入岩石圈地幔的深大断裂,断裂倾向NE,倾角约54°.断裂具有长期活动历史:新元古代冷家溪期作为转换断层具走滑活动;冷家溪末期武陵(晋宁)运动中在区域S-N向挤压下右行走滑;板溪期早期和南华纪早期均具伸展活动并控制沉积相带的展布;加里东运动中在区域S-N向挤压下右行走滑;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在区域NW-NWW向挤压下左行走滑兼逆冲;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在区域S-N向挤压下右行走滑;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在区域NWW向挤压下左行走滑;白垩纪-古近纪产生伸展活动.常德-安仁断裂在冷家溪期可能为一横切扬子陆块东南缘弧后盆地、岛弧和华南洋的转换断层.印支运动中断裂带因深部逆冲活动而构造隆升.该断裂具隐伏特征的原因可能与冷家溪期-南华纪同沉积活动、震旦系底部滑脱层发育、多条NE-NNE向大断裂的截切以及断裂沿线花岗岩体和断陷盆地的发育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