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497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李忠 《沉积学报》2023,(6):1768-1780
【意义】沉积成岩或流体—岩石作用是盆地动力学的重要内容,但相关深层—超深层研究仍真假混淆、疑点重重,核心科学技术问题有待凝练。【进展】主要就含油气盆地具有深层—超深层特色的、与成岩动力学密切相关的若干研究领域进行了梳理,包括盆地类型及物性演变、流体活动属性和效应、成岩动力体制以及高分辨成岩记录表征和判识技术等的研究现状和认识进展。【结论与展望】综合分析成岩动力学研究趋向,认为温度、压力/应力、流体、时间耦合演变是决定盆地充填物成岩演变的基本环境要素,而深层—超深层沉积成岩的流体相态、岩石物理属性演变、流体—岩石作用动力机制等专属性问题应成为目前基础研究前沿的重点。  相似文献   
932.
近日,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举办中外学术交流会,来自加拿大地调局的专家、渥太华大学Frits Agterberg教授、日本东京大学Shoij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的陈永清教授等5人与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学术带头人进行了学  相似文献   
933.
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四川冕宁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伟晶岩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融包裹体。矿物的光学性质及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表明,流体-溶融包裹体内晶体矿物为重晶石。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493.7-50.3℃,其捕获温度更高,这科明主矿物殂成温度很高,笔者认为这类萤石是由富含挥发分,以氟化钙,硫酸钡为主要成分的盐熔体直接结晶而成的,即该类萤石以及与之共生的重晶石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934.
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型(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再分析数据研究浙江近海对2015年第9号台风"灿鸿"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响应,并利用卫星遥感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验证了HYCOM再分析数据的合理性。结果显示,"灿鸿"在浙江近海引起了较强的近惯性运动,最大流速约为0.4 m/s。台风"灿鸿"引起的近惯性能量在300 m以深海域较强,其衰减的e折时间尺度约为4-12 d。"灿鸿"所引起的SST变化约-3--1℃,降温过程持续约7 d;同时在近岸海底引起了增温,最大温度变化幅度为10℃左右,持续时间也约为7 d(浙江近岸)。经过分析,本文认为近岸海底的增温是由台风引起的次级环流和台风引起的强混合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935.
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基于1950~2000年太平洋月平均SST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特征.结果表明:暖池表层暖水纬向运移的年际(2~8a)和年代际(10~16a)变化都非常明显;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于1982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跃变后暖水东界的平均位置比跃变前东移了10个经度;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对ENSO暖(ElNiño)、冷(LaNiña)事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