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最小二乘配置下的天山地区应变场特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已有的GPS观测数据,借助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对天山地区的GPS速度场进行研究,得到了研究区域应变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最大主压应变表明,大地震多发生在主压应变快速交替变化的地带,主压应变最大值主要分布于西南天山与帕米尔弧及塔里木西北交汇的地区,强地震(M7.0—8.0)基本发生在该区域.面膨胀值表明天山地区应变呈挤压收缩的特征.   相似文献   
682.
为研究南黄海北部泥质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地层划分与物质来源的指示意义,对南黄海北部DLC70-3孔(孔深71.20 m)沉积物作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物源判别。根据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可将DLC70-3孔岩心划分为5层,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黄海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运用判别函数、MgO/Na2O与CIA的散点图等方法分析了DLC70-3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长江物质对该孔中上部及下部沉积物有较明显影响。DLC70-3孔物源指数反映0~4.50 m和27.80~38.80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4.50~27.80 m、38.80~55.00 m和55.00~71.20 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可见黄河从晚更新世中期到现代对南黄海北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而长江物质在晚更新世早期开始对南黄海北部沉积就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83.
供水管网渗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4.
采用GPS连续观测数据,利用去周期后的K-L最佳直线拟合方法及站心坐标系下的基线结果,对大陆范围内地块运动状态、山东所处地块与周边地块及沂沭断裂带两侧的相对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9.0级地震使大陆东部地块向东的速率加大(6~9 mm/a),偏向板块俯冲区域;(2)山东地区所处地块与其西侧鄂尔多斯地块对日本9.0级地震响应的差异引起两地块间的拉张;(3)日本9.0级地震前沂沭断裂带表现为挤压右走滑状态,而地震后表现出分段特征:北段为挤压右走滑特征,南段为拉张左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685.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Mw6.7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及塔里木盆地交汇地带,基于地震波反演的震源机制解确定的震源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日本ALOS卫星的PALSAR图像,获得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基于卫星视线向(LOS)和方位向(Azimuth)的形变,采用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和有界最小二乘(BVLS)算法,以网格矩形位错元法对发震断层的几何产状、滑移及分布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以逆断破裂为主,断层面上最大位错量接近3.4 m,形变中心位于73.8040°E,39.5335°N,深度约5 km,震级估算为Mw6.6;地震发生在走向46°,倾角48°的断层上,发震断层长30 km,宽14 km,闭锁深度9 km,符合该地区浅源地震多发的构造特点,发震断层为乌合沙鲁断裂带.InSAR反演的滑移形变主要集中于地下2~7 km,表明乌恰地震为浅源地震,可能与该断层附近历史地震未完全释放的残余应力积累有关.同时,InSAR反演的断层位错分布呈现双破裂特征,震级分别为Mw6.5和Mw6.1,可能与本次地震的主震和余震相对应,也可能是由主震激发而产生的两组破裂.  相似文献   
686.
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极值概率密度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提出了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极值概率密度方法。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基本思想,构造一个虚拟随机过程,使得随机结构动力反应的极值为该虚拟随机过程的截口随机变量。进而.采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建立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并求解给出随机结构动力反应的极值分布。在安全域内积分即可给出结构动力可靠度,当安全界限为随机变量时,采用这一方法几乎不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与随机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建议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687.
Based on the De.Morgan laws and Boolean simplification, a recursive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 identify the main exclusive safe paths and failed paths of a network. The reliability or the reliability bound of a network can be conveniently expressed as the summation of the joint probabilities of these paths. Under the multivariate normal distribution assumption, a conditioned reliability index method is developed to evaluate joint probabilities of various exclusive safe paths and failed paths, and, finally, the seismic reliability or the reliability bound of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Examples given in the paper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very simple and provides accurate results in the seismic reliability analysis.  相似文献   
688.
借助分布在北天山地区最新GPS点位的运动观测资料, 利用GAMIT/GLOBK数据处理软件获取了北天山地区现今地壳的运动位移场. 以该位移场为基础, 利用弹性半空间位错理论, 估算了研究区内博罗科努—阿其克库杜克断裂和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两条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速率. 结果表明: 博罗科努—阿其克库杜克右旋走滑断裂东、 西两段滑移速率的差异性不明显, 1944年3月10日乌苏南MS7.2强震发生后, 该断层现今表现为震后微蠕滑运动, 东、 西两段滑动速率均在1—2 mm/a之间; 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现今滑动速率为(5.6±1.0) mm/a.   相似文献   
689.
根据广西北部山地泥炭沼泽沉积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TOC和C/N等古气候指标对末次盛冰期以来该区植被与气候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末次盛冰期(21―14 cal. ka B.P.)偏正的δ13Corg数据反映了山地植被面貌曾发生显著变化,指示冰期气候的冷干变化,但并未导致山地森林向地带性草地退化,C3植物仍占优势。沉积物岩性和TOC等数据表明:在14―10 cal. ka B.P.期间沼泽湿地逐渐形成,指示了东亚夏季风降雨的增强,与石笋指示的季风增强起始年代基本一致。冰消期碳同位素曲线负偏的变化要早于TOC指示的泥炭沼泽堆积,即10―9 cal. ka B.P.前后富有机质的泥炭堆积进入旺盛期。碳同位素组成在9―8 cal. ka B.P.存在一个正偏的变化波动,可能与8.2 ka降温事件或局地物源输入变化有关。7.0―2.8 cal. ka B.P.期间古田湿地的有机质输入较高,碳同位素偏负,指示气候暖湿。从1.7 cal. ka B.P.至今,δ13Corg值的再次正偏可能指示夏季风强度减弱,但考虑到该阶段为人类农业活动快速发展期,因此不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此外,末次盛冰期广西山地与雷州半岛沿海低地的碳同位素值对比发现:沿海平原区与华南山地的沉积记录存在明显差别,其主要原因是山区因山地降雨效应使山区的湿度即便在盛冰期也能保持较高水平;而低地平原冰期阶段的降雨则显著减少,加上平原区较高的蒸发量使干旱程度增加,C4草本也相应增多。实际上,影响亚热带山地沼泽δ13Corg值变化的原因比较复杂,在利用δ13Corg值推论古气候时需要同时考虑气候因素和湿地沉积体的物源及其地貌环境等背景。  相似文献   
690.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员结构的转变,城市人口现已超过农业人中,相对应的是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东南端,市区多为狭长的丘陵地形,三面环海,道路交通拥挤程度已凸显。为缓解大连市地面交通压力,大连市政府综合研究,拟建10条地铁线路。并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批准:大连市于2009年初开始建设地铁I、II号线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