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王迎  李江海  章雨  杨梦莲  柳晨  徐海轩 《地质学报》2022,96(4):1182-1196
随着巴西和西非海上巨型油气田的不断发现,盐相关勘探技术进步和数据资料快速积累,深入开展南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下白垩统盐岩成因环境及盐构造变形机理的研究,对于基础地质理论发展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下白垩统阿普特阶盐岩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特征,显示了从伸展构造到挤压构造连续过渡特点.巴...  相似文献   
102.
构造裂缝的发育对改善储层的储渗条件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火山岩这种非传统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是其成为有效储层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借助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这一成熟的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纪火山岩构造裂缝的发育状况进行预测。其两个主要的步骤是首先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然后结合岩石的强度指标判断构造裂缝的发育状况。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的分析,明确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的决定性作用和石炭纪火山岩的分布区域(划分出六个区域),建立了数值模拟的计算模型、确定了边界条件与载荷。通过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应用Ansys软件)得到了新生代盆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应力值。结合岩石强度指标,对火山岩构造裂缝(张裂缝和剪裂缝)的发育进行了预测并圈出相应的区域,主要为盆地西北缘、中央坳陷中部、滴西1东部,彩参2周缘、大井-将军庙等地区,对石炭纪火山岩的油气勘探战略选区, 优化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火成岩储层的研究为石油勘探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是克拉美丽气田的主体部分,位于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西端。根据钻井取心、薄片观察及成像测井数据,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的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别和类型划分; 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以井震结合为方法,建立了不同岩相的地震相模式,并对其不同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建立地质-地震对应关系,运用时间切片、波形分类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岩相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滴西地区火成岩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五种岩相; 研究区火山岩岩相分区性明显,整体呈现西北部以中-基性溢流相为主,中部以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为主、东南部以中-酸性溢流相为主的分布特点,滴西18井区为独立的侵入岩体,为浅成侵入相。  相似文献   
104.
程海艳  李江海  赵星  潘赟 《岩石学报》2010,26(1):283-290
塔北隆起西部发育大面积岩浆岩,岩浆岩发育产状的研究不仅对岩浆岩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塔北隆起碳酸盐岩油气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提出塔北隆起二叠纪岩浆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流纹岩、辉绿岩、正长岩、花岗岩和凝灰岩。岩浆岩发育模式与构造作用密切相关,在英买力低凸起北部地区,主要发育一条逆冲断层,地层受构造作用扰动较少,岩浆岩主要为玄武岩,通过近于垂直的通道到达地表; 英买2地区,构造挤压作用在盐上形成大量的构造裂缝,岩浆岩侵入其中,形成辉绿岩侵入体; 哈拉哈塘地区构造变形微弱,岩浆岩通过垂直的火山通道到达地表,在地表形成了一层平行分布的喷发岩; 而在塔北隆起的中部,由于受拉张作用的影响,地壳发育一定的减压熔融,形成中酸性岩浆,岩浆侵位产生了大量的中酸性侵入体和喷出岩。  相似文献   
105.
板块演化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盆地的性质和地质特征由其所处的板块构造单元决定.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角度出发,沿北纬60°±5°绘制了欧亚大陆东西向跨洲剖面,西起北海内伊湖—阿兰盆地,东至北鄂霍茨克盆地,全长为11000km.剖面将构造单元划分为不同级别(超大陆与构造域—板块与造山带—陆块与构造带—盆地与拱起),进而将构...  相似文献   
106.
沉积盆地地层及其结构记录了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由其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背景所决定。全球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大量地震剖面的完成为系统认识盆地构造演化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本文在板块构造理论的指导下,收集了全球上百个重要沉积盆地的资料编制了2条洲际纬向超长剖面:(1)北美-北非-中东-中亚-东亚纬向超长剖面;(2)南美-非洲纬向超长剖面。这两条洲际纬向超长剖面能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类型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时空对应关系受控于板块运动。盆地发育的程度(沉降厚度、沉降率、构造间断)及其完整性(规模大小、剖面形态、垂向结构),受控于其所处区域的构造背景。北美和南美大陆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存在有序并列的特征:自西向东均为大洋盆地、海沟、弧前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由于板块边界作用影响,相同板块上不同的盆地群之间具有密切的构造-沉积联系和构造事件响应,北非和非洲中部东西向剖面依次发育被动陆缘(西部)-克拉通(中部)-裂谷(偏东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7.
由于地层古老且埋藏深,滴西地区火山岩研究难度大。为获得研究区域火山岩储集空间最直接的认识,文中以区域内14口取心井共计482m岩心及其相关的铸体薄片等最为直接的资料为基础,对区域内火山岩储集空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类,并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分析发现,滴西地区火山岩孔隙类型多样,其中以溶孔占主导地位,包括基质溶孔、晶内溶孔、晶间溶孔、粒(砾)内溶孔、粒(砾)间溶孔、岩屑溶孔共计占79%;其次为气孔,占14%。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绝对主导,占92%;成岩缝次之,包括层间缝、龟裂缝、冷凝收缩缝、其他成岩缝共计占7%。裂缝产状上以斜交缝占优势,约占34%;裂缝规模上以小型缝为主,占79%。研究区域火山岩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构造演化史,这使得其储集空间成因复杂。储集空间的分类统计结果及相关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区域火山岩储集空间成因复杂多样,主控因素依次为构造作用、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8.
全球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的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全球火山岩油气勘探进入重要阶段,为客观评估其地位和前景,有必要对其研究历程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认识。通过较为广泛的文献调研,将这一历程整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最初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兴奋(偶然发现阶段,1949年之前),进入了漫长的低潮时期(缓慢发展阶段,1950—1979年),之后逐渐升温(局部突破阶段,1980—1999年),并走向成熟(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分析总结认为,印度尼西亚的Jatibarang油气田、中国的徐深气田、克拉美丽气田、长深气田、纳米比亚的Kudu气田等为典型的大型火山岩油气田。从出现频度上看,目前已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出现在中新生界,如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中所出现的频率较高;其次是晚古生界。从全球范围来看,各种岩性的火山岩都可能具有形成有效储层的潜力。在一些盆地中,火山岩储层下伏地层中烃源岩层的发现,使得传统意义上将这些火山岩视为这些盆地基底的认识得以改变,其基底可考虑进一步向深部修正和调整,油气勘探也得以向深部发展。目前来看,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域依次有: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中新生界火山岩油气藏,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晚古生界火山岩油气藏,特提斯洋构造域(如其西端的环地中海区域)的火山岩油气藏等。  相似文献   
109.
二叠纪古板块再造与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二叠纪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编制了二叠系全球古板块再造图、全球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和全球古地理图。二叠纪板块格局以泛大陆和泛大洋为主,大陆内部裂谷系(如劳亚板块内部北海—北大西洋裂谷系和非洲大陆内部裂谷系)持续发育,最终导致了泛大陆的裂解。二叠纪冰期持续发育,又由于干旱带广泛发育的古气候条件,造成全球海平面在晚二叠世达到整个显生宙的最低值。浅海广泛发育的古地理环境造成古、新特提斯洋周缘和劳亚大陆整体以浅海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冈瓦纳大陆内部以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主。二叠系烃源岩不发育,主要层系是下二叠统泥页岩,分布集中在劳亚大陆北缘、特提斯洋周缘以及冈瓦纳大陆内部和澳大利亚东部,以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为主。泛大陆形成过程中,洋壳消减与不同陆块之间的拼合,最终造成了二叠纪末气候的剧变,形成了晚古生代末超大规模的冰期。板块运动所产生的壳幔物质循环造成二叠纪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剧烈升高,最终导致了二叠纪生物灭绝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0.
华北克拉通中部(主要在晋北、五台和吕梁地区)广泛发育着中元古代的基性岩墙群, 这些基性岩墙群未变形、未变质、具有较强的磁性, 分布广泛, 成为利用古地磁对比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区的理想标志. 从这一地区基性岩墙群的古地磁结果分析, 华北板块向南掀斜18°左右, 晋北地区相对五台地区翘起并左旋10°左右, 而吕梁地区的岩墙群比晋北五台地区的岩墙群形成晚. 并且在吕梁地区NNW向和WNW向岩墙形成过程中, 华北板块持续向北漂移, 因此造成吕梁地区NNW向和WNW向岩墙群与晋北-五台地区的岩墙群具有较大的古地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