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西部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与西部斜坡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湖盆坡折带.中央坳陷区西部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均发育有多种成因类型重力流沉积物,主要为:①浊流沉积;②砂泥混杂的泥质碎屑流沉积;③砂泥混杂的砂质碎屑流沉积;④具块状或斜层理构造的砂质碎屑流层流沉积;⑤具有变形构造的砂质块体滑塌堆积.湖平面的升降对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当湖泊处于高水位期,陆源碎屑多以三角洲沉积体堆积于西部斜坡区及中央坳陷的西侧边缘,中央坳陷区则以面物源重力流沉积堆积为主;当湖泊处于低水位期,西部斜坡区为侵蚀区或沉积过路,中央坳陷区则以河流带入湖盆的碎屑形成的点物源碎屑流和陡坡部位前期形成的不稳定沉积层滑塌及其衍生的重力流堆积为主.  相似文献   
42.
Ship-borne infrared radiometric measurements conducted during the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 in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and 2017 were used for in situ validation studies of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sea ice surface temperature(IST) product.Observations of sea ice were made using a KT19.85 radiometer mounted on the Chinese icebreaker Xuelong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over six years. The MODIS-derived ISTs from the satellites, Terra and Aqua, both show close correspondence with ISTs derived from radiometer spot measurements averaged over areas of 4 km×4 km, spanning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62–280 K with a ±1.7 K(Aqua) and ±1.6 K(Terra) variatio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s over each year indicates that MODIS provides a suitable platform for remotely deriving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when the sky is clear. Investigation into factors that cause the MODIS IST bias(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DIS and KT19.85 ISTs) shows that large positive bias is caused by increased coverage of leads and melt ponds, while large negative bias mostly arises from undetected clouds. Thin vapor fog forming over Arctic sea ice may explain the cold bias when cloud cover is below 20%.  相似文献   
43.
“喂,您好!我们正在侦破案件,急需卫星影像……”3月15日上午,河南省遥感测绘院接到信阳市公安局上天梯分局的电话,对方急需信阳市某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案件证据。  相似文献   
44.
本文应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测试分析资料,对直罗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及孔喉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探明该储层储集性能,为该区的勘探工作打好基础。结果表明,以水下分支河道沉积为主体的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源方向、沉积相的展布控制了储层平面上的物性;垂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有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含水介质中铵氮迁移的胶体效应,文章在室内水动力弥散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酸碱条件下天然黏土胶体对铵氮迁移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柱出水铵氮穿透曲线表现为"未穿透"、"开始穿透"和"完全穿透"三个阶段;含水介质对铵氮的迁移有一定的阻滞作用,阻滞因子Rd1。根据胶体DLVO理论,不同pH不仅影响水溶液中铵氮水解平衡,同时也影响胶体粒径及Zeta电位,影响铵氮、胶体及含水介质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铵氮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当水溶液pH为3.5时,含胶体含水介质对铵氮的阻滞因子Rd(4.17)大于无胶体铵氮Rd(3.57),胶体对铵氮的迁移起到阻滞作用;pH为10.5时,不含胶体Rd为2.50,大于含胶体Rd(2.03),胶体对铵氮运移促进作用;pH=7.5时,胶体对铵氮迁移影响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不论有无胶体作用,不同酸碱环境中含水介质对铵氮迁移的阻滞作用一致,阻滞系数大小均表现为:Rd(pH=10.5)Rd(pH=7.5)Rd(pH=3.5)。  相似文献   
46.
武威盆地第四纪沉积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热液白云岩与油气藏及赋存在沉积岩中的铅锌矿床,特别是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联系。MVT矿床赋矿地层均存在大范围的白云岩化,地质找矿实践中热液白云岩常作为MVT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然而热液白云岩与MVT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热液白云岩的定义、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展布规律、成因模式及其与热液矿床和油气储存关系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系统评述,并结合滇东北地区MVT矿床实例对热液白云岩与硫酸盐热还原过程、硫化物沉淀之间的关系及其找矿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对热液白云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8.
李佳保  王文军  张敏  李群  赵长峰 《贵州地质》2013,(6):435-437,441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状况、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为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3~4年级本科学生205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学生对营养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0.53±11.99)分,女生高于男生(t=5.61,P<0.01);护理学专业(86.60±10.27)高于预防医学专业(79.41±11.87),高于临床医学专业(75.91±11.28),专业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39,P<0.01);医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64.5%)、书刊报纸(46.0%)和电视广播(15.5%);BMI指数女生倾向于营养不良,消瘦发生率为27.2%,男生倾向于营养过剩,超重发生率为14.3%;男生锌、铁缺乏率分别为73.5%和8.2%,女生分别为80.8%和32.5%,铁缺乏率在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P<0.05)结论医学生对营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好,但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女性血清铁和总体血清锌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49.
基于密集多点变形监测的公路滑坡主滑方向动态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主滑方向是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和确定抗滑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据。滑坡随着时间的演化,其主滑方向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滑坡主滑方向是滑坡位移状态的综合反映,在滑坡体上布设密集多点变形监测系统,根据小样本监测数据服从t分布的规律,使用肖维勒准则剔除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运用区间估计的方法来求取所有监测点位移方向的均值,通过主滑方向-时间过程曲线来动态判别滑坡主滑方向。将该方法运用到某公路滑坡工程实例研究中,在滑坡体上布设由53个地表位移监测点和19个深部位移监测点组成的密集多点变形监测系统,运用由全站仪和GPS组成的监测仪器系统,对该滑坡开展为期25个月的地表水平位移监测。通过地表位移数据分析对比,采用此方法估计的主滑方向和滑坡体宏观变形体现的滑动方向基本一致。经过误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表明此方法可以较好地对滑坡主滑方向进行了动态判别。将此结果与深部测斜监测到的滑动方向进行了对比,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再次说明运用上述方法来动态判别滑坡主滑方向是可行的。在防治工程中,确定了准确的滑坡主滑方向后,指导抗滑桩长轴布设方向和锚索主要受力方向均沿此确定的主滑方向实施,经过长达8个月的持续监测表明,防治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体现了该方法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一个北极区域冰海耦合模式的设置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群  张璐  吴辉碇 《极地研究》2010,22(1):79-89
介绍了一个北极区域冰-海耦合数值模式的设置与应用。海洋模式基于MIT海洋环流数值模式,海冰动力学过程由Hibler的粘-塑模型发展而来。海冰的热力过程基于Winton提出的三层热力学模型。给出了耦合模式的基本框架,重点介绍了区域冰-海耦合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程序包,如正交网格生成技术,中尺度涡的参数化,冰-海耦合及开边界处理等。以NCEP再分析资料为大气强迫场,模拟研究了北极夏季海冰范围异常的变化特征(1992—2007),模拟得到的海冰面积变化趋势与SSM/I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88,模式基本反映了海冰的年际变化特征。以2007年为例,对比分析了9月份海冰密集度分布特征,模式结果得到的海冰范围略大于观测,但基本反映了2007年夏季海冰范围的衰减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