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利用2007年的上海地区CBERS影像,使用AdaBoost组合分类器,将基于影像地物光谱信息、纹理结构信息和基于决策树分类器的提取方法组合,以提高分类精度。实验结果显示,AdaBoost算法在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分类精度上显著有效。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地球GlobeSIGht系统中,统计分析不同采集时间尺度的4个系统日志,得出了影像数据瓦片请求均符合幂律分布中的Zipf-like分布的结论。该结论有助于数字地球系统在诸如影像数据存储分布和缓存等方面的性能优化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城镇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占用、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快速获取和共享城镇变化信息对于人地关系研究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助遥感手段监测城镇变化信息,已经普遍得到应用,目前,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最经济和可行的遥感监测数据源。本文基于多光谱卫星数据,有效利用城镇地区特有的地物光谱特征,建立不同类别城镇信息的提取模式和技术流程。这些可以通过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的信息包括城镇建成区、水体和绿地等。选择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内城镇化进程明显的江苏盐城主城区作为试验点,基于地物光谱特征分析,依据本文建立的城镇化信息提取流程,采用阈值分析和二值化处理方法,实现了盐城市亭湖区主要城镇区2000、2002、2006年三期城镇信息快速提取,使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此类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共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岭南北风速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风速和气温资料,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Pettitt突变点检验、气候倾向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风速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风速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格局,按其大小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风速排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均以秦岭以北最大。②近52 a来,秦岭南北整体和各子区年平均风速呈现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下降最快的为秦岭南坡,最慢的为汉水流域。四季风速下降速率排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③年和季节尺度风速的突变集中出现在1969~1974、1978~1981和1990~1994年间,秦岭南北整体于1981年突变。④气象台站周边的城市化发展和风速测量仪器的更换都对风速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都不是风速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变暖才是造成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EAR5再分析气象数据,分析了两次昆明准静止锋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锋面结构、锋面位置、以及相关要素场等基本特征及其异同。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地区阻塞形势的存在是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背景环流。当冷暖气团均强且势均力敌时,更有利于锋面的维持;冷空气较强时,锋面会向西移动,越过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挡;反之,锋面则会向东移动。当锋面维持在高原地形东侧时,冷空气被地形阻挡时,锋面的移动缓慢,此时锋区最为明显。当锋面维持在地形东侧时,风场的最大水平切变、温度的最大水平梯度和相当位温的密集区,描述的锋面位置几乎相同。两次过程寒潮爆发时冷空气均只能维持到700hPa附近,且水平风场也均为600hPa以下的低空切变,说明昆明准静止锋为浅薄系统。昆明准静止锋与一般冷锋锋后不同,两次个例昆明准静止锋锋后低空为湿区,而锋前水汽是否充足则要看南支槽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负载均衡方法的不足和网络GIS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GIS集群服务器动态负载均衡方法。该算法将基于服务器状态和基于内容的调度算法综合起来考虑,设计了相应的编码机制和遗传操作。实验结果表明,和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相比,此算法能获得更小的服务请求响应时间,能更好地服务网络GIS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信号HHT特征提取和SVM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信号属于非线性非平稳信号,而传统信号分析方法是针对线性系统平稳信号的,本文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简称HHT)试图提取可明确区分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事件的波形特征.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把原信...  相似文献   
18.
柯鹿洞地区处于德格中甸陆块结古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内,通过对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具有金成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供电局Web数据库应用解决方案为例 ,分析应用需求 ,根据武汉市供电局的特点和网络特点 ,分解Web应用为两方面 :①企业内部的Web应用实现 ;②企业外部信息在Web上发布。并针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如何在Web中集成PB应用 ,减少开发 ,保证现有系统的性能 ,从而实现以Web数据库为特征的、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基础上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的需要、土壤侵蚀学科自身的进步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促进,过去的10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区域尺度土壤侵蚀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开展的主要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包括国家尺度)土壤侵蚀调查、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和尺度效应、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等。将区域土壤侵蚀作为现代陆地地表过程的一部分,充分考虑全球变化的影响,集成土壤侵蚀研究成果与遥感和GIS技术,开发分布式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成为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的基本趋势。在对国内外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近期在区域土壤侵蚀方面研究的重点问题为: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尺度效应的量化描述、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开发、区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与趋势预测、区域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和区域土壤侵蚀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