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1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对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壳幔结构的研究是揭示准噶尔盆地演化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卫星重力场模型, 通过计算得到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 进而采用三维反演技术, 对西准噶尔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进行密度成像, 得到了0~80 km深度范围的密度异常结构.地壳密度分布显示古准噶尔洋壳有可能向NE和NW分别俯冲于西伯利亚板块和西准噶尔地块之下.上地幔顶部密度变化表明: 阿尔泰褶皱带具有相对较低的密度, 可能为古大陆巨厚的硅铝层所致; 哈萨克斯坦-准噶尔盆地具有相对完整的高密度结构; 天山褶皱带区域的密度大幅度变化刻画了超岩石圈断裂对岩石圈的切割以及岩石圈形变与构造活动的痕迹.   相似文献   
22.
为了重构或恢复存在严重干扰或数据缺失的台站观测数据,本文基于周边已有台站的高质量观测数据采用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重构地磁日变数据.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地磁场分量的绝对残差均值均低于0.1 nT.试验统计数据及重构结果残差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地磁日变重构精度与地磁活动性和待重构信号的时变剧烈程...  相似文献   
23.
在重力位三阶梯度张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给出均匀球体重力位零阶至三阶梯度张量的解析表达式,结合理论分析与模型实验,对比各阶梯度张量对场源参数(质量与埋深、水平位置与几何形状)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重力位三阶梯度张量随场源与观测点之间距离的增大衰减最快。重力曲率张量具有如下特征:对场源埋深变化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对浅部的剩余质量探测能力最强,对深部的剩余质量探测能力最弱;对场源的水平分辨能力及几何形态的区分能力随场源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但重力曲率张量的分辨能力最强;三阶梯度张量的独立元素个数最多,场空间分布形态的类型也最多样,在相同测点分布情况下能够捕获更多的场与场源信息,尤其是重力场的短波成分与浅部的剩余质量。  相似文献   
24.
A10-022绝对重力仪在庐山短基线的测量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10流动式绝对重力仪通过近几年来的改进与实用研究,已说明其观测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利用A10-022绝对重力仪对庐山短基线部分重力基点进行绝对重力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A10绝对重力仪进行室外相对重力仪格值标定场的流动绝对重力测量,是可行的,测量稳定而高效,获得的各基点重力值相互独立,没有误差积累与传递,观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5.
采用全球地磁场模型EMM2017计算得到总磁场强度异常(ΔT)与磁力异常矢量(Ta)在主磁场方向的投影分量(Tap)差异的全球分布,分析该差异的幅值大小、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为构建与应用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6.
王林松  陈超  杜劲松  王秋革  孙石达 《地球科学》2014,39(11):1607-1616
通过对我国大型水库蓄水的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统计得到近60年来大型水库蓄水累积的库容量已达到697km3, 占全国所有水库库容量的83.3%及全球库容量的6.5%;而2000年以来的大型水库数量及蓄水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加速, 库容量的变化率为16.7km3/a, 远高于1950年到2000年的4.9km3/a的增长率; 同时借助卫星重力(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观测手段, 对2000年以后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水库进行水储量估算, 结果显示GRACE仅能估算得到63%的水库变化量, 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的长期变化. 结合大型水库的分布位置与库容量, 基于海平面变化方程计算得到了中国近海相对海平面的空间变化. 水库蓄水导致的渤海与东南沿海海域的相对海平面上升明显, 最大上升高度约为8mm; 而2000年以后的水库对海平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其中南海海域较为突出, 上升高度约为2~3mm, 在此期间蓄水造成的近海不同验潮站位置的海平面增长速度在0.02~0.11mm/a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27.
广西地处华南地块、印支地块与西太平洋板块的汇合部位,因特殊的构造部位,广西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归属、构造单元边界等许多基础地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自新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运动对岩石圈的改造,广西地壳与上地幔在地震波速度及温度结构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应用卫星重、磁异常数据以及区域重力和航磁资料对广西地区岩石圈密度和磁化率结构及其与上地壳构造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地区地壳密度和上地壳磁性结构与现今地表构造较为契合,但下地壳密度结构与上地幔存在不连续现象;此外,岩石圈磁化率结构指示中下地壳存在不同范围和程度的解耦.对广西岩石圈密度与磁性结构的解读认为,在中生代以来岩石圈被大规模改造的背景下,幔源物质上侵至上地壳的规模和范围都有限,这可能是整个广西地区上地幔结构与地壳构造不对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王旭媛  梁青  陈超  杜劲松  张双喜 《地球科学》2015,40(9):1566-1575
为了探讨月球大型撞击盆地形成后的壳幔物质迁移, 采用新近的月球重力场数据研究壳幔界面的起伏情况, 这对撞击盆地的形成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虹湾-雨海盆地地区玄武岩引起的重力异常进行正演模拟, 发现该部分重力异常仅约占布格重力异常幅值的8%, 布格重力异常主要与壳幔界面起伏有关.对该地区不同解算高度的剩余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场源边界提取, 发现虹湾-雨海西北部的壳幔界面随深度增加向雨海中心倾斜, 在此区域下方, 壳幔界面会有一个向虹湾方向的额外上隆, 可能为月幔物质曾向此方向涌动造成.分析表明这种月幔上涌情况可能在雨海撞击时形成, 或者可能是形成虹湾的撞击对雨海盆地壳幔结构产生了二次影响, 在虹湾地区的壳幔回弹过程中, 拖动雨海下方的物质向虹湾方向运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29.
杜劲松 《测绘学报》2015,44(2):236-236
<正>岩石圈磁场主要反映岩石圈内部的岩石磁性分布,携带着矿物成分、岩石结构、温度与压力状态、地质构造及其经历的构造运动与演化过程等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信息。随着地面、海洋、高空与航空磁测等的数据积累以及卫星磁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获得海量的全球磁场观测数据,由此建立的岩石圈磁场模型的精度与分辨率也越来越高。然而,对于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尺度而言,磁力数据的观测面是一个曲面而且岩石圈磁性也呈近似的球壳或椭球壳形态分布,因此需要基于球坐标系进行  相似文献   
30.
利用重力资料研究区域乃至全球地质问题时,重力或重力异常正演方法最好从基于直角坐标系向球坐标系方向发展。本文对近似的球冠面积分重力异常正演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都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再通过数值试验及实际应用,分析Tesseroid单元体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重力正演方法与球冠重力正演方法的计算精度与稳定性,最后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