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京市地质灾害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涛 《城市地质》2000,12(4):21-23
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阐述了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具有频发、灾种多,群发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的内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海域是国际公认的优良的天然内波实验场。对该海域普遍存在的内波现象 ,美国从 2 0世纪 70年代就开始进行遥感观测 ,欧空局的卫星也多次进行遥感观测。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外的石油公司在开发南海北部的石油资源时 ,不仅现场观测了内波 ,而且体会了内波对其设备和操作过程的影响。很多海上观测清楚地表明 :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海域的非随机内波不仅以孤立波的形式 ,还以内潮波的形式 (目前尚不能用遥感手段对内潮波进行观测 )存在。如 1999年 4月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的观测显示 (梁文德等 ,1999) :小潮期间混合层以下温度随…  相似文献   
13.
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白凯  胡宪洋  吕洋洋  杜涛 《地理学报》2017,72(6):1104-1117
慢活的空间体验与追寻是人们对当代社会“束缚与压抑”的抵抗和逃避,其为特定区域的地方性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证案例。本文以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对原住民、外来经营者、旅游者和政府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同时以网络日志为分析文本,在构建地方性呈现与形成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外部认同的角度对丽江慢活地方性特质呈现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具体维度可由区位、场所、地方感加以呈现,其中,区位包括比较区位与现实区位,场所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空间与社交活动,地方感则包括情感与延续行为。丽江古城慢活的地方性形成来源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建构,其中,原住民经由历史及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慢活理念是丽江古城慢活的精神本底,这种地方性特质被外来经营者加以营造和推广,使慢活特质得以强化并成为地方性表征,这同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者的认同助推下更为显化,三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使慢活特质成为丽江古城不可或缺的地方性构成。此外,本文还对旅游场域下地方性的特殊性与不同范式下的地方性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海的不少海域曾经发现相当强的内潮现象,例如赵俊生(1992)报道了渤海海峡的内潮现象, Yamashiro(1988)在东海陆坡处亦发现内潮的存在。特别是Amoco石油公司在南海陆坡处进行了一年多的海流测量,测得最大的全日潮流振幅可超过60cm/s,这里正压潮流小于10cm/s,故观测到的潮流主要与内潮有关。迄今关于内潮的数值模式大多将表面潮作为已知输入条件、从而使模式的应用受到较多限制(Jiang and Fang,1992)。Heaps(1983)曾发展了一种自由海面多层模式,但他们忽略了非线性平流项,这无疑也会损失许多有用信息。本文将叙述一种自由海面的多层模式,它能够同时模拟表面潮和内潮,并包含了非线性平流项。  相似文献   
15.
海洋内孤立波是一种特殊的内波,它能够长距离的传播而保持波形的基本不变。世界上很多海域都观测到了内孤立波的存在,我国南海也是内孤立波频发的典型海区。本文介绍了内孤立波的生成机制、南海内孤立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南海内波的源、最后介绍研究内孤立波所用的传播模型,认为建立水平二维的内孤立波传播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卵形鲳鯵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卵形鲳鯵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中,进行了不同饵料对仔鱼生长及成活率影响的试验,培育出体长3~5cm鱼苗23万尾.平均成活率为57.5%。结果表明用螺旋藻强化培育轮虫和采用二次培育方法进行卵形鲳鯵人工育苗.可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海洋内波的产生与分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杜涛  吴巍  方欣华 《海洋科学》2001,25(4):25-28
海洋内波是指在海水稳定层化的海洋中产生的、最大振幅出现在海洋内部的波动。由于是产生于海洋内部 ,内波的恢复力主要是约化重力 ,这是它不同于表面波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 ,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特征 ,例如 :内潮波的振幅远大于表面潮波的振幅 ,但速度却要小得多 ;内波的群速度方向与其相速度方向几乎垂直 ;内波不仅在水平方向和时间上存在着固有结构 ,而且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着特定的结构等。方欣华、王景明1986年对内波在时间和空间尺度分布特征上的一些典型值做了介绍。尽管海洋内波的频率范围相当广泛 ,但已有的多数研究工作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微分求积法引入到风暴潮预报的计算中,在对珠江口风暴潮增水过程的计算过程中发现,微分求积法特别适用于工程中只需准确而迅速的了解个别位置在风暴潮过程中的增水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对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kal)Wright染色的血涂片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多鳞鱚外周血细胞可区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6种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5%、32.5%、12.5%和7.5%,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实验中只发现7个。并发现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以及少量正在分裂的红细胞和晚幼嗜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0.
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山城金银矿带位于桐柏一大别山金银成矿带北亚带。矿带内各金银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银矿床,新元古代歪头山岩组既是矿带内的赋矿地层也是重要的矿源层,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本文从围山城矿带内地层、岩石、构造、围岩蚀变类型等方面,对矿带内金银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构造变形过程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