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75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为满足国家普查要求,符合地方实际和特色,指导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北京市围绕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信息自动化数据获取方法、地理国情软件平台、北京特色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技术和时空大数据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方法与模型等五个方面工作开展研发,形成覆盖地理国情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分析、应用等内容的一整套标准规范、技术架构、模型方法、软件平台,为特大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和统计分析提供完整、先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2.
地下管线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城市管理、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应急管理等都需要准确和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为实现对北京市综合地下管线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北京市测绘院进行了北京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本文阐述了北京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设计、系统功能和数据库建设以及系统应用情况,并介绍了管线信息动态维护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23.
地理国情监测是时代赋予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新使命[1]。本文从特大城市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个面向特大城市的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框架体系建设思路,并以北京市的应用实例,分别从框架设计、内容指标、技术体系、数据资源、基础软件、统计分析、监测应用和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可为其他特大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4.
三维GIS在地下管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基于二维图形+属性的地下管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管线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本文研究三维GIS在地下管网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三维管网快速建模、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显示、三维管线查询分析与辅助设计等功能,建立了西城区地下管网运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5.
为有效监督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进展情况,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实施了对绿化隔离地区2000~2003年现状绿地的钉桩.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Overlay)技术,产生了不在绿化隔离地区内的绿化地块以及虽在绿化隔离地区内但与规划严重不符的绿地地块;对各区的规划绿地指标、实际绿地指标、不合格地块以及地块合格率进行统计.研究表明2000~2003年全市绿化隔离地区范围内新增绿化面积89 km2,基本完成了政府任务.政府应加强对绿化工作完成数量和质量尤其是质量的监管.各区完成绿地程度不同地存在与规划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26.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为保证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本文在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边界优化校核研究,在整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地形图数据、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林业小班数据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校核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分级分类,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7.
2013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为了使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对北京市国土空间宜居性进行评价。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计算宜居性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六个子系统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西城、朝阳和海淀区宜居性排在前三。通过研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对宜居性得分贡献最大,而公共安全与资源承载是宜居性最弱的两项,为了提高区域综合宜居性,需要格外重视这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8.
城市地下管线时空数据的组织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重要通道.现有的管线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对管线数据的组织大都在管线功能或语义基础上按点、线的形式组织管线数据.提出一种按几何网络模型组织管线时空数据的方法.该方法既按几何刚络模型组织管线空间数据,又可对管线数据进行时空查询和操作,实现管线数据的更新与历史数据保存.  相似文献   
29.
北京市地名数据库已于2008年9月建成,对地名数据库的维护更新及应用服务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中维护更新又是应用服务的前提。建立了地名数据库维护更新机制,形成了地名数据库维护更新作业流程,给出了地名维护更新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今后的地名数据库维护更新及应用服务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王淼  杨伯钢  杨旭东  崔亚君  陈娟 《北京测绘》2021,35(10):1235-1239
生态保护红线是一种新型区域生态管控制度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边界不规则、生产建设用地扣除偏差、精度和现势性不足等问题,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校核技术路线,制定了5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指标体系;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三条控制线协调、红线边界优化、勘界定标、数据建库等数据管理和更新技术流程,并阐明生态保护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可为其他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校核、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