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用改进的DDA方法模拟公路隧道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某公路隧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行波法,在计算区域内自动生成三角形的DDA块体。块体的边界分为真实节理和虚拟节理,虚拟节理的强度取岩体的真实强度。另外,计算中还考虑了预应力锚杆对隧道围岩的加固作用。将计算得到的隧道拱顶、边墙的位移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说明改进的DDA方法在地下隧道的稳定性分析方面具有应有前景。  相似文献   
112.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振动法与波动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应用广泛的波动方法与振动方法,从物理方程和有限元格式出发,明确了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标准数值试验,证明了振动方法是波动方法采用下卧刚性基岩假设和地层水平无限延伸假设,仅考虑SV波垂直向上入射的一种特例。采用波动方法模拟弹性地基,对比振动方法结果,表明弹性地基和刚性地基上地表位移响应和隧道结构内力响应均有显著差异。建议应根据具体场地条件,选择振动或波动方法进行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东北深震与华北、黄海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期幕活动的特点,认为:中国大陆第五轮回的强震活跃幕还将处这续3-5a的时间,今后几年我国大陆仍然存在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危险性,之后华北黄海的6级地震活动也将相应增强。  相似文献   
114.
粤东北嵩溪银锑矿有机质特征及成矿元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粤东北嵩溪银锑矿区的有机质特征有有机碳与成矿元素银、锑关系的研究,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对有机碳与成矿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以及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探讨。有机显微组分中的大量落质体及藻碎屑体指明了成矿早期的海相环境,在对矿区内黑色页岩系中的有机碳、硫、银、锑含量对比分析之后发现,有机碳与其三者存在着良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有机质在银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工作的结果初步表明了  相似文献   
115.
根据超近距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的需要,介绍蜘蛛山隧道的施工时段拱顶下沉的变形监测和预报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建立双曲线回归函数预测模型,预测后期隧道拱顶下沉达到稳定的时间,从而为隧道的健康施工提供准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6.
建立适合于车载导航的电子地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现有电子地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路网数据库来完善电子地图,使之适合于车载导航系统的需要。文中论述了路网数据库的构成,建立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120.
断层破裂带附近采场采动效应的流固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兴利  刘泉声  吴昌勇  赵军 《岩土力学》2009,30(Z1):165-168
矿井底板突水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结合含断层破裂带条件下采场开采的工程背景,通过离散元流固耦合分析,研究了采场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断层带的变形与受力情况以及底板支承压力、渗流矢量和渗流速度的动态发展规律和分布特征。相关模拟结果表明,采场中煤层的开采与断层破裂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以支承压力为代表的采动应力是底板破坏形成导水裂隙带及断层“活化”突水的一个主要诱因,而断层的存在也使得工作面与断层带范围内的围岩应力更加集中,增大了底板破坏突水的危险性。采动过程中,底板破坏所形成的导水裂隙带主要集中在工作面前方及下方围岩中,这些区域渗流速度较大,是形成突水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