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3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大地震前区域能量场的时间因子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我国大陆发生的30次6.0级以上地震前的震中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间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前,几个主要特征值所对应的典型场的时间因子均出现了明显的突升或突降变化,显示出与未来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时间因子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1~3年,多数情况下小于2年,表现出异常的中短期特点;有些地震前异常出现时间小于3个月,显示出异常的短临性质.笔者认为,地震能量场时间因子可能是强地震前的一种有效的异常观测量和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宁夏及邻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宁夏及邻区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危险区)对应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层状介质视电阻率响应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水平层状介质的电法理论出发,定义了电性层的响应系数S_i,并指出:S_i代表各层电阻率的变化对△ρs/ρs贡献的“权”,同时还给出了二层、三层和深埋电极时S_i的计算公式和部分计算结果,着重讨论了电性结构对表层响应系数S_1和底层响应系数S_n的影响。最后以此理论讨论了九个地电台站的具体情况。根据理论和实际资料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电性上,台址最佳观测条件是:表层响应系数S_1=0;底层响应系数S_n=1。2)台址的表层电阻率ρ_1高一些,底层电阻率ρ_3低一点,比较接近最佳观测条件。但各层电阻率之间的搭配关系需有一定范围,过高或过低的值都会偏离最佳观测条件。3)仅仅以电性剖面类型区分台址电性条件的优劣是不完善的,最好通过具体计算S_1来评判。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方震出格记录尾波测定宁夏北部及邻区Q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安艺的尾波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单台记录的出格地震图尾波资料测定地壳上层介质Q值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宁夏北部地区(38°—41.5°,104°—107°)测定了其Q值的分布。结果指出,宁夏吴忠到石咀山之间的银川地堑的Q值(100—200)明显偏低于与其接邻的内蒙阿拉善左旗和磴口一带的Q值(200—300),在个别局部区城存在Q值异常区。最后简要讨论了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艺的尾波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单台记录的出格地震图尾波资料测定地壳上层介质Q值的简单数值计算方法。我们利用此方法,选用银川小口子台DD-1图纸,测定了宁夏北部及邻区地壳上部的品质因子。一、测量原理及方法对尾波振幅的理论公式作如下几点简化考虑: Aki曾针对他所使用的仪器系统和研究区域建立了尾波优势频率f与推移时间之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了近距离中小地震记录中介于直达S波与尾波之间的S波部分(亦称为早至S波)的振幅——时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地壳分层结构,震源类型及介质性质的关系。在简化条件下,从数学上求出了早至S波垂直向记录双振幅包络线的形状函数。最后利用得到的公式,计算了几种震源情况下,不同震中距的形状曲线。理论量板曲线与利用宁夏台网资料得到的实测曲线在主要方面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系统研究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能量场的前2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显上升变化,可能是该次地震的中短期时间异常特征;而主要典型场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能量高值异常危险区,该区域可能是芦山7.0级地震的中短期空间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地震活动是一种随机自然现象,将其基本要素变量看作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它们具有随机场的基本特征,由此得到地震活动的随机场描述。重点讨论在一定条件下地震活动能量场和频次场的统计特征及地震活动场的平稳性问题,说明应用随机场方法研究地震活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能量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and occurrence of a large earthquake,the stress-strain state along the fault zone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weak seismicity around the fault zone. The seismic energy release near the fault zone before an earthquake can better reflect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Thus,in this paper,the method of natural orthogonal function expansion has been adopted to discuss the time variation about the energy field of the seismic activity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before the Wenchuan M_S 8. 0 earthquake,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ident short-term rise changes appeared in the time factors of the typical field corresponding to several key eigenvalues of the energy field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probably being the short-term anomaly message for this earthquake. Through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arthquake examples such as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the authors think that the study of time variation of energy field of seismicity along active fault zone will be helpful for conducting intentional and intensive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in active fault regions with high seismic risk based on medium- and long-term earthquake trend judgment.  相似文献   
20.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对应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