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秦王川地区城市发展布局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秦王川的自然条件,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建设投资分析几个方面论述了秦王川目前城市发展布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中国西部部分河谷型城市自1949以来一直处于较为快速的集聚发展过程中。产业、各种基础设施大量在河谷中兴建。但是,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这部分城市出现了建设用地紧张、环境问题突出、空间职能配置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对兰州城市在快速集聚扩张过程中空间结构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旧城“空间职能置换”和新城区建设的空间整合和规划思路,设想了未来50年兰州城市空间建设方案,探讨解决目前这类城市所面临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城市现代化与环境综合治理等相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3.
探析城市规划引导下山地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规划为视角,通过Google Earth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判别某城市是否为山地城市,然后对74个山地城市的规划图和文本进行分析.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城市规划引导下,作者归纳出该类城市有以下四种空间布局形态:单中心外围组团式结构、(双)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大分散、小集中"式布局结构、带状组团式结构.山地城市空间拓展在城市规划引导下呈现出以下情形:1.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都采取跳跃式的空间拓展模式;2.工业空间拓展和新城(区)规划建设成为该类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模式,而居住空间、科教空间、行政空间等的拓展在该类城市的空间拓展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应用正相硅胶、生物胶Bio-Beads、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反相HPLC等层析方法,从小粘膜藻(Leathesia nana)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IR、MS、1D和2D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为4-羟基苯甲酸(1)、3.羟乙酰基吲哚(2)、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醛(3)、3-溴-4,5-二羟基苯甲醛(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乙醚(5)、双-(2,3-二溴-4,5-二羟基卞基)-醚(6)和3.溴-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5-甲氧甲基苯二酚(7)。  相似文献   
95.
土地资源短缺是河谷型城市发展中极为突出的瓶颈问题,如何提高河谷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以适应快速城市化过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西部7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为例,定量测度了其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关系,以期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截止到2012年,7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数均有大幅上升,二者耦合协调等级均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两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土地利用效益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城市化水平影响最为明显,人口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准则层各因子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较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各城市间协调性差距也逐渐缩小。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西部河谷型城市与平原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化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的评价指数的增长速率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6.
基于成都、西安高新区企业调研数据,在构建企业投资决策驱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进一步探究企业异质性与投资决策驱动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信息通信水平、获取高素质人才、人际关系网络等构成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驱动指标,而跨国公司集聚、获取自然资源、决策者偏好等指标的解释力度最小。(2)企业投资决策由6个维度因子构成,其重要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政策、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源、城市环境、城市区位、企业集聚以及关系因子。(3)入园越早、规模越大、总部型及出口型企业均更加依赖政策驱动;私企与外企、一般服务业企业与高级服务业企业、部分迁移企业与非迁移企业、办公区企业与科技园企业、办公区企业与厂区企业分别形成了基本对立的投资驱动偏好。  相似文献   
97.
通过分析2000—2016年中国欠发达城市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差异与人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在使用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对全国287个地级市的人均GDP收敛性及其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随人均GDP变化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00—2016年,中国城市间人均GDP存在绝对β收敛,2008年后城市间经济收敛速度开始下降;(2)欠发达城市与发达城市之间总体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差异是显著收敛的。新医改之后其收敛速度呈加速趋势,但其收敛的速度仍远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3)按照城市规模测算,大中小三类城市经济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新医改之前中等城市的欠发达与发达城市间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差异随经济收敛呈现分散趋势,新医改之后,三类城市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差异均呈现收敛状态,但大城市收敛速度呈下降趋势;(4)按照区域分类,四大区域的城市经济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东、中部地区欠发达城市与发达城市之间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差异存在显著收敛,并且在新医改之后表现出加速趋势,西部及东北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差异呈现分散趋势,但新医改之后其分散速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8.
制度变迁是城镇空间演化的重要驱动,农垦城镇作为一类特殊且重要的城镇类型,受制度因素影响更直接、更显著。鉴于现有研究较少基于制度变迁探究农垦城镇空间演化,论文系统梳理了农场制度变迁的总体情况,并以湖北省五三农场为例,采用综合研究方法,揭示了制度变迁下农垦城镇空间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 农垦城镇空间演化主要体现在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和功能结构3个方面,即空间形态从缓变到剧变,空间关系从生产协作关系转为城乡关系,功能结构不断从公办到私营、从生产主导到消费主导、从单一化到多元化;② 制度变迁通过改变农场身份、利益关系和资源配置推动农垦城镇空间演化,其中农场身份变化直接影响农垦城镇空间的发展方向,利益关系变化促使农垦城镇空间产业化、市场化,资源配置变化通过改变资源配置主体、类型、尺度和速度作用于农垦城镇空间演化。通过研究,以期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农垦城镇在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也可丰富城镇空间演化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9.
以中国内地31个省级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矢量数据符号法、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非国有经济视角,探讨中国经济制度转型对制度供给的时空响应。研究表明:1990—2015年,经济制度转型指数的高值与较高值区集聚在东部地区,且在空间上呈明显蔓延的趋势,中国经济制度转型水平呈现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渐次推进的梯度性空间演变格局。1990—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制度转型指数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经济制度转型在时空上呈逐渐收敛的态势,1990—2005年收敛速度较快,2005—2015年收敛趋于平稳;1990—2000年,转型指数年均增速高值和较高值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有分布,2000—2015年,转型指数年均增速的高值和较高值区整体向中西部地区偏移。中国经济制度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体现了其对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不断推进的渐进式制度供给的时空响应。  相似文献   
100.
何瑶  杨永春  王绍博 《地理学报》2023,(12):3018-3036
基于2015年和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数据,从价值链视角构建其产业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不同价值环节网络的特征、演变、差异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研发型、生产型和服务型网络规模同步扩张,均向效率更高的“小世界”网络演化;度分布均始终呈现幂律分布且指数均下降,网络异质性增强;各价值环节节点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同一节点在不同网络中的重要性相似;(2)除服务型网络中始终无权力型节点,其余各环节的权力—威望、权力和威望型节点数量均在增加,具有不同程度的集聚指向:研发型网络中节点具有总部所在地及高等级城市指向,服务型具有直辖市、副省级及省会城市指向,生产型具有传统生产基地指向。(3)各价值环节在追求不同要素禀赋和集聚效应下形成不同的集聚类型,并形成了具有各自特征的最强联系产业网络结构。在社会、技术和地理邻近影响下研发网络始终为一体化联系紧密的多个核心—边缘结构社群;在社会、地理和制度邻近影响下服务型网络由一体化联系紧密的多个核心—边缘结构社群向多个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社群转变;在社会、地理和行政边界制度邻近的影响下生产型网络由部分一体化的核心—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