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FNL再分析资料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资料,运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分别使用增长模繁殖法(Breeding of Growing Mode,BGM)和集合卡尔曼变换方法(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ter,ETKF),对1209号台风"苏拉"进行了台风路径的集合预报试验,并对预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GM或ETKF初始扰动的集合预报系统,集合平均预报对风场、温度场、位势高度场的预报效果均优于控制预报;ETKF方法的预报改进程度较BGM方法更大,且对风场和温度场预报技巧的优势尤为明显。BGM方法所得到的集合成员离散度小于ETKF方法,对大气真实状态的表征能力不及后者;两种扰动方法的集合平均都明显改善了台风"苏拉"的路径预报结果,尤其是控制预报在福建沿海第二次登陆后移速过快的问题,但对台风登陆位置预报的改进不明显;此外,采用ETKF方法的集合平均对台风"苏拉"路径预报的改进效果远优于采用BGM方法的集合平均预报。  相似文献   
82.
1.引言在气象学领域里,时常有人用相似法做短期天气预报,最近做了这方面工作的有Lorenz(1969),Gruza和Ranjkova(1976)等人。早期,相似的概念同“大型天气形势”(Bauer,1951)或天气型分类(Elliott,1951)等有关。不论其名称如何,相似方法的基本思路简单得容易使人误解,而其直观性却很有吸引力。人们查阅过去某一时期(t~*)的历史资料,找出与现时状态(t)最为相似的大气场来。这样,很容易作出预报,它只不过是过去t~* δt的天气事件在将来t δt重复出现。这一方法有相当的吸引力,因为,对于并不属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来讲,它在概念上和分析方面都比较简便。同时,用自然界来做其本身的预报,它  相似文献   
83.
在银河中心的方向周围,经卡林尼亚克(Kaliniak)、克拉所夫斯基(Krassovsky)和尼可诺夫(Nikonov),用光电像管(Convertisseur d'images électronique)(λ(平均) 0.98μ)所发见的恒星云 B,我们使用短焦距物镜(F=16厘米),在近红外区(λ(平均) 0.83μ)直接拍照,也发见了它.用蓝、红和红外光作等光曲线(isophotes),再加以一些合理的假说,可以计算对于这三个颜色,在 B 云的前面以及在通常照片上可见的人马座的 A 云前面,星际吸光的差异.在 A 云前的吸光率已经大略求出.使用握特-蒲若方斯天文台的施米特望远镜(改正透镜的口径30厘米,焦距59.4厘米),又用81厘米口径的望远镜(焦距488厘米),我们将 B 云完全分解成单颗星.我们在蛇夫座45星东南向附近小区域内,作了照相星等和红外星等的测定.苏联天文学家们以为 A,B 二云和其间的暗区 C 是代表银河中心的密集处,这意见好像被新近发见的蓝光所不能看见的一个球状星团所证实.将星际吸光的效应计入,暂时测定的这星团的距离模数,说明这星团差不多是在银河系的中心.[这工作的完成,曾得比格(J.H.Bigay)、白提页(P.Bertier)和莫芮加(B.Morignat)三君的襄助.]  相似文献   
8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25日陕西出现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总结预报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区域性暴雨发生在中纬度高空环流形势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调整阶段,东移低槽北部的低涡北抬加深维持是引起此次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原因;低层辐合切变和东路回流冷空气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有利配置将低层高温、高湿的水汽抽吸到暴雨区上空,造成强降水的对流云团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孝感市2001年夏秋季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干旱成因,以及此次旱灾在历史上的地位;并提出了防御干旱灾害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6.
北极地区历来是相关涉域国家博弈的战略高地。特别是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显著,高度敏感的北极地区正在经历海冰的加速消融,掀起地缘政治学科对其的研究热潮。文章通过梳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98篇北极地缘政治文献,归纳了西方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北极研究发展脉络、视角转向和热点议题,并展望未来北极地缘政治研究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西方学界对北极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广泛,主题丰富,研究规模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西方的北极地缘政治研究涵盖了古典、批判、流行、女性主义等多元地缘政治视角,研究内容以政治、经济为主,地缘政治文化研究相对匮乏;3)地缘政治、经济、文化视角的交叉融合趋势愈发明显;4)未来北极地区地缘政治研究将在理论框架研究、跨学科研究和情感文化等非物质领域产生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87.
杭州湾位于长三角平原,该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潮滩与湿地。未来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更易引发自然灾害,尤其是风暴潮灾害,将使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冲击。论文以多年土地利用与资产数据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和资产的未来变化预测,结合多种未来极端洪灾情景,开展杭州湾北岸承灾体与暴露时空演化模拟,评估了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洪涝灾害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现状情景下单位面积损失资产值的高值出现在浦东新区南部,而未来情景下单位面积损失值的高值覆盖整个杭州湾北岸南部沿海区域和金山区北部区域。就整个研究区而言,随着GDP的增长及极端洪灾情景下的暴露和淹没范围的增大,暴露资产和损失资产都在增长,年期望损失从现状情景的0.65亿元增长到未来典型浓度路径(RCP8.5H)情景下的3.04亿元。从风险评估结果来看,杭州湾北岸易遭受特大洪灾,必须实施洪灾风险敏感的城市规划,更新该地区的居民点和基础设施规划标准和规范。同时,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加强杭州湾沿岸防洪能力。论文可为该区域未来城市规划、洪水风险应对措施和城市的韧性建设提供有效参考。研究方法相比传统的仅以当前土地利用及资产价值情景评估未来经济损失的方法更为合理有效,可为其他沿海地区的风险评估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8.
对CMIP5全球气候模式中年代际回报试验的气温资料及其简单集合平均(Multi-model ensemble mean,EMN)和贝叶斯模式平均的结果(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分析,检验评估各个模式及其EMN和BMA对东亚地面气温的方差、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周期变化的回报能力。结果表明,10个模式、EMN、BMA都能很好地回报出1981—2010年东亚地面气温的方差分布,其中BMA回报效果最好。EOF分析表明,BMA能较好地回报出东亚地面气温第一模态的时空分布。MIROC5能较好地回报出第二模态的趋势变化,但却不能回报出气温的年际变率。绝大多数模式和EMN、BMA虽然能回报出东亚地面气温的变化趋势,但是对气温年际变率的回报仍然是比较困难的。CMCC-CM对气温变化主模态的3~5 a的周期变化特征回报效果最好,和NCEP资料的结果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89.
90.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BP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等5种机器学习算法,利用2016—2021年逐小时PM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构建汾渭平原代表城市PM2.5质量浓度预报模型,对比检验不同预报模型在不同时段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5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总体表现为秋冬季和供暖期的预报效果要优于春夏季,各模型在细颗粒物污染较重时段的预报能力更加稳定,预报效果更好。(2)XGBoost模型无论在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上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其他模型,其次是GBDT、RF和BPNN模型,SVR模型预报能力较差。(3)XGBoost模型预报结果在量级和演变趋势上与实况十分接近,预报值偏离实况值的幅度较小,但春夏季预报结果有明显的高估或低估,对极端高值区也存在低估。(4)当前和过去1 h的能见度是影响预报效果的最关键因子,气象因子对汾渭平原PM2.5质量浓度预报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