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数据驱动型多次波衰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油气田勘探过程中,多次波的存在往往会直接影响地质构造的解释程度.鉴于自由界面的反射系数一般都远远大于地层的反射系数,与之相关多次波具有更强的能量,更多的宽频带,本文聚焦于与表面相关多次波的模拟与衰减.表面多次波的衰减可以表述为一种迭代的过程,其中MPI(Wang,2003)是一种全数据驱动型的多次波建模方法,它是通过迭代修正多次波模型从而预测出更为精确的多次波.MPI多次波建模方法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减弱了对表面操作因子的依赖性,即在先验信息未知的情况下,仍可以依据地震数据而模拟出较为精确的多次波模型,这种方法的另一特征在于它不仅在时间域而且在相位和振幅域也可以模拟出多次波模型.根据实际地震数据的应用效果,表明在给定一个一般精度的去多次波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全数据驱动型迭代反演可以建立更为精确的多次波模型,然后再把它从原始地震数据中减去,从而更为有效地压制和衰减多次波场能量.  相似文献   
122.
川东北复杂山地三维静校正应用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东北复杂山地由于地表高程变化大、风化层厚度不均匀、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高速层底界不稳定等因素,得到的地震资料具有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山地静校正问题是后续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之一,本文首先分析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结合实际复杂山地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进行试验对比,提出了进行山地静校正的基本思路,即:首先进行高程静校正,这样可以利用高程静校正更容易拾取初至时间,然后利用折射静校正结合微测井等资料建立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以此速度-深度模型作为层析静校正的初始模型进行迭代处理,最后得到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和静校正值.根据以上处理流程,我们建立了适合于川东北山地三维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静校处理正方法,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3.
油藏水驱开采时移地震监测岩石物理基础测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物理测量是油藏水驱开采时移地震监测的基础.在实验室对来自胜利油田的5块岩石样品模拟储层条件进行了水驱和气驱动态岩石物理弹性测量,重点分析了流体替换、温度、孔隙压力对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水驱情形下,由于流体替换和温度、孔隙压力变化所引起的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变化均很小,实施时移地震监测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相比之下,气驱可能引起较为明显的纵波速度变化,有利于时移地震监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丰富实验内容、是今后时移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4.
为满足国家高效低成本开发深层/超深层(埋深4500~9000 m)油气资源的战略需求,亟待发展适合我国地质禀赋的深层/超深层石油地质理论,创新支撑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智能导钻技术体系.依托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智能导钻技术装备体系与相关理论研究”(简称智能导钻系统),面向深层/超深层系统性开展了油气成藏理论、旋转导向和地质导向钻进技术、远程决策系统和装备试验平台研究.深层/超深层特有的高温、高压环境和水的加氢作用能显著提高油气资源潜力,多类型优质规模储集体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先天基础、后期改造、深埋保持”,多期成藏改造过程控制了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的差异性.围绕智能导钻技术体系的旋转导向(钻)、地质导向(测)、高速传输(传)、地面控制(控)四大子系统,突破了旋转导向高精度动态测量与控制、非接触高效电能与信号传输,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全对称抗干扰天线系、高温高压仪器设计与封装,井地数据传输非线性流体负载高精度伺服控制、强畸变信道微弱信号提取等关键技术.研制了旋转导向、地质导向、井地传输等10余支井下仪器,实现了“钻-测-传-控”一体化智能导钻系统的集成总装.目前正在...  相似文献   
125.
ActiveX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可视化原理的基础上,利用SGI的OpenInventor实现了:(1)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切片(主测线、联络测线、水平方向)显示;(2)数据体切片的移动、缩放、旋转;(3)视觉效果可以选择,可以调节数据体的透明度、颜色;(4)地震“电影”的功能.结合ActiveX技术,将以上功能实现封装为ActiveX控件,嵌入到PowerPoint中,实现了地质汇报中三维地震资料的动态显示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6.
以东营凹陷孔店组和沙四段沉积建造和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依托高精度三维地震反射资料,通过地震反射界面确认、沉积层厚度和构造形迹精细解剖、探讨了东营凹陷在早始新世构造变形的特点,指出孔店组晚期——沙四下段沉积期是区域应力环境发生大转折期,由此提出了油气勘探的“立交桥”式思路,勘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7.
利用叠前地震数据预测裂缝储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前地震资料储层预测技术是在Zoeppritz方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处理地震数据随着不同入射角地震反射属性,得到地震属性随着入射角变化而改变,研究分析得到反映岩性变化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泊松比和截距与梯度剖面,预测裂缝储层的发育及分布.同时根据不同方位角地震资料属性,计算得到不同方位角目的层的属性差异,使用各向异性椭圆公式作拟合,求出背景趋势A和各向异性因子B,利用最大振幅包络方位和对应θ,求出裂缝发育优势方向,及B/A各向异性因子,实现对裂缝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28.
频谱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频谱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基于频率谱分解的储层特色解释技术,是地震属性分析中重要组成部分.频谱成像技术具有在空间横向上分辨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多尺度信息对储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检测储层时间厚度变化的工具.地震数据振幅谱可以识别地层的时间厚度变化,相位谱可以检测地质体横向不连续性,在确定油藏边界、计算地层厚度方面比传统地震属性研究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频谱成像技术的核心模块是信号的时频分析,本文回顾了频谱成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目前在频谱成像中广泛应用的时频分析方法,简单介绍了几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广义S变换和改进的匹配追踪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