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罗布泊AK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与古气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永  赵振宏  林景星 《地球学报》2004,25(6):653-658
通过对罗布泊东部阿奇克谷地中部AK1孔沉积物中易溶盐组分及氧化物特征的研究,综合沉积序列及岩性变化特征,初步分析了罗布泊阿奇克谷地晚第三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演化。结果表明,阿奇克谷地第三纪晚期即开始出现成化湖泊沉积,易溶盐以SO2-^4、Cl^-、Na^ 为主,各离子含量最高;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与古气候均有明显变化,早更新世气候以干冷为主,中更新世易溶盐组分中各离子浓度明显降低,以Cl^-降低最显著,气候转为温湿;中更新世晚期气候湿润,湖相沉积范围扩大,为罗布泊湖的一次大发展期;晚更新世以来湖泊环境波  相似文献   
32.
河北省黄骅市关家堡孔(HG1),孔深41.3m,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分辨率高,其所含微体化石,清楚地揭示了华北平原4万年以来两次大的突发性升温事件,据研究这两次升温事件在时序上与全球性的升温事件是同步的:第一次由冷变暖起始于40000aB.P.(沧州海进期);第二次为10000aB.P.(天津海进期)。第一次升温事件(沧州海进期)华北平原的年平均温度比今高7℃左右;比其以前的降温事件期(沧州海进与白洋淀海进之间的海退期)至少高13℃,如此大幅度的升温事件可能是受西太平洋赤道暖池扩张影响的结果。第一次升温事件期间存在着一个短暂的变冷事件。第二次升温事件期(天津海进期),其年平均温度比今高2~3℃。  相似文献   
33.
依据浮游有孔虫带的研究,南海北部浅海区LH-19-4-1井和南海北部陆坡区ODP1148站更新世的N22带,晚上新世的N21带和N20带,早上新世的N19—N18带,中新世的N17带至N4带,和晚渐新世的N3带(N3带=P22带)的地层相当,可以对比。如生物多样性在时间上的变化所示,南海北部浅海区,从晚渐新世的N3带末期至更新世N22带经历了五次降温事件(C1—C5)。C1,晚渐新世N3带末期(23.20~23.40Ma),可能相当于Mi-1事件;C2,早中新世早期N4带中晚期(22.50~21.80Ma),它与Mi-1a事件相当,C2降温事件在陆坡区也有反应;C3,早中新世晚期N7带早中期(17.15~17.10Ma),可能相当Mi-1b事件;C4,中中新世中期N10带晚期(14.65~14.60Ma),可能与Mi-3事件相当;C5发生于早更新世N22带早期。14.60Ma是C4事件结束的时限、是本区古环境长时间尺度变化的时限,也是南海盆地在新近纪期间的沉降速度由慢速转入快速的时限。它还可能是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中期开始由慢速隆升转入中速隆升变化的时限。本区从晚渐新世末期至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为中-外浅海环境,在此期间,共有五次生物生产力爆炸事件(BEE1—BEE5)。BEE1和BEE2发生在早中新世早期N4带,23.2~21.5Ma期间;BEE3发生在早上新世N18—N19交界处,4.80Ma;BEE4发生在晚上新世晚期N21带,3.10~1.80Ma期间;BEE5发生在早更新世初期,1.60Ma。爆炸事件期间的生物生产力高出非爆炸事件期间平均生产力5~11倍,为原生油气藏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给探寻原生油气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4.
国际第四纪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景星 《地球学报》1984,6(1):123-130
<正> 一、关于传统地层学的研究 传统地层学主要是研究地层的界线及分期。第四纪有二条重要的界线,一是第三纪与第四纪的界线,二是更新世与全新世的界线。现在更新世与全新世的界线已趋向稳定,大家都倾向于在一万年左右,即冰期结束或冰后期、气候开始转暖、海平面全部回升时为全新世的开始。但对于第三纪与第四纪的界线就有80万年、160万年或180万年、250万年、300万年之说。  相似文献   
35.
中国第四纪有孔虫动物群的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的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漫长而曲折,全程约32000公里(包括岛屿岸线).沿海除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三大平原外,还有许多狭长的小块沿海平原,它们与中国坦荡的大陆架相连,伸向太平洋.在第四纪期间,这些地区有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如台湾西部云林县北港地区第四系海相沉积厚达686米;华北平原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也厚达400—500米左右.这些海相地层中有孔虫动物群的研究,对中国及其沿岸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古气候、古地理变迁的解释、新构造运动的判别,都有很大意义.近年来作者对辽宁、河北、浙江和福建等省区45个钻孔(图 1)的微体动物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了配合对这些有孔虫动物群的研究,还对我国24个现代陆上水域进行了有孔虫概略调查,同时参考了兄弟单位大量资料,对中国第四纪有孔虫动物群的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及上新世与更新世的界线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6.
南海珠江口盆地LH-19-4-1井新近纪有孔虫生物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标准化石的末现面(LAD)被广泛用于全球性地层划分和对比,但是,只有像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撞击事件所引起的全球性生物集群绝灭(LAD)才具有全球等时间的性质。标准浮游有孔虫化石带的LAD,可能与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撞击事件所引起的LAD一样、具有全球等时面的性质,所以它可以用于全球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依据标准浮游有孔虫带的研究,南海珠江口盆地LH-19-1-1井的岩屑地层(430m-2 630m)一共识别出20个带(N_(22)-N_3)。更新世:N_(22)带(430m-620m);晚上新世:N_(21)-N_(20)带(620m-680m);早上新世:N_(19)-N_(18)带(680m-790m);晚中新世:N_(17)-N_(16)带(790m-1 139m);中中新世:N_(15)-N_8带(1 139m-1 898m);早中新世:N_7-N_4带(1 898m-2 588m);晚渐新世:N_3带(2 588m-2 630m)。它们可以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地层作准确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