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洋君  薛兵  朱小毅  林湛 《地震》2010,30(1):138-146
仪器的固有噪声水平是地震计的关键技术指标。 如何降低仪器的自噪声是地震计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了产生地震计自噪声的两个主要噪声源: 布朗热噪声和电子噪声(1/f噪声), 以及它们对地震计传递函数的影响。 分析了三种地震计所记录的地震台台基噪声, 并且通过试验来检验仪器噪声对地震计观测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基于FTP协议的地震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地震数据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但是怎样提供优质的地震数据共享方案一直是地震观测技术的一个研究课题。 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FTP协议的地震数据共享方案, 该方案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数据下载、 上载功能, 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 提供采样率变换、 数据格式转换等服务, 可以方便地为地震数据用户提供服务, 从而使地震数据得到更加广泛的共享应用。 该文重点介绍了该基于FTP协议的数据共享技术的模型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23.
林湛  崔仁胜 《中国地震》2015,31(4):738-748
为了解决地震计正弦标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叠加正弦标定方法。当采用此方法测试地震计时,响应信号是连续的,而且瞬态响应仅在整个响应信号的开始部分出现,几乎整个响应信号都能被用来分析;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只需避开整个响应信号开始部分的瞬态响应,容易用软件实现数据自动处理。本文介绍了叠加正弦标定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以及采用此方法对地震计进行测试的实验。实验发现此方法测试的相对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24.
汶川地震后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建立了精密可控震源发射台,结合布设的28套流动地震仪的信号记录,尝试监测地下介质的动态应力变化。为了提取记录中的主动源发射的信号,本文采用了匹配滤波方法来实现弱信噪比条件下的信号检测并进行了波形变换。在提取出每个周期的主动源信号后,利用信号叠加,分别获得了1、5、10天时间的波形,有效地提高了记录波形的信噪比。然后通过互相关检测精确得出地震波的走时变化,并分析了计算误差。最后,针对实验期间发生的绵竹M_S5.6地震进行分析,获得了地震前后的走时剖面和信号变化,结果表明,距离较远的龙门山断裂北段地震未能对南段实验区域的地下介质波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5.
地震数据自动批处理系统EDSP_LX是针对水库流动观测台网海量观测数据快速处理的需要设计的,软件实现了基于文件系统的自动数据检索、地震事件检测与数据存储、连续数据存储等功能。文中阐明了软件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重点介绍了系统结构和波形数据自动检索方式。  相似文献   
26.
天基GPS探测可以提供分布全球、高精度、高垂直分辨率的电离层观测资料, 弥补地基GPS探测受地域限制、垂直分辨率低的问题.利用COSMIC掩星2008—2011年数据,网格化统计分析了太阳活动处于不同水平下的电子密度空间分布变化,以期为分析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空间扰动变化提供参考背景.研究表明,电子密度存在明显赤道异常和威德尔海异常现象,并发现随太阳活动性增强,在250~350 km高度范围电子密度赤道异常现象扩展到中纬地区,在300~500 km高度范围威德尔海异常现象不仅发生在南半球夏季,春秋季电子密度夜间值比白天也显著增强;在250~500 km高度范围,电子密度存在明显的威德尔海异常现象,并随着太阳活动性增强,异常区域地理范围扩宽.   相似文献   
27.
获取COSMIC掩星2级数据, 基于球谐函数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模型值, 为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提供背景依据. 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最大电子密度, 得到各主成分所占能量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结果发现, 震前在震中邻近区域出现电离层扰动增强现象, 且随高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主要集中在F2层300—450 km.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4月15日—29日19:00—24:00(地方时)第三主成分能量百分比显著增加. 上述结果表明, 震前电离层存在异常扰动现象. 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本文提出基于Wigner-Hough变换实现精密可控震源信号的检测与变换的方法.精密控制震源发射并由地震台站观测设备记录下来的信号是连续线性调频振动信号(LFM),线性调频信号的Wigner-Ville变换是在时频平面内包含一条直线的图像,而Hough变换则是通过计算沿直线的积分可以有效检测图像中的直线,图像中的直线在Hough变换输出的图像中表现为一个峰值,用于精密控制震源信号的检测可以反映接收数据中存在的震源信号.本文针对精密控制震源信号检测中 Wigner-Ville变换和Hough变换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对2009年在广东新丰江水库库区精密可控震源试验观测数据的实际处理,显示该方法是可行的,为精密控制震源信号的检测与变换找到了又一新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9.
根据物体围绕原点转圈产生离心力及离心力的合成与抵消原理,采用2台伺服电机同时驱动2个偏心块转动,通过北斗授时的控制系统线性改变伺服电机转动频率,研制出一种精密可控震源,并向地面发出线性调频信号。线性调频信号能量具有良好的聚集性特征,采用Wigner-Hough方法计算其初始频率和调频速率。精密可控震源是一种可长期运行并具有高度重复性的绿色环保震源,可用于探测断层活动性,接收不同深度分界面反射到地面的线性调频信号,定量分析相同路径上波速的时间变化规律,研究断层活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探索数值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30.
以玉树地震台钻孔应变仪在汶川8.0级地震前5 d的信号为例,首先计算2个合成分量S13和S24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干频率,检验钻孔应变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找出二者不相干信号的频率;其次用小波分析提取4个观测分量的扰动信号,计算其时间-频率-能量分布;最后根据时间-频率-能量分布特征选择STA/LTA触发检测参数,分别对4个观测分量和2个合成分量进行触发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检测到6个分量中扰动信号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为台站观测人员日常运行维护及时提供报警信息,同时为地震前兆判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