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构造体制转换的温度场效应及其耦合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FLAC方法 ,再现了湖南中生代岩石圈构造体制由挤压增厚转换为伸展减薄过程中 ,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温场的可能的演化历程 ,探讨了其耦合成矿效应和深部动力学制约。结果表明 :(1)剪切应变带在地壳中纵横交错的分布格局为印支燕山期岩浆底侵和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矿物质运移和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构造热体制转换可驱动深部流体活动 (大规模侧向运移或向上运动 ) ,导致壳幔物质活化 ,控制流体循环和水岩作用过程 ,形成热液矿床 ;(3)矿床 (体 )往往赋存于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由极大向极小转换的构造部位 (或时段 ) ,而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区域 (或时段 )均不利于成矿 ;(4 )由于不同构造部位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场扰动的差异 ,其成矿效应明显不同 ,从而形成金属矿床的韵律性分带结构 ;(5 )这种空间上的分带结构可能反映了其成矿作用时间结构、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和剥蚀程度的差异 ,印支期W Pb Zn或Sn和Cu矿的形成与中地壳片麻岩类岩石部分熔融关系密切 ,而燕山期Cu Au矿的形成主要与基性岩浆底侵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并直接受控于该区中生代早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一认识可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辽西地区中生代环境变迁及生物演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辽西中生代盆地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辽西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环境变迁,从早期(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温暖潮湿气候环境过渡到中期(晚株罗世)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最后再次过渡到晚期(早白垩世)温暖潮湿气候环境,其间发育有三次较大的火山作用;气候环境的巨变引起生物演化的更替,强烈的义县组火山作用一方面造成脊椎动物的集群灭亡,另一方面导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早期鸟类的出现也是这一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3.
陆内造山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形式,具有明显不同于稳定陆块区和一般造山带的地层学特征。笔者以燕辽造山带为例,将陆内造山带的地层划分为前造山期地层、始造山期地层、主造山期地层和重造山期地层四种类型。并简要介绍了这四种不同构造层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4.
应力与变形的数值模型方法--数值模拟软件FLAC介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FLAC软件是进行应力与变形的一种专业软件,特别适合求解岩土力学工程中非线性的大变形问题,在地质构造及块体运动学、动力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FLAC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5.
针对华北陆块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二维定量数值模拟研究。其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岩石圈热传导和放射性生热条件下,岩石圈底部地幔热流(mantlethermalflux)的增加能导致岩石圈内热状态的明显改变,导致早古生代以来华北岩石圈厚度的巨大变化,当地幔热流达到35~40mWm-2,华北陆块的岩石圈厚度将减薄至100km以内。单纯的机械拉张同样能导致岩石圈厚度的薄化,但岩石圈厚度的减薄相对有限。即使拉张伸展率达25%,其岩石圈厚度最大减薄至150km。因此通过数值模拟的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即华北陆块岩石圈厚度的减薄主要受制于岩石圈内热状态的变化,以热侵蚀的减薄方式为主,机械拉张作用可能对华北陆块岩石圈厚度的减薄作用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6.
莺歌海盆地近10年来一直处于勘探低谷期。以比较研究为手段,对莺歌海盆地与济阳拗陷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二者具有诸多相似性:均受控于大型先左旋后右旋的走滑断层,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断拗转换、拗陷阶段;沉积-沉降中心均有迁移之规律,发育多个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具有多样性;均具有异常地层压力,超压现象明显。因此,可借鉴济阳拗陷油气勘探成功经验,指导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77.
详细研究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样品稀土总量为146.2×10-6~317.1×10-6,平均值为223.3×10-6;w(LREE)/w(HREE)为8.1~14.5,平均值为11.5,相对富集LREE;Eu为明显负异常;δCe基本正常。δCe和Ceanom值的变化反映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为陆相沉积,水介质条件为富氧环境。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组合特征及其与燕山褶皱带地区不同时代(期)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稀土元素的对比结果表明: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层的物源基本相同,主要来自凹陷北部燕山褶皱带地区于燕山期发育的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体,少部分来自沉积岩。与不同构造环境杂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对比结果及δCe的特征表明南堡凹陷新近系源区属性为活动大陆边缘背景。  相似文献   
78.
东昆仑造山带拆沉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构建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幔源岩浆底侵后形成的榴辉岩岩石圈拆沉作用及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在幔源岩浆底侵后确实发生过岩石圈拆沉作用,昆北、昆中、昆南地区的拆沉量差异较大,并形成以橄榄岩、榴辉岩和中酸性麻粒岩为源区的岩浆活动;柴达木地区未发生拆沉作用,而是下沉,同时在高密度层(榴辉岩)的顶部存在较多的断裂。文章探讨了拆沉作用与大规模岩浆活动、盆地形成、C型埃达克岩的关系,认为镁铁质岩石的特殊性质是导致拆沉作用发生的直接动力,岩石圈拆沉之后的深部约束受拆沉的量及范围控制;论证了东昆仑造山带的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并形成一系列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9.
盆地沉积物示踪源区山脉隆升剥露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介绍了盆地沉积物示踪山脉隆升剥蚀的几种方法并给以实例分析。与造山 隆升过程相伴生的沉积盆地记录了造山带隆升的许多宝贵信息,利用盆地沉积物反演原区背景常局限于盆地沉积物碎屑组分、副(重)矿物组合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近年国外已开始利用盆地沉积物中颗粒错石U-Pb年龄谱、Nd同位素组成、矿物(如黑云母、磷灰石等)热年代学方法示踪盆地沉积物物源性质及物源贡献比例,山脉构造热事件及山脉升剥蚀速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