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王丹  柴燕妮  张浩 《北京测绘》2020,(4):507-510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数据,从农业垦殖、开发建设、生态修复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长江岸线1 km范围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可知:(1)2015~2018年,长江岸线农业垦殖和开发建设力度有所增强;(2)2015~2018年,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12.
干旱荒漠区土地利用方式快速转变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入渗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及径流调节。以快速城市化的兰州新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例,利用圆盘入渗仪,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壤砂粒和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降低;待建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入渗参数值均低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率与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粉粒含量正相关,与容重和砂粒、黏粒含量负相关。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向待建地的转变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水分入渗能力。  相似文献   
113.
山西铝土矿Rb-Sr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b Sr全岩与粘土矿物等时线年龄方法测得山西五台剖面 (RS0 1) ,临县剖面 (RS0 2 )和孝义剖面 (RS0 3)的 3个含矿粘土岩的Rb Sr同位素年龄分别为 :316 .9± 1.2Ma ,87Sr/86Sr为 0 .710 5 4± 14 ;315 .5± 1.3Ma ,87Sr/86Sr为 0 .710 86±18;317.3± 1.1Ma ,87Sr/86Sr为 0 .710 5 0± 14。它们代表了铝土矿和含矿系列成矿的同位素年龄 ,相当于晚石炭世早期  相似文献   
114.
针对全球北斗地面基准站分布不均匀而影响北斗定轨精度的问题,该文采用格网控制的随机优化选站方法,兼顾测站的质量、分布和站点稳定性等因素,对全球分布的MGEX站均匀选取。运用加权GDOP指标评价选站的有效性,并全面分析了测站数量、分布和质量对定轨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选取30个测站时,北斗卫星的GEO、IGSO和MEO卫星的精密轨道精度分别为221.56、12.59和6.81cm,比格网法选站有了较大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测站数越多定轨精度越高,全部测站参与解算反而会使定轨精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5.
使用差分干涉测量和像素偏移追踪从Sentinel-1 SAR卫星影像中提取了2022年青海门源M 6.9地震视线向位移及近断层距离向偏移,通过单历元精密单点定位获取了16个GNSS测站高频位移波形.基于上述观测资料的同震破裂过程联合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使两个走向分别为82°和112°的断层面发生破裂,为双侧不对称破裂事件,总破裂长度~26 km,滑动集中分布在0~5 km深度,最大滑动量为~4 m,总地震矩释放量为8.65×1018Nm(对应矩震级为MW6.56),在~10 s内全部释放.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主震使两条发震断层在10 km深度处库仑应力增加,促进了该区域后续余震发生.滑动分布模型显示门源地震浅层滑动亏损较小,结合已有2014至2021年时序InSAR结果,推测在更长震间期内,与两条发震断层相近的冷龙岭断裂和托莱山断裂不存在明显的浅层蠕滑.  相似文献   
116.
利用2007-2010年Cloud Sat/CALIPSO联合产品2B-CLDCLASS-LIDAR资料对关中、秦岭和陕南云出现概率及云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四季均以云天为主,云出现概率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但云出现概率最高的月份北部要早于南部。秦岭南北云层高度的季节变化单层云中关中地区最为显著,多层云则是陕南地区。云厚季节变化不明显,均在1~3 km之间。除少数情况外,8大云类在各地区不同云层中的出现概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除Ns(雨层云)在三层云下层及Dc(深对流云)在各层云中云顶和云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外,所有云类的云底云顶高度及平均厚度在不同云层的出现概率均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7.
青藏高原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敏感区域,其降水对当地乃至亚洲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该区域在21世纪的降水时空演变规律仍认识不足。本文以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25个气候模式模拟数据为基准,结合观测数据评估了各模式对青藏高原历史时期(1961-2014年)降水变化的模拟能力,发现多模式集合平均模拟效果优于多数单模式。由多模式集合平均分析了SSP1-2.6、SSP2-4.5、 SSP3-7.0和SSP5-8.5四种情景下青藏高原2015-2099年降水时空特征,发现未来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在时间上呈现增加趋势,在空间上呈现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特征。相对于参考时段(1995-2014年),降水增幅在近期(2020-2039年)呈现北正南负的特征,高值区分布在藏北高原中西部和昆仑山区,而在21世纪中期(2040-2059年)和末期(2080-2099年)降水增幅南北相反的特征消失,其高值区分布在南部地区,且排放情景越高,增幅越大,空间差异也越大。到21世纪末,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在SSP1-2.6、 SSP2-4.5、 SSP3-7.0和SSP5-8.5情景下较参考时段分别增加约6...  相似文献   
118.
湖北竹山寒武纪碳硅质板岩层间破碎带内大量块状、结核状磷钙铝矾--纤磷钙铝石系列矿物,与绿松石伴生,是地表水淋滤作用形成的,化学成分分析显示,SO2-4浓度是磷钙铝矾--纤磷钙铝石系列矿物形成的决定因素.该系列矿物是一个复杂的多矿物组成的微晶集合体,主要矿物种属有磷铝矾、磷钙铝矾、纤磷钙铝石、沸水硅磷铝石等.该系列矿物磷和硫的含量高,能够吸附较丰富的多金属元素,并能聚集多种阴离子团,形成一道有效的地球化学障,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以地图测绘、空间信息遥感、摄影测量学为背景的,根据多视影像匹配的理念和方法,按单点最小二乘匹配扩展为基于地面元的多点(以三片为例)的最小二乘匹配,基于改进的VLL讨论了一种基于多视影像的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的方法,高精度的像素影像可以由这种特有的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像素的精度可达千分之一。进行相关分析后表明:进行高精度数字影像匹配融合时选择恰当影像匹配模型的匹配策略或由差异的匹配策略结合使用可更好地提高匹配的成功率和可适应性,从而降低误匹配或者漏匹配的同名点。  相似文献   
120.
近景摄影测量用于直接生成塑像施工图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 6.1 9m的塑像模型实施近景摄影测量以直接生成高 61 .9m铜表面塑像的施工图纸。本文报道此工程中建立精度为± 0 .0 5 mm的特高精度工业测量控制网、在解析测图仪上同时处理 4个像对、对塑像进行表面处理、统计塑像耗铜量以及直接提供铜塑像施工图纸等项研究成果。与相仿工程相比较 ,本工程的资金投入与耗时有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