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当代的矿床学界思想十分活跃,新成矿概念和模式的不断出现,开阔了矿床学家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矿床学理论。在矿床学新说林立的时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D·瑞奇(Johm D.Ridge)于1968和1976年先后发表两篇论文,即《矿石成因概念的变化及发展》(原载1968年《格拉顿—赛尔斯纪念文集》),和《北美地质学家所见的同生矿床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改变》(原载1977年出版的《层控矿床及层状矿床》第一卷第六章,1978年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1985年,这两篇内容衔接、体裁一致的论文,地质出版社以《成矿概念的变化和发展》的书名出版了中译本,译者是我国著名矿床学家张炳熹教授。  相似文献   
542.
连接单元与主体结构的碰撞效应是引起连体结构损坏和塌落的重要原因,以西安站改东配楼为背景,采用Kelvin单元对该不规则复杂连体结构进行了碰撞效应分析,研究了碰撞效应对桁架支座位移及碰撞力的影响,分析桁架及关键构件的内力、位移及塑性铰出铰机制,讨论了接触刚度和初始间隙对碰撞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复杂连体结构极易产生碰撞,其对桁架、框架梁柱的内力和位移有显著放大作用,使连接体的塑性铰明显增多,均进入"立即使用"状态。建议该连体结构碰撞效应分析的接触刚度取大于主框架梁轴向刚度的数值5×10~6k N/m;初始间隙取值大于0. 2 m时,支座处的碰撞力消失。  相似文献   
543.
介绍运用气动冲击器钻进京西浅部坚硬漏失地层,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及空气潜孔锤钻进的设备配置与工艺选择。   相似文献   
544.
基于Fredlund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建立了二维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固结方程组,并得到了单层非饱和土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解析解。基于相关理论,假设体变系数和渗透系数都为常量,同时考虑到瞬时加载条件下,沿着土体深度方向上产生均匀或者线性分布的初始超孔隙压力,建立了二阶二元偏微分方程组。求解时,引入函数方法来降低方程的阶数,然后通过分离变量法获得方程的通解。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针对单面排水条件下二维平面应变问题案例,通过与数值解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并采用所提方法计算获得了二维平面下超孔隙水压力、气压力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消散的等时线,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线性分布情况下,初始超孔隙压力对固结消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超孔隙压力的不同分布对超孔隙气压力消散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而对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45.
中条山西南段中生代热液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条山西南段铜镍、铜铁、金矿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成因类型为高-中低温热液型.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不同矿产形成与矿源岩有关,铜镍矿、铜铁矿和金矿分别产于变基性侵入岩、变基性火山岩和片麻岩中,构成了中条山西南段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这一成矿系统是同一能量场和流体场、不同矿源场之间耦合的结果.根据成矿系统分析,该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预测在不同矿源复合叠加地段,还有铜铁金、铜镍金、铜铁镍矿床产出,地质找矿应部署在中生代中酸性岩体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546.
547.
舟山海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舟山是我国唯一由群岛组成的海上地级城市.旅游产业已成为舟山海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最大特征是将其景观造型、色泽和要素的组合以及千姿百态的岩石等景观依附于海岛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如何开发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及稀缺的海岛资源,使舟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现在乃至今后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大问题.因此,从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舟山旅游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针对舟山海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8.
教育资源可达性的精准评估是衡量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前人在教育资源可达性研究中对设施综合服务能力研究不足和交通模式单一等问题,论文以东莞为例,结合多源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和多出行模式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东莞市小学空间可达性,并评价其公平性。研究发现:(1)东莞市小学可达性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高可达性的格网主要在中心城区4个街道及虎门镇、厚街镇等;低可达性的格网主要在水乡地区、大岭山和银瓶山等地形复杂地区。(2)从公平性视角看,东莞市域和91.18%的镇街小学空间分配处于绝对公平水平,茶山镇、东坑镇公平性最高,麻涌镇、松山湖高新区、虎门镇公平性最低。(3)学龄人口规模、人均GDP和教育经费支出是东莞市小学空间可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实现东莞市教育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和构建更公平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