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在中国南部第三纪聚煤带煤盆地中,新近发现一种煤核。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光薄片鉴定、矿物X射线粉晶衍射、光谱与岩石化学分析以及古植物解剖证实,其矿物成分以石英或方解石或菱铁矿为主,少量或微量蒙脱石、白云石、黄铁矿。煤核全部为矿化了的成煤植物。植物种属以松属为主,枫杨、槭和山毛榉等属次之。系成岩过程中,成煤植物枝干先压缩变形.后由含有顶板物质成分的硅质、钙质或铁质地下溶液渗入煤层,对它进行充填交代而成。  相似文献   
42.
水的固态——冰,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得最多的固体,但它仍有许多有趣的物理问题没有得到最后答案。从几方面来看,冰是一种不寻常的固体。它的固态密度小于液态密度,这样的物质为数不多。当我们考虑氧原子(或将水分子看成一个整体)时,它是晶体;  相似文献   
43.
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煤地质学一直偏重于对煤和含煤地层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研究。近30年来逐渐重视从现代聚煤作用产物-泥炭和泥炭沼泽的角度揭示,印证成煤环境问题。但苦于寻找古代煤层的合适的类比物。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东南亚热带木本穹丘状高位泥炭的泥炭地,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和观察结果,开创了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4.
从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缘经历了坳拉槽、槽后坳和坳陷发育阶段.笔者在大区域地层对比及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晚古生代海水进退与聚煤作用关系作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西缘主要为潮坪和三角洲沉积发育区,在空间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有别南北分带的特点;西部由潟湖潮坪沉积环境逐渐过渡为河控潟湖三角洲和受潮汐影响的河控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东部为潮坪沉积环境,东侧边缘还出现近山滨海平原沉积环境.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早期一早二叠世早期发生过4次2级海水进退,其中第三、第四次海侵全区发育.早二叠世早期初的第三次2级海侵是最大的一次.最大海侵前夕——晚石炭世晚期末是大区域发育厚—巨厚煤层的最好时期.潟湖三角洲平原和陆源碎屑潮上泥炭坪及泥炭沼泽是最佳的聚煤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