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风城油田1845井区目前有13个井组正在实施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们应用微破裂向量扫描对该井区实施了共35天的微震监测,试图定量确定热蒸汽腔的4D变化.由于微震活动的间歇性和跳跃性,一定期间的监测,很难用含震级或能量的震源分布对蒸汽腔实施解释;故,我...  相似文献   
2.
岩石流变模型在孕震过程和前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梁北援 《地震学报》1987,9(4):384-391
本文用岩石流变模型讨论了地震孕育过程,以定常应变速率为地震孕育过程的基本条件.在解析解的基础上,计算了孕震过程中应力、应变、应变速率和能量等各种特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孕育过程的阶段性.本文还着重讨论了孕震过程中的各种前兆现象,探讨了多种前兆异常的综合机制,并初步给出了前兆现象和孕震过程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3.
唐山地震前兆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唐山地震中期前兆的形成机制。采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穿过唐山的剖面结构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剖面结构的不均匀性与震源区内应力集中的关系,岩石膨胀与地面隆起,以及其他震前异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震源体内存在坚固体的条件下,在地下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处发生岩石膨胀是可能的,由此在地面造成隆起,并为地震活动异常,波速异常,深部物质上涌提供条件,故岩石膨胀可能是唐山地震中期前兆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起 自从Scholz等人提出将膨胀-扩散模式作为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以来,岩石膨胀问题一度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有些学者,如Nur、Anderson、Whitecomb、Cherry、Booker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物理力学特征。首先分析孕震体的物理性状及其所处的力学环境,认为孕震体承受着一个力系的作用,提出了唐山地震孕震的物理力学模型。接着以有限元方法对孕震过程进行三维力学分析,注意尽可能应用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或其反演结果,以便适当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与物理参数。文中认为摩擦滑动破坏的机制比较符合实际地震情况,提出摩擦破坏危险度Fs 是否大于1.0来识别破裂危险点。还具体分析了唐山地震的破裂特征,并对分析方法与结果在预报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壳内岩石膨胀可能是形成某些大陆地震前兆的一个重要机制。为了揭示孕震体内岩石膨胀的作用,进行必要的膨胀模型的研究及相应的模拟计算是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方面,Nur 已做了开拓性工作。但是,为了更加适合地壳内部的情况,还应考虑某些因素的作用,如围压对膨胀的影响,起始膨胀的应力判别准则等。本文就是在考虑了上述因素的条件下,对Nur提出的膨胀本构关系做了一些必要的扩充。同时,为了模拟实际的孕震过程,将此模型编制成有限元程序,装在IBM-PC机上。最后,利用一个二维剖面模型,对地壳内不同深度产生膨胀的可能性及膨胀后地表垂直位移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页岩气储层压裂时微震微小、对其地面监测的记录数据信噪比(S/N)很低,常常<10%.且这些微震多为剪破裂,在不同地点的记录波动具有很强的正负极性.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躲避噪声源、进而有效去噪,以提高剪切破裂的S/N.为了提高微震监测成果在压裂过程中的实用性,需要对整个压裂过程采用实时监测的裂缝描述,为压裂泵注程序优化及时提供参考数据和指导.中国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在2020年5月应用微破裂向量扫描技术对NC区块的三口水平井的压裂进行了地面微震实时监测.三口井埋深3452~3667 m,共压裂和监测了56段.因满足了安静点观测及去噪的应用微破裂向量扫描的必要条件,输出结果可靠.实时观察了每段缝网的发展,有显著的间歇性和跳跃性.每段缝网均由多条交叉子破裂带组成,平均的主走向NE110°、全长470 m、宽度为长度的一半弱,井组地域平均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应在NE110°~140°之间.由于实时监测,根据缝网当前形态,及时采取了变换排量和砂比等参数,辅以暂堵、改变液性、和停泵转向等手段,实现了更大的改造体积.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计算机对地震活动信息进行处理、画图并以此进行地震分析预报实践,已逐步引起一些地震工作者的兴趣。为此,我们编制了地震数据处理及其绘图程序。 该程序是在IBM-PC微型计算机和SR-6602绘图仪上利用中国科技大学基本绘图软件包实现的。程序使用FORTRAN语言。其主要功能有:  相似文献   
9.
对地震记录中显著可视事件震级的确定,已有如里氏震级、矩震级、不同定义的震级之间的关联、震级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等成熟方法。然而,由于微地震事件记录常淹没在背景噪声中,无法实施包括确定震级在内的传统定位。为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微震大小、研究微震机制及诱发原因、使用其安全预警等,我们外延里氏震级到微震范畴,定义了等效里氏微震震级:根据微破裂向量扫描输出的无量纲能量或最小信噪比,估计一定时空中单位时间单位台站所接收的在时空目标一点上的等效能量和震级。文中列出了目前我们在微震监测中发现的几类微震的大小规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