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本文用Delta矩阵的分离形式,对波场基本传播项进行重新组合,简化了利用(?)、(?)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的计算程序。 利用本文的算法,对北京台网1980年2月至1982年12月所记录的47个小震震源参数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呈不规则分布。但平均结果与据初动符号得到的大震震源机制解接近。结果还表明,该时期北京地区的小震震源机制多数是走滑型断裂,P轴和T轴大多近于水平,且分别集中在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方向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用P_(11)、S_(11)振幅比资料测定震源参数的可行性问题;文中提出算法原理并以北京、河北地区廿五个台站的不同分布组合构成44种资料采集方式进行人工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台站甚偏地分布于震中一侧的情况下,本文的方法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地区小震震源参数测定和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40个小震、振幅比资料,计算测定了震源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山西地区小尺度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如果大体沿山西地区的中心线把它分成东西两区,则最大压应力的方向在东区为北东向;在西区为北西西向。北纬37度以南地区,由于秦岭构造带的影响,地壳应力场表现得有些复杂。山西地区这条中心线的意义在于,在中国地壳应力场中,它可能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4.
川南、滇北地震台网区域壳幔介质分层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川南、滇北21个地震台短周期地震仪的深源远地震波形作为观测资料,通过调整地壳和上地幔介质模型并计算相应的综合地震图的方式,直至获得与观测波形可相比拟的综合地震图。据此,推断该地震台网区域的地壳中下部由一组高速和低速相间的薄层所组成,且大部分台站下的地壳厚度达到或超过54km。此外,文中还研究了该区域壳幔介质的吸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