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天山的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性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今天所见巍峨的天山是一条海西地槽褶皱带山脉。依著者等实地观察结果,并非如此,而是有其比较复杂的发展史,特别表现在中新生代构造特点上。如所周知,天山地区在古生代时,确曾是个加里东一海西期地槽区。依千沟一库尔勒、三工河上游、石人子沟、祁家沟和乌鲁木齐河上游及玛纳斯河上游等剖面所见,在天山地区,位于元古界片麻岩、片岩夹大理岩之上的,大部分为奥陶纪一石炭纪的含基、中及酸性火山岩的碎屑岩建  相似文献   
162.
变质作用是地壳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并随地壳的演化而表现为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过去称为区域变质作用可根据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而分为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而大地构造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它的原岩建造的特性。变质作用开始的大地构造环境一般可认为是具有活动特点的下沉带,表现为巨厚的  相似文献   
163.
序言随着世界铀矿勘探事业的发展,产在沉积地层中的各类铀矿床,已陆续发现,而且因为这类矿床的规模大,矿石加工处理容易等特点,逐渐被重视起来,与内生热液矿床比较,其重要性也就更加明显。在这些矿床中的铀矿物,虽然多数属于次生矿物,但一向被认为原生矿物的晶质铀矿(Uraninite)和铀石(coffinite)也产于这些矿床。如在日本的鸟取、岡山两县广泛分布的人形(山卡)型铀矿床里,除了产有钙铀云母(autunite)和斜钙铀云母(meta-autanite)之类次生铀矿物外,还有大量与硫化矿物伴生的所謂黑色人  相似文献   
164.
林锡祥  华保钦 《沉积学报》1996,14(3):139-148
本文用二维盆地模拟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绥德地区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在数值模型中,天然气的运移由渗流和扩散两种运移形式组成。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以渗流运移为主、扩散运移为辅。以早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后幕为界,运移期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由此,形成了研究区各井的三种不同的运移聚集史。  相似文献   
165.
藏东花岗岩类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申屠保氵勇王增(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关键词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幔源(M)型花岗岩斑岩体眼球片麻状花岗岩藏东近年来,成都地矿所花岗岩组对藏东地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发现,并对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6.
变质地质学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董申保  魏春景 《岩石学报》1997,13(3):274-288
在变质地质学160余年的研究历史中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两个思维发展过程。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变质作用的研究以静态思维方法为主,以深度带的概念为代表。六十年代初由于Miyashiro提出变质相系概念使变质地质学开始转向动力学方面,但由于变质相系未阐明变质过程中地热体制的变化,因此仍属于静态思维方面。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变质地质学开始以动力学方法为特征:(1)开展了世界范围内的小比例尺变质编图工作,以相组和相系为基础研究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2)由于实验、测试技术和热力学理论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很准确地计算变质岩石的P-T条件,而且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多数天然变质反应;(3)以深入的显微结构分析为基础,探讨变质过程中变质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之间的关系;(4)根据热传导理论和现代热力学的原理,正演和反演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变质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7.
应用逻辑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对青藏铁路青海段由降水引发铁路水害气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以青藏铁路公司提供的铁路沿线水害统计资料为依据,选取2000—2014年青藏铁路沿线青海境内14个气象站点和28个加密气象站降水资料,开展降水引发的水害气象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水害的发生不仅与降水量级有关,还与降水的性质和持续时间有关,铁路水害主要集中在7—8月,高发路段是乐都-平安、湟源-海晏段。导致青藏铁路沿线水害的主要降水类型为区域性强降水和连阴雨。考虑到降水持续时间对水害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的铁路水害诱发指数和水害有效降水因子,且距水害发生时间愈近,日降水量对水害发生的作用就愈大。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判断青藏铁路青海境内各区段水害的发生有无,其预测模型总判对率均超过86.2%,其次运用逐步回归评估模型计算出水害预报等级,经检验对最高级别1级的预报准确率达88.9%。可见,逻辑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评估模型在青藏铁路青海境内铁路水害预报和评估工作中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8.
四川会理拉拉厂铜矿床动力变质-热液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屠保涌 《矿床地质》1998,17(Z3):519-522
对拉拉厂铜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确定该矿床的含矿岩系为一套多种蚀变的碎裂,糜棱状角斑质-钠长质岩,韧-脆性剪切作用对矿床的形成具有决定意 义。其成矿作用经历了3个阶段:① 矿源层形成阶段;② 矿源层韧-脆性剪切变形变质阶段;③ 热液充填交代(蚀变)成矿阶段。首次提出新的成因观点:动力变质-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9.
采用加筋垫层防治路基下部岩溶塌陷可降低工程造价、确保运营安全,其承载机理和设计方法仍有待系统研究。设计了1∶5的大比例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实测和分析塌陷过程中单层、3层与4层土工格栅加筋垫层所受荷载和变形量,分析路基荷载在各层加筋体中的分布规律及垫层变形特征,并以此获得荷载分担系数等关键设计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多层加筋垫层中顶层加筋体承担了40%~54%的上部荷载,而底层加筋体仅承担16%;加筋层数越多,中间层加筋体所分担的荷载越大,且垫层发生的变形量越小;塌陷坑上方土体的土拱效应较为明显,中部土压力的下降幅度和端部增加幅度均比单层加筋体大;陷坑上方土工格栅变形分布呈抛物线关系,且变形量由上往下依次递减。在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多层加筋垫层各加筋层的荷载分担系数,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0.
地壳物质组分的共生组合法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申保 《地学前缘》1998,5(3):59-66
自然界中地质作用进程代表着较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它们占有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其中的物质组分随着进程的变迁在时间的长河中描绘出一幅永恒的运动画卷。其经历过程表现为不同物质形式组成的一系列的有规律和有层次的共生组合。岩石共生组合主要反映出形成地质环境及其大地构造位置。矿物共生组合基本体现了自然界中所固有的热力学体系,并可用以探讨其形成时深部热流传递的机理。元素共生组合以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反映出地质作用中各源区的特征及经受作用后的迁移行为。同位素共生组合则以元素中的核子行为为基础用以计年和追踪其源区。它们之中虽各有不同,但又互有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成为近代地壳动力研究中的一个探讨动力行为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