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作者于1964年夏季,在一现代內陆盐湖进行矿物学野外工作时,发现了一层盐华状纯淨白色硼矿物,经化学分析,确定为一种镁硼酸盐矿物(MgO·3B_2O_3·7.5H_2O),经室內系统矿物学研究,认为与A.B.H合成的三硼酸镁完全一致。工作过程中,作者同时也对合成的三方硼镁石*进行了各种性质的研究,其结果均  相似文献   
172.
利用青海省主要公路沿线43个气象站和26个交通气象站2004年10月—2016年5月的地面气象观测中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资料及2013—2016年的交通事故、交通管制、道路形态和车流量等资料,在分析青海省公路沿线强降雪时空分布特征、引起交通事故天气类型、路面状况和交通管制气象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公路交通沿线道路孕灾环境、承灾体和致灾因子。以强降雪致灾因子为基础,加上承灾体、孕灾环境权重系数,最终研究建立了青海省公路沿线强降雪灾害性天气风险等级区划模型,并绘制了等级区划图。西宁地区、海北地区、都兰县是强降雪灾害性天气高风险区,此外,东部地区强降雪灾害性天气风险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3.
云南恩洪区块属于多薄煤层发育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程度较低。以恩洪区块煤层气井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前期单井产气量低的原因,探讨了多煤层合采的必要性及开发层系划分方式和单井开发潜力,进而结合流体可动性和国外煤层气开发经验,提出适合恩洪区块的煤层气开发方式。研究表明:恩洪区块单煤层资源丰度较低,前期煤层气井动用的资源不足是产气量低的重要原因;恩洪区块单井多煤层合采动用储量多,单井合采尽可能多的厚度大于0.5 m的原生-碎裂结构煤层是提高单井产气量的有效方式;恩洪区块煤层气吸附时间短,扩散能力强,但受地应力强度大、非均质性强和煤体结构复杂影响,渗透率较低且空间变化剧烈;分段压裂适合恩洪区块多薄煤层和弱含水的煤系地层特点,多煤层合采可依据煤层垂向上分布特点合理划分开发层系进行分段压裂合层排采,进行排水阶段缓降液面-见套压后憋压-稳产期稳压,之后缓慢降压的排采措施,最后形成各组整体降压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4.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作为西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之间的区域韧性构造边界,带内构造样式复杂多样,多期构造叠加,不同部位韧性变形强度不同,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但以右行为主,宏观构造显示由NNE向SSW斜向逆冲特征,且多被后期构造改造。EBSD组构分析结果显示,石英C轴优选方位指示非共轴变形,显示明显的中温柱面a-中低温菱面-低温底面组构的右行剪切及不太明显的低温底面组构(偶见中低温组构)左行剪切特征;方解石C轴组构显示e1双晶滑移与r1平移滑动,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组构特征反映该剪切带可能经历了中温—中低温—低温、以右行韧性走滑为主并曾出现过左行逆冲的复杂变形过程,综合分析推断该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韧性变形环境。区域对比分析认为,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响应古生代构造演化的构造变形记录主要为2期:一是志留纪天水—武山洋闭合导致大规模NNE-SSW向的陆-弧或陆-陆碰撞逆冲造成的左行逆冲剪切变形;二是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秦祁结合部位强烈的大规模右行走滑拼贴运动形成的右行剪切变形和反"S"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75.
生物多样性是农业遗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消费者倾向于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购买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生产的农产品。那么,具有促进农产品生物多样性价值提高作用的市场导向型政策能否被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研究着眼于消费者对"life brand"产品的反应,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在丰冈(Toyooka)销售的标有"Stork-raising"标识的大米,大米生产所采取的环境友好型措施有助于濒危鹳的保护。同时,运用选择实验,我们分析了此类农产品能否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结果表明,对鹳数量上升是由于农业措施的改变这一事实有所了解的消费者,他们愿意购买较贵的大米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然而,还有一部分消费者仅仅出于对绿色食品的偏好而选择购买价格高昂的大米,他们缺少对鹳复苏历史的了解,因此他们并不愿意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花费更高。事实上,日本绝大多数的农产品消费者均属于后者。因此,仅通过"life brand"农产品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支持和公共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6.
晚更新世末期东海北部古冬季风盛衰变更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末次冰期最盛时期,干、冷气候盛行,渤海、黄海的大部分地区出现沙漠化,形成众多的沙丘。随着干冷气候的减弱,长江三角洲一带出现硬粘土沉积。冰消期的到来,古季风活动的进一步衰退和海面的不断升高,来自陆架区的东北风不再是干冷的气流,而是湿度逐渐增大的冷湿气流,出现了有利于沼泽发育的环境,以致全新世海侵前夕往往形成薄层泥炭沉积。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古冬季风发生、发展和衰退过程与沙漠、硬粘土和泥炭层形成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7.
近50年黄土高原侵蚀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99个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1956~2005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侵蚀性降水量、暴雨量的变化趋势和空间特征.研究表明:1956~2005年黄土高原降水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尤其自1980年年以来,降水减少趋势显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降水偏少最为显著区域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口-龙门区间,尤以无定河流域、汾河流域和山西中北部最为典型,年降水量和侵蚀性降水偏少10%以上.存在从北向南沿朔州-离石-临汾-三门峡一带的暴雨异常偏少地带,偏少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78.
地震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对混凝土桥梁造成的损失易较为严重,因此,开展混凝土桥梁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评估方法主要用于变量衡量混凝土桥梁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混凝土桥梁的响应和性态水平,但忽略了余震作用对混凝土桥梁的影响,导致对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耗时大、不准确的问题。在主余震作用下,提出基于地震灾害损失分解的混凝土桥梁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确定易损性函数,得到易损性曲线图的基础上,基于参数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析混凝土桥梁概率地震需求;以经济损失及人口损失为指标,进行分解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混凝土桥梁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模型,达到评估混凝土桥梁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进行混凝土桥梁地震损伤评估时,其评估误差率要优于传统方法,评估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9.
近代花岗岩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近代花岗岩实验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使花岗岩研究走向一个最终成因和在地构造环境变迁结合的动力学方向。  相似文献   
180.
长江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信忠保  谢志仁 《地理学报》2006,61(5):549-560
从海面-地面系统出发,对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进行了完整构建,它是包括地面高程、沉积厚度、地壳垂直运动速率与古海面波动等在内的多变量地学过程模拟模型。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资料,运用该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时期的地貌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模拟,从模型输出的各时期古地貌图来看,效果良好。模拟结果表明:以太湖平原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南部区域的地貌演进过程可大致以7000 a BP和3000 a BP为界划分为早期快速海侵,中期岸线反复摆动,晚期迅速海退三个阶段;太湖平原核心区始终未曾遭受过大规模海侵,基本保持为陆地环境,但太湖平原西缘和太湖湖盆等部分区域可能曾数度受到过海侵的影响。分别利用304个分文化期考古点数据和73个考古点测年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古地貌和海陆关系演变的模拟结果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