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因其特征和成因复杂成为一种特殊的灾害类型。在野外详细调查、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分析宝鸡渭北台塬边和永靖黑方台塬边多级旋转滑坡基本特征,认为渭北台塬大型黄土-红层多级旋转滑坡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河流的侧蚀、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形成,黑方台的浅层旋转黄土层内滑坡和黄土-泥岩多级旋转滑坡则是长期黄土塬大面积漫灌的结果。同时首次建立了多级旋转黄土滑坡的3种形成演化模式:扩展式旋转滑坡、渐灭式旋转滑坡和复合式旋转滑坡,并进行滑坡实例分析,提出多级旋转滑坡局部蠕动挤压、滑坡加速剧滑失稳、滑坡调整稳定、后缘新滑坡孕育变形和滑后稳定调整5个变形阶段,为这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三峡库区边坡结构及失稳模式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随着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的实施,移民城市与集镇建设和路桥工程施工形成了大量人工高边坡。据统计,移民迁建区已形成的高边坡多达3000余处,由于地质条件复杂,90%的边坡安全性达不到要求,对移民工程构成严重威胁。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三峡移民区的边坡顶部、下部,甚至边坡中部大都要修建建筑物,因此,在治理边坡的同时,往往要考虑采用退层建筑方式利用边坡的问题,同时,三峡库区的城市功能以旅游开发为主,结合边坡整治来实施绿色工程和开发旅游资源非常重要。为了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移民工程往往是依山就势,一般都采用前挡后挖的模式进行场平。本文系统研究了三峡库区边坡结构类型,划分为顺层边坡、平缓软硬岩层互层边坡、滑崩堆积体边坡、溶塌角砾岩边坡、层状碎裂岩体边坡等,并对典型边坡开挖前后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三峡移民迁建工程,介绍了基于防护的边坡利用技术,并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73.
高速远程地震黄土滑坡发生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20年海原大地震触发了多处典型高速远程地震黄土滑坡,本文在对西吉党家岔滑坡进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滑带土作为试验样品,以1940年5月18日美国帝国谷强震记录作为波动输入,利用DPRI环剪试验机,对该滑坡的发生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环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发生时,坡体潜在滑面的滑带土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的滑动面液化(Sliding surface liquefaction)现象是导致高速远程滑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滑动面液化过程,滑体产生了逐渐增大的剪切位移及孔隙水压力(地震力作用结束瞬间已分别达到2.03m及104kPa),并获得了较大的速度,为高速远程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4.
75.
岩土工程系列讲座由香港赛马会滑坡防治研究及资讯中心和香港大学联合组织。我国著名专家学者王思敬院士、钱七虎院士、方鸿琪教授、张在明教授和香港专家学者李卓芬教授等组成了系列讲座顾问组。系列讲座将在香港和内地举行 ,在为期一年的时间内 ,将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两地岩土工程和滑坡等问题进行系统交流总结。第一讲于 2 0 0 1年 2月 12日~ 17日在香港工程师协会、香港土木工程署、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举行 ,约 350人参加。邀请了南京大学罗国煜教授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殷跃平研究员主讲…  相似文献   
76.
F~(201)断裂位于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北1.9km,长8.5km,呈北80°西方向,南倾60°—80°,为左旋逆冲断层,段古老的东西向构造带成分。第四纪以来,断裂的活动具分属性,仅中段长2.0km的范围内见距今2.2×10~4a以来至1.1×10~4a左右有过三次活动,时间分别为距今2.2×10~4a左右,1.72—1.31×10~4a之间,1.1×10~4a左右。而东段仅见晚更新世早期活动,西段大部分隐伏于晚更新世中、晚期地层之下。根据工程地质评价标准,F~(201)断裂应为非活动断裂,至多为弱活动断裂。而这种活动很可能是受其北侧中卫—同心断裂带的影响所至,而不象是F~(201)断裂发生地震造成的。为了大坝的安全,不妨认为F~(201)断裂为发震断裂,评价出断裂发震对大坝的影响烈度不会达到其基本烈Ⅷ度度,地震形变带宽度远不会达到400m,不会对坝址造成毁坏。因此,在大柳树当地材料高坝按基本烈度Ⅷ度设防的条件下,F_(201)断裂不会对工程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77.
决策支持系统,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可以提供信息,协助解决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对决策进行支持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其研究起始于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Michael s.Scott Morton和Peter G.W.Keen等人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研究。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都力图解决性质类似的问题,即无结构(不可程序化的)或半结构问题。但  相似文献   
78.
工程地质定量(化)研究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为了总结交流文化大革命以来工务线路大修工作经验,特别是机械化发展的经验,讨论落实完成今年大修任务的措施,提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交通部于1974年6月11~19日在秦皇岛召开了工务大修工作座谈会。齐、沈、锦、京、济、上、郑、南、广、柳十个铁路局,沈阳机车车辆工厂,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部第三铁路  相似文献   
79.
文中介绍了作者开发的CALSLOPE基本特征。该软件依据《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并结合作者等正在编写的滑坡防治工程行业标准进行开发。软件将费伦纽斯法(Fellenius)、毕肖普法(Bishop)、筒布法(Janbu)和条分法4种模型集成为一体,同时可对地震、孔隙水压力、渗透压力、附加荷载工况下滑坡稳定性和推力进行计算。是一套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高效、简捷的软件。  相似文献   
80.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2,21(12):876-880
三峡工程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移民迁建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安置难度大。本文将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工作归结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工作的阶段性、地质认识的局限性、地质问题的长期性4个方面,并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临测预警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运行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按照“中央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方针,在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技术体系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国家、省市和县区3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群测群防手段,对库区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批分级监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分4个阶段实施。最后,就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