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汪玲玲  陈治睿 《北京测绘》2022,(10):1402-1406
因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报批空间数据拓扑结构复杂以及业务审查逻辑特殊,以往采用报送界址点坐标数据进行图形合规性审查的形式难以满足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审查需要。本文从报批空间数据质量管控、自动化分析、智能化审查等方面出发,结合用户实际需求,设计了采用报送矢量图形数据进行合规性审查的模式,并进行了系统实现。实践应用证明:基于该思路设计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智能审查系统能够对报批矢量图形进行质量控制,可进行复杂拓扑情况下的空间数据分层分析,自动化的审查流程和模式能够提高审批的质量与效率,更好地为业务审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FM-120雾滴谱仪不同采样频率(5 Hz、1 Hz)对辐射雾微结构观测的影响,2020年冬季在连云港东海县开展了为期58 d的雾外场精细化观测。在2020年12月28日一次辐射雾过程中使用5 Hz和1 Hz两台不同频率的雾滴谱仪开展辐射雾精细化观测研究。研究发现,相较于1 Hz的观测结果,5 Hz更容易观测到雾的微物理量的极值。从整个雾过程来看,5 Hz雾滴谱仪平均成1 Hz后的结果在雾的形成和消散阶段与1 Hz雾滴谱仪的原始结果的相似度较低,但在雾的成熟和发展阶段相似度较高。从谱型来看,5 Hz和1 Hz观测到的谱型基本类似,主要差别出现在峰值。5 Hz和1 Hz均能反映此次雾过程中不同阶段微物理之间的关系,主要差别出现在雾的形成阶段,这可能是5 Hz在此阶段观测到的活化并凝结增长的新雾滴相对较少所导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叠前CMP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叠前CMP道集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的方法,同时提出利用地震道间有效信号的相干性估计层位信息的方法.首先采用具有4个待定系数的函数去逼近震源子波,利用黏弹介质中单程波传播理论推导出地震子波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EPIF)与不同偏移距处走时的关系;其次利用该关系,外推出该同相轴零偏移距处的EPIF,用小波域包络峰值处瞬时频率法(WEPIF)结合层位信息估计Q值.合成数据的结果表明,EPIFVO法(子波包络峰值瞬时频率随偏移距变化)无边界效应,计算精度相对较高;将该方法用于实际资料算例,结果表明,衰减强弱与储层的吸收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