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都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成都市5个县(市)和2个社区开展公众防震减灾意识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反映成都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现状和公众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情况;表明成都市城市公众在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基层地震应急管理、民居抗震设防意识和对地震预报管理等方面知识较全面,意识较强,而农村公众则在这些方面意识相对较差.为完善和健全成都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学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公众对地震灾害承受能力、消除恐震心理等提供了较为真实的数据,为统筹城乡防震减灾事业均衡、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2.
汶川大地震与成都地区的地震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总结叙述了汶川8.0级地震的以下特点:(1)震级空前,威力巨大;(2)以逆冲为主,破裂过程复杂;(3)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序列;(4)次生山地灾害特别严重.汶川地震是有史以来对成都市影响最大的1次地震,但成都市境内少量的重灾区和大片的外围区形成了强烈反差.初步分析认为,成都市主城区在汶川地震中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是完全必然的,今后成都市主城区乃至整个成都平原仍然不会有高地震烈度的危险.  相似文献   
33.
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北部发生7.5级地震,震中就在叠溪,整个叠溪镇全部被地震摧毁,古城荡然无存.地震前的叠溪古镇究竟是什么样子?过去,我们只能从有关的文字描述略知一二,很少见到有关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34.
笔者考证并记叙了在1933年叠溪地震考察、研究及救灾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若干前辈的事迹.西南地区地震现场科学考察第一人常隆庆教授(1905-1979年):地质学家.他在震后赶赴叠溪地震现场进行科学考察,时年仅28岁.  相似文献   
35.
对于成都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前人已作过不少研究.但是,在这些衰减关系中,相当一部分是大范围平均的结果.近些年来,真正影响较大、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的两组衰减关系式,即德阳市区地震小区划所使用的公式(1990年,以下简称公式A)和石棉一西昌地区地震区划公式(1992年,以下简称公式B).公式A系根据川滇地区24次地震69条等震线回归得出,公式B则根据西南地区37次地震的120条等震线用逐步回归法得出.  相似文献   
36.
洪时中  徐吉廷 《地震地质》2011,33(1):225-230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 1/2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滑坡与崩塌,叠溪镇全城被毁,伤亡惨重。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当年12月,地质学家周晓和先生曾带领四川大学师生赴震区考察,他们拍摄和收集了许多照片,其中一些留存至今。文中简要介绍了新近发现的周晓和先生留存的有关叠溪地震的4张照片,包括四川大学地质考察团的合影、叠溪城陷落后的情景、被水灾冲毁的索桥与古亭,以及叠溪地震的灾民。这些珍贵照片提供了叠溪地震的直观信息。  相似文献   
37.
根据现存的档案、资料和笔者的亲身经历,首次披露了1976年成都市防震抗震指挥部的有关史实,介绍了该指挥部的基本情况、开展的主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工作中的失误。笔者认为:成都市防震抗震指挥部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大量工作,应当予以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肯定;成都市当年出现过比较严重的恐震混乱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深刻教训应当记取,其原因十分复杂,值得进一步研究;音响警报器不宜作为发布地震预报的工具;防震棚的搭建有很多弊端,应当严加控制。  相似文献   
38.
多重分形与地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多重分形理论的主要内容、广义维数D_q和f(a)谱的测算方法,评述了国外对地震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地震多重分形的相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9.
1981年1月24日,四川省道孚县发生6.9级地震,震前我们曾觉察到远近地震活动性的某些相关性。 一、世界大震与川滇强震的相关性 川滇地震区位于喜马拉雅弧和缅甸弧的汇合部位附近,它的地震活动水平与世界大震有一定关联。根据统计预报的“相关区判别法”,用当年(t)和前一年(t—1)的世界大震,预报  相似文献   
40.
为了配合即将开展的成都市区地震小区划工作,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和省、市有关学会于1985年7月22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了“成都市区地震小区划学术讨论及资料交流会”。成都地区地震、地质、建筑等有关学科的科技人员80余人出席了会议,另有云南省地震局、上海同济大学及重庆市、自贡市、渡口市的有关部门也应邀派出代表莅会。会上共交流了学术论文34篇,着重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①成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