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于复合片钻头钻进大理岩和花岗岩时机械钻速和碎岩功率消耗同规程参数的关系,用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机械钻速和碎岩功耗与钻压、钻头转速及冲洗液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碎岩绝对功耗和相对功耗的概念,而相对碎岩功耗是个更为重要的概念,求出了大理岩相对碎岩功耗最小时的最优钻进规程参数值。  相似文献   
82.
大别山地区柯石英榴辉岩变质作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张泽明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2,17(2):141-149,T001
  相似文献   
83.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地区高效井与串珠状地震相储层的关系。提出了峰谷能量指数的概念,指数越大,串珠状地震相储层越发育。若强串珠状地震相发育伴生断裂,则储层发育规模较大;串珠状地震相位于缝洞系统的相对高部位,则一般油柱高度大,有较长的无水采油期。对于强串珠状地震相,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设计在最大波谷处较为合适;对于弱串珠状地震相,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设计在最大波谷之下的零相位之上较为合适。塔中西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具备四项要素(峰谷能量指数大于17 000、伴生断裂发育、处于缝洞体系高部位、目的层井轨迹位于储层顶部)的强串珠状地震相储层,钻井易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4.
钻孔水力采矿是钻探工程在采矿工程中的一种应用,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拓宽创新意义。本文介绍了钻孔水力采矿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过程;讨论了石油喷射钻井射流和钻头的水力参数;探讨了钻孔水力采矿时破碎矿石的孔内射流碎岩器具及其结构参数;提出了有关改进这种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的几点建议。钻孔水力采矿由于工程效益好、安全系数高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等优点在国外一直在研究和使用。建议我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拓宽探矿工程的创新发展和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85.
胡海  游涟  宋丽丽  胡鹏 《测绘学报》2016,45(Z1):56-65
地球剖分网格(或全球位置定位框架)系一种科学简明的空间参考系统,是地球信息数据的离散化、准确化、系统化的表现,这是地理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中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是全部地理计算的源头和归宿。近年来,随着GPS、北斗等卫星系统日趋发展和全球化应用,此相关于全球三维位置准确性、度量和全部空间分析准确性等基础问题受到人们高度重视。本文首先针对多年来地球剖分网格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提出和分析了网格数据的质量的若干问题,即剖分的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准确度和一些相关问题;然后面向剖分中的定位和度量,指出了剖分对象及其度量空间特征,剖析了"3维结构及厘米级准确度"的革命性需求将对GIS体系和剖分科技体系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接着,着重指出地球剖分的椭球三维途径的主体和剖分途径,论述了加强剖分基础理论阐述的内容和意义,并介绍了地图代数在地球剖分基础对象、椭球三维剖分和理论途径和相应试验。最后,课题组认为椭球型、(B,L,H)三组正交曲面剖分是地球剖分工作的正确途径,建议大力强化剖分理论基础研究,发展和完善剖分的标准体系,迅速创建地球剖分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86.
1 .IntroductionThe 1 0 0kWshorelinewavepowerstationofChinaisanOscillatingWaterColumn (OWC)wavepowerdeviceintegratedtoanelectricgrid .ItislocatedattheZhelangTown ( 2 2°39’Nand 1 1 5°34’E) ,ShanweiCityofGuangdongProvince .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the 1 0 0kWOWCshore linewavepowerstationissupportedbyChina′sNationalKeyTechnologiesR&DPrograminthe 9thfive yearplan .TheconstructionofthestationstartedinJune 1 998andwascompletedinFebruary2 0 0 1 .Uptonow ,ithasbeenoperatingfor2years …  相似文献   
87.
复杂地形下岸式波能装置的水动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线性势流理论出发,用格林函数法对带前港的岸式波能装置(下简称岸式装置)作三维水动力分析,分析时考虑了岸式装置附近的复杂地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复杂地形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88.
Wave Energy Study in China: Advancements and Perspectiv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Introduction1ThissubjectwassupportedbytheHighTechResearchandDevelopment ( 863)Program (GrantNo .2 0 0 1AA5 160 10 ) ,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 (GrantNo .5 99760 4 7andNo .5 99790 2 5 ) ,theScienceandTechnicProgramofGuangdongProvince (GrantNo .C32 0 0 4 ) ,andNationalScie…  相似文献   
89.
李凤林 《海洋学报》1986,8(4):456-465
黄-淮-海-辽(河)平原地下咸水,有如地下咸水海掩埋在黄、渤海周边.资料表明,咸水层与海相层是同时形成的,即咸水形成是由于海进时浸渍的结果.目前咸水在地表、地下径流作用下正在淡化消失中,如循其道,一能迅速恢复古地理,二能在人工和自然作用下变成为淡.  相似文献   
90.
Investigation on the Oscillating Buoy Wave Power Devic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  Yongling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1):141-149
An oscillating buoy wave power device (OD) is a device extracting wave power by an oscillating buoy. Being excited by waves, the buoy heaves up and down to convert wave energy into electricity by means of a mechanical or hydraulic device. Compared with an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OWC) wave power device, the OD has the same capture vvidth ratio as the OWC does, but much higher secondary conversion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chamber of the OWC, which is the most expensive and difficult part to be built, is not necessary for the OD, so it is easier to construct an OD. In this paper, a nu-merical calculation is conducted for an optimal design of the OD firstly, then a model of the device is built and, a model test is carried out in a wave ta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D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WC and that the OD is a promising wave power de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